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肇兴侗寨 导游词 详细.docx
《16肇兴侗寨 导游词 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肇兴侗寨 导游词 详细.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6肇兴侗寨 导游词 详细肇兴侗寨导游词 各位朋友: 一路辛苦了。我们已经来到中国最大侗寨肇兴。 肇兴,俗名“六洞”、“略懂”、“宰肇”,肇兴乡,肇兴行政村,肇兴上寨行政村,肇兴中寨行政村驻地。800多户,4000余人,是黎平县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自然寨。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
2、我们现在站在肇兴寨门外。什么叫寨门呢?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寨子的大门、门户。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一座别致的门楼,称为寨门,当你走到寨门时就知道已经到了属于寨子的范围。寨门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则大多是一个大门,两个平房;如若遇到较陡的地势,则依地势而建。因此,寨门是多姿多彩的。寨门为杉木建造,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钉一铆。豪华一些的寨门,在石柱、石础、梁柱上雕绘各种图案、花卉、鱼虫、波涛等。周围配以几何图案的花纹,精巧美观。寨门实际是侗寨的迎宾门,每逢节日到来,主人们就到寨门去“拦路唱歌”,表示欢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备办礼物,送到寨门外,唱歌分手告别。我们现在看到的是
3、侗族拦路,这是一种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侗族地区两寨之间,有集体结交、集体作客和青年男女互去对方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的习俗。如两寨之间有这些活动的话,主寨的男女青年就会借此机会,在进入本寨的寨门前设置板凳、竹竿、树枝、绳索等障碍物,把路拦起来。主寨的姑娘拦住客寨的后生,或是主寨的后生拦住客寨的姑娘,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接着,客方的姑娘或后生们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对方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一来一往,主方就把拦路障碍物一件件地折除去,直到把拦在路上的障碍物完全拆除干净,客方才得进寨。两个寨子的人,通过拦路对歌活动,有的由陌生到相识,有的由一般相识到加深彼此间的
4、了解。此后,他们之间,便可进一步交往了。有一个著名诗人说过,侗家拦路不让进,看似无情却有情。情在歌声中,情在酒碗里,情在路中的草结上。各位朋友,我们今天也享受了作为贵宾而被拦路唱歌的礼遇,希望能常来常住,成为肇兴人的老朋友。 大家请看肇兴寨全景:中间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刚才我说过,肇兴的先祖开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迹般形成这条巨船,顺水而下,一帆风顺,肇兴能不是好地方吗?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左右。有一条溪流从寨中穿过,便于生产和生活。因此,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迁来,和睦相处,都以陆为姓。为了区别,又在房族中定出“内姓”。一个内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称
5、为“团”。肇兴先后发展成五个团,按当时民间奉行的“五常”命名,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每个团、也就是每个房族都各自建筑自己的鼓楼。于是才出现一寨有5座鼓楼的这一奇观吗?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肇兴鼓楼群。下面,我们接着去看鼓楼。这是信团鼓楼。它高28.9米,有13层。大家随我来看。鼓楼为木质结构,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枋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铁钉,结实牢固,扣合无隙。鼓楼形状不一,有的呈四面流水,有的呈六面或八面流水,楼的层次都为奇数,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不等,高二、三丈到四、五丈。底层地面,一般宽约二、三平方丈,有的围以栏杆,有的空敞。中间置“
6、火塘”,四周围以长凳,供人休息。楼檐覆盖小青瓦,有的檐角附以龙凤,花鸟泥塑。楼顶多呈伞形,上竖桅杆或垒叠陶瓷“金瓜”、“葫芦”。顶盖下层,有的围以木格或累积角形木花,“若蜂窝一样千孔万眼”,“象燕窝一样垒泥点点”。请大家往外看,横枋,四壁和门上彩绘龙凤麒麟,鸟兽花卉,山水人物,造型美观,栩栩如生。从鼓楼外貌我们可以看出,雄伟壮丽,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巍峨庄严,蔚为壮观。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侗寨一个重要标志,今后大家只要见到鼓楼,就知道这里肯定是侗寨。有先生问,侗寨里这种精巧造型独特实用美观的鼓楼是什么人建造的呢?我要告诉大家,建造者都是侗族自己的能工
7、巧匠,整个建筑都是在他们头脑中描绘而成,从来不用图纸,几百根梁、枋、柱头的尺寸,也凭他们心中默算。虽然没有图纸,但层层叠楼梁枋柱头的衔接,却完全吻合,从不发生差错。从这里可以看出,侗寨鼓楼的建造者,真是巧夺天工,技艺非凡。这种能工巧匠,各地侗寨都有,但最负盛名的还是多在肇兴、纪堂这一带。还有先生问,建鼓楼谁出钱呢? 侗寨中的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众人心齐的表现。因此,在寨上修建鼓楼就成了全寨人们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全寨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看待,家家为此集资,出力。有的侗寨建成鼓楼后,还把集资者的姓名捐献银钱的数目,一一刻在石碑上,立于鼓楼旁,以昭后世。 “鼓楼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提
8、得好。刚才我讲过,第一、它是侗寨的标志,看到鼓楼就意味着进入了侗乡。因为别的民族村寨是没有类似建筑的。第二、它又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侗族的规矩,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第三、是侗族同胞休息的场所。劳动之余,村民常在鼓楼内外休息乘凉或烤火聊天。有时围听长者讲述民族优美的民间传说,接受传统教育。第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小伙子们常在那儿围圈踩堂,跳起欢乐的歌舞,等待浓妆艳抹的姑娘来寻找他们的意中人。第五、鼓楼又是侗家接待客人的所在,逢年过节,侗家喜欢集体相互走访,届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第六、鼓楼是侗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凡村中大事,由寨老派人击鼓聚众商议,作出决定,分派执行。如有民事
9、纠纷,也由款首在此裁夺定案。第七、鼓楼又是侗寨中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行细腰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的。过去,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山火寨火,款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一楼鼓鸣,别寨响应,村寨相传,鼓声齐鸣,人们应声而至,相互支持。很象过去北方的烽火台,不过鼓楼的信号不是烽烟而是以鼓声相传。有位古建筑专家对侗寨鼓楼进行了一番研究后说:“侗寨鼓楼是地道的土著文化,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品种。” 看完第一座鼓楼,我们就要去参观侗族的“萨”,去领略侗族“萨”文化的神秘了。“萨”是侗族信奉的女神,侗家为什么每年都要这样来祭祀萨呢?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杏妮的侗家妇女,为了维护侗家的利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肇兴侗寨 导游词 详细 16 肇兴侗寨 导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4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