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40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0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40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机械事故可能导致人员撞伤、碰伤、绞伤、咬伤、打击、切削等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 绞伤、皮 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可能危及生命。该事故发生无明显季节特征。 1.2. 危险源 在各运转设备如电机、风机、外露的联轴器、螺旋叶片、提升机、破碎机、螺旋输送机、拉链机、皮带 机、取料机等传动装置的旋转部位和运行部件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夹击、卷入、 绞、剪切等机械伤害的部位。 1.3. 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机械伤害事故是人们在操作或使用机械过程中,因机械故障或
2、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在施工中较为普遍,主要对人体引起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发生事故以后,受伤者轻则皮肉受伤,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主要涉及的工种有维修钳工、岗位工、电焊工、学徒工及其它工种。机械伤害易发生,发生事故仅为个体,影响范围小。 1.4. 危险性分析 1.4.1.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不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各运转设备如电机、风机、外露的联轴器、螺旋叶片、提升机、破碎机、螺旋输送机、拉链机、皮带 机、取料机等传动装置的旋转部位和运行部件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夹击、卷入、 绞、剪切等机械伤害。
3、1.4.2.作业人员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或操作不当,使机床设 备及电动工具的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运动部件撞击伤人等也属于机械伤害。 1.4.3.机械设备运动部件或加工件、工具,在使用、维护检修时,若防护不好、检修作业麻痹大意操作或不按作业程序作业,直接与人体接触,易引起机械伤害事故。 1.4.4.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人员疏忽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设备故障等原因,易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1.5. 事故前的征兆 1.5.1.转动设备发生缺陷,检修人员无票作业,设备修后没有履行试运验收手续。 1.5.2.设备或零部件吊装作业时,没有设置警示隔离标识;多人指挥;设备捆绑不牢固等。 1.5.3.角磨
4、机、切割机等电动工具装夹不牢,操作人员野蛮操作或操作不当。 1.5.4.人员疏忽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长期噪声使操作人员心情烦躁,精神不集中 1.5.5.设备故障、设备部件损坏。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异常现象。 1.5.6.执行检修作业工艺不严格,没有执行挂牌锁定制度,没有安全确认和高危作业审批。 1.6. 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由于机械伤害事故事故营救措施不当,造成营救人员触电、烫伤、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伤害,对受伤人员造成终生残疾或瘫痪等二次伤害。 2.应急工作职责 2.1. 组织机构 2.2.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维修部管理,成立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分管设备副总经理担任小
5、组组长,维修部部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维修部全体、全体维修钳工、党群处、物流处、安环处和综合办全体人员为成员。具体见附件10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机构图。 2.3. 职责 2.3.1.组长的职责 2.3.1.1.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2.3.1.2.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 2.3.1.3.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 2.3.2.副组长的职责 2.3.2.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2.3.2.2.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 2.3.2.3.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
6、措施; 2.3.2.4.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 2.3.3.伤员营救组职责 2.3.3.1.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 2.3.3.2.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 2.3.3.3.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2.3.3.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2.3.4.医疗救护组职责 2.3.4.1.负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 2.3.4.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2.3.4.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7、。 2.3.5.警戒疏散组职责 2.3.5.1.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2.3.5.2.负责发生事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场或周边; 2.3.5.3.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 2.3.6.物质抢救组职责 2.3.6.1.伤员营救结束后组织抢修设备; 2.3.6.2.组织救援队伍分工抢救现场物资。 2.3.7.后勤保障组职责 2.3.7.1.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 2.3.7.2.负责抢救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与供应; 2.3.7.3.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 2.3.8
8、.清理恢复组职责 2.3.8.1.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2.3.8.2.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通讯和运输等工作; 2.3.8.3.负责事故结束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机械伤害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现场处置小组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2.发生一般突发事件,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由单位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启动现场处置方案,机械伤害事故
9、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3.1.3.由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3.1.4.按照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3.1.5.伤员营救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引导救护人员营救受难人员。 3.1.6.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处置小组组长要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启动公司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7.发生较大突发事件,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
10、,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机械伤害通用处置措施 3.2.1.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现场人员不要害怕和慌乱,要保持冷静,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检查。急救检查应先看神志、呼吸,接着摸脉搏、听心跳,再查瞳孔,有条件者测血压。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根据伤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止血、包扎、固定等临时应急措施。 3.2.1.2.让人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向医疗救护单位求援。记住报警电话很重要,我县通用的医疗急救电话为120,但除了120以外,各地还有一些其他的急救电话
11、,也要适当留意。在发生伤害事故后,要迅速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在电话中应向医生讲清伤员的确切地点,联系方法(如电话号码)、行驶路线。简要说明伤员的受伤情况、症状等,并询问清楚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应该做些什么。派人到路口准备迎候救护人员。 3.2.1.3.遵循“先救命、后救肢”的原则,优先处理颅脑伤、胸伤、肝、脾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内脏伤,然后处理肢体出血、骨折等伤。 3.2.1.4.检查伤者呼吸道是否被舌头、分泌物或其他异物堵塞。 3.2.1.5.如果呼吸已经停止,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3.2.1.6.如果脉搏不存在,心脏停止跳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2.1.7.如果伤
12、者出血,进行必要的止血及包扎。 3.2.1.8.大多数伤员可以毫无顾忌地抬送医院,但对于颈部背部严重受损者要慎重,以防止其进一步受伤。 3.2.1.9.让患者平卧并保持安静,如有呕吐,同时无颈部骨折时,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止噎塞。 3.2.1.10.动作轻缓地检查患者,必要时剪开其衣服,避免突然挪动增加患者痛苦。 3.2.1.11.救护人员既要安慰患者,自己也应尽量保持镇静,以消除患者的恐惧。 3.2.1.12.不要给昏迷或半昏迷者喝水,以防液体进人呼吸道而导致窒息,也不要用拍击或摇动的方式试图唤醒昏迷者。 3.2.2.肢体被卷入处置措施 3.2.2.1.尽快解除事故现场中压迫的重物,解除压
13、迫后,立即采取伤肢制动,以减少组织分解毒素的吸收及减轻疼痛,尤其对尚能行动的伤员要说明立即进行活动的危险性。如果致压物难以移除,应对伤者现场补液,以稀释毒素,预防休克,对于没有输液条件的,可让患者饮用碱性饮料,以保护肾脏功能。 3.2.2.2.早期液体复苏是有效的基础治疗措施,即在灾难发生后6 h之内进行。当受害者仍处在设备下时,有条件的话,就要开始补液了。先用0.9%生理盐水,补液速度是1 L/h(每kg体重的速度是1015 ml/ h),在救出后,应立刻输注0.45%低渗盐水,并在每次第2或第3 L低渗盐水中,加入50 mEq碳酸氢钠溶液(通常第一天给予总量为200300 mEq碳酸氢钠溶
14、液),以保持尿液的pH值6.5,从而预防肾小管内肌红蛋白和尿酸沉积。 3.2.2.3.被困者一旦从设备中被解救出来,首先要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查,以及检查有无开放性外伤,并应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初步处理。同时,应寻求医疗帮助,并尽可能早地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医疗场所。 3.2.2.4.要让伤肢尽量暴露在凉爽空气中,或用冷水或冰块冷敷受伤部位,以降低组织代谢,减少毒素吸收。伤肢禁止抬高、按摩和热敷。对于皮肤肿胀明显、张力过大的伤者,应在有条件时切开减张,防止肌肉组织坏死。 3.2.2.5.对于被挤压的肢体有开放性伤口出血者,应进行止血,但禁忌加压包扎和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对于肢体肿胀严重者,注意外固定的松
15、紧度。在转运过程中,应减少肢体活动,不管有无骨折都要用夹板固定。 3.2.3.肢体锐器刺扎处置措施 3.2.3.1.刺伤的刃器如还留在身体上,切忌立即拔出,以免引起大出血。应将其固定好,一并送医院。 3.2.3.2.腹部刺伤肠管脱出不可送回腹腔内,先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然后用干净碗扣住肠管,再包扎、固定。 3.2.3.3.胸背部刺伤造成开放性气胸,应先封闭伤口。 3.2.3.4.刺伤须注意预防破伤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3.2.4.一般伤口的处置措施 3.2.4.1.伤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状,先用双氧水将创口的污物进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伤口清洗干净后用砂布包扎止血。出血较严重者用多层砂布加压包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0 机械 伤害事故 现场 处置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4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