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诗五首学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课诗五首学习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5课诗五首学习要点 25诗五首学习要点 饮酒 一、作者 陶渊明,一名潜 ,字元亮 , 是东晋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自号五柳先生,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有陶渊明集。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好读书”、“嗜酒”、“著文章” 喜爱的花卉:菊 理想追求:世外桃源 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喧”。 3、“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见”改为“望”?为
2、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相互映衬,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4、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 “心远”。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三、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
3、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次北固山下 1、 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4、.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潮平两
4、岸阔,风正一帆悬。 5、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生”和“入”。 6、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8、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9、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
5、自然想到要借大雁给他传递家书。 10、名句分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寒。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开阔了。“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写景极为传神。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积伶积俐:形容十分灵活。 融融泄泄:形容和乐舒畅。语出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三眼一板:比喻有条理,合
6、规矩。 空空如也:空荡荡的样子。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蹑,放轻。 不胜其烦:受不了其中的繁杂琐碎。 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无可理喻:无法用语言来说明。 25诗五首练习 饮酒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 意”的所在。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
7、喧嚣的环境, 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 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 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 倦。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
8、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 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 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 4、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 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5、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结
9、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7、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
10、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8、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9、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
11、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次北固山下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首联中的 、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_ 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7、“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
12、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 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
13、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次北固山
14、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雁门太守行练习 1、本诗选自 ,作者 , 著名诗人,史称为“ ”,汉族,河南福昌人。字 ,与 , 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 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2、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 和比喻,渲染 一个“压”字,把敌军 ,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 ,借日
15、光显示 。 颔联从听觉和 两方面渲染 。 颈联写 的场面。 尾联引用写出将士 。 3、后四句写唐军将士 ,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 , ”;“临易水”既表明 ,又暗示 。接着描写 :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4、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 ,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 ,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 ,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 、 和 ,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 、 、 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5、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
16、清河。战国时 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他慷慨而歌:“ , !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天净沙是_,秋思是散曲的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是_代著名_作家、_家。他与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 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
17、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45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