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答案.docx
《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7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答案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物理 编写人:王雪莲 审稿人:马洪学 必修二第七章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案 一、教材分析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第十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和能源、能量耗散的定义。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四、学情分
2、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需要教师指导并多给实例分析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并填写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设计
3、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实例。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1 放,使其落到沙子中。 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 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
4、量的转化情况。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积极思考。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点评:通过学生举例和演示实验,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活动:引入课题:以上实验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其他物体能量增加,能量的总和并没有不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 进行新课 1、能量守恒定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用教材上的话,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 历史上
5、曾有人设想制造一种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就可以不断做功的机器,即永动机,这样的机器能不能制成?为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出下一课题: 既然能量是守恒的,不可能消灭,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能源? 2、能源和能量耗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应用能源的历程,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什么是能量耗散?能量耗散与能量守恒是否矛盾,该怎样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功与能 能是状态量,功是过程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
6、通过做功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如举重运动员把重物举起来,对重物做了功这一过程中,运动员通过做功消耗了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重物的重力势能.并且,运动员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量的具体值往往无多大意义,我们关心的大多是能量的变化量,能量的变化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某种力做功往往与某一具体的能量变化相联系。 例1分析常见力做功与能量转化的对应关系: 重力做功: 弹力做功: 电场力做功: 电流做功: 解答: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 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和其他能相
7、互转化; 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其他能相互转化; 电流做功:电能和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 2 能量守恒定律 2 能量守恒定律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学习物理学的一条主线。 要分清系统中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发生了哪些转化和转移. 滑动摩擦力与相对距离的乘积在数值上等于系产生的内能、即Q=FL相 注意:(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一定和增加量相等 (2)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这也是我们列能量守恒表达式时的两条基本思路。 例2如图2-10-1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
8、绕过K分别与物块A、B相连,A、B的质量分别为mA、mB。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F拉物块A,使物块B上升。已知当B上升距离为h时,B的速度为v。求此过程中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g。 解答:由于连结AB绳子在运动过程中未松,故AB有一样的速度大小,对AB系统,由功能关系有: 11FhWmBgh= (mA+mB)v2 求得:W=FhmBgh (mA+mB)v2 22 F K A 2-10-1 2-10-2 B 例3一小滑块放在如图2-10-2所示的凹形斜面上,用力F沿斜面向下拉小滑块,小滑块沿斜面运动了一段距离。若已知在这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的大小为A,斜面对滑块
9、的作用力所做的功的大小为B,重力做功的大小为G,空气阻力做功的大小为D。当用这些量表达时,小滑块的动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的重力势能的改变等于多少?滑块机械能的改变等于多少?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动能的改变等于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中做负功的有空气阻力,斜面对滑块的作用力的功,因此Ek=A - B+C - D; 根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重力做的功,因此Ep= - C; 滑块机械能的改变等于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做的功,因此E = A B D 3能源和能量耗散 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的变成
10、不便于利用的了。是能源危机更深层次的含意,也是“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的根本原因。能量和能源是两回事;非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两回事。作为常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面临枯竭.节能和开发新的能源已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能源对造福人类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节约每一份能源,不仅能提高能源的利用价值,对于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新的能源有待于人类去开发.有待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指: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核能。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几亿年以前的生物遗体形成的,所以人们也称它们为化石燃料.由于这些能源是不能再次生产,也不可能重复使用的,所以称为非再生能源
11、例4太阳能的储存一直是个难题.科学家发现,盐水湖被太阳晒久了,湖底的湿度会越来越高,并难以通过湖水的对流将热散发出去,而淡水湖不具备这一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利用盐水湖来储存太阳能.你能分析这是为什么吗?你能根据这规律设计出一种储存太阳能的3 具体方案吗? 请你分析一下,高处水槽中水的势能共转变成哪几种形式的能,说明这个机器是否能够永远运动下去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能一章的所有内容,下节课我们复习本章内容,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本
12、章内容,重点是建立知识结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能量守恒定律 二、能源和能量耗散 三、实例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中知识的理解还是好掌握的只是学生的感性认识少,在实际的应用中不能灵活驾驭,所以这节课重要的是多展示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这也充分的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710 能量守恒定律 能源 教案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5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