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假如没有灰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假如没有灰尘(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假如没有灰尘12*.假如没有灰尘 一、教材解读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共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
2、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至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功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1 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3、。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1、对句子的理解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不沾染尘土。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
4、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2 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削弱”就是变弱。这段话先写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变弱,因而光线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运用假设,说明没有经过灰尘反射的阳光非常强烈,使人睁不开眼睛。通过对比说明,突出了灰尘的的重要作用。 有趣的是,灰尘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
5、长的其他色光。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将灰尘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2、对词语的理解 生息:生活;生存。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干涸:没有水了。 日晕: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在太阳周围形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日晕常被看做天气变化的预兆。 3 事物都有两面,并不是百无一用,假如没有灰尘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连人人所厌恶的灰尘也有如此大的贡献,更何况别的事物呢? 蛇毒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足以致人死地,却依旧可以制成宝贵的中药,救人性命。按语文的手法来说,是一个语法错误:互相矛盾。可是这的确是一个事实。没有
6、蛇毒所制成的药物,甚至比蛇毒进入体内更可怕。 回收废品早已成为节约的美德,这也可以看得出废品也有两面,一面是没用的垃圾,一面是精巧可爱的工艺品,我想,所有的人都会开始对废品产生一定的好感吧。 其实,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只要利用这一特性,可以为自己造出更多的物品。这也是在诉说一个做人的道理,我们不必为自己所有的缺点而感到自卑,得扬长避短,发挥优点,事物况且有好坏两点,更何况是人呢? 一个小故事:笨小孩中的主人公什么也不会,却成为了一个做衣服的跨国企业总裁,因为他可以牢牢地将钮筘缝住的裁缝。 事物总有好的一面。 二、学习目标 、认识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
7、源、4 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三、教学建议、教学案例、教学杂谈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因而教学时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导入课题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思想上
8、的震撼。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理5 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可以让学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得很清楚,或表达得很生动;还要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
9、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收获,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总结,如说一说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掌握了哪些表达方法等。 本课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请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从而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 、课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醒: 如:“较短”的“较”应读 jio,不读 jio,“干涸”的“涸”应读 h, 不读g;“削弱”的“削”应读xu,不读xio;“朝晖”的“朝”应读zho,不读 cho;“调”在
10、“调节气候”中读 tio,在“单调”中读 dio。 说文解字 尘埃落定 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认真书写“灰尘”的“尘”字。 6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尘”字,想想人们在造这个字的时候,有什么用意包含在内? 生:我发现这个字是由“小”和“土”构成的,“尘”就是指微小的泥土。 生:我觉得这上面的“小”字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它很小,可以用“微乎其微”这个词来形容。 师:你们真会发现,不过我们在书写“尘”字的时候,注意上面的“小”已有了变化,这个竖钩变成了竖,这是它谦让的表现。那么,这小,到底小到什么程度呢?请你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说明。 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句话看出,它说,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
11、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师:哦,你已经从书上找到了比较科学的介绍,请大家也来读一读,尤其请注意这两个数字。 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是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灰尘的小。我还感受到,作者在介绍的时候,用词准确,你注意到了吗? 生:我注意到了,我是从“一般”这个词语中感受到的。它告诉我们灰尘直径的大致范围。 师:这些数字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灰尘的小,是极其的微小,7 不过,这些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很少接触到,因此我们也很难想象出灰尘到底怎样的微小。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它的小? 生:我还从这句话中看出灰尘的小,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生:
12、“庞然大物”一般是指很大的事物,像老虎呀,大象呀,鲸呀,才有资格用“庞然大物”这个词语来形容。而课文中却用它来形容我们平常肉眼所见的灰尘,可见灰尘的确是太微小了。 生:我发现,这句话是采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拿我们肉眼看得到的灰尘与细小的灰尘作比较,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这一特点。 师:那么,看上去是多么微乎其微的灰尘,是不是就微不足道了呢?我手头有一则很有意思的故事,或许你会感兴趣。 假如没有灰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说明有序,浅显易懂。8 我觉得,这一导入的设计,在以下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望字生义,领略汉字的神奇 一开始从“尘”的字形出发,引导学生探
13、究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这也为下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作了一定的铺垫。 二、处理得当,回顾说明的方法 这一课的要点是介绍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其中以作用为重点。从研究“尘”的字形来抓住它的特点小,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相应的句子来进一步说明,在读中发现作者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和对比,在读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而这些,都是学生在前三篇课文的学习中,已逐步掌握的,此时,正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回顾。这样的教材处理,既不喧宾夺主,又起到了巩固已学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 三、故事入手,激发探究的兴趣 老实说,课文中关于灰尘的作用的介绍,我想,假如同学们
14、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不一定会看得懂,会感兴趣。而故事一粒灰尘能怎么样呢?则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灰尘的重要性,而且真实的故事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能对前者的缺憾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9 、知识目标: 认识四个生字:勿、埃、漉、晕。 正确认读: 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通过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总结学习收获。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世界
15、上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 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了解点光源、散射、日晕等词的大致含义。 10 一、引入 师:你们喜欢灰尘吗? 生:喜欢。 师:我相信你一定有喜欢灰尘的道理。 生:不喜欢。 师:灰尘污染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没有它行不行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假如没有灰尘。 二、朗读与理解 师:朗读全文并思考“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用直线画出“特点”,用曲线画出“作用”。 师:默读第一段,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 师:如果拿极小的灰尘和排球比,就如同拿排球和地球比。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这个特点? 生:细小。 生:极小。 生:微小。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百万分
16、之一毫米,几百分之一毫米。 11 师:这些是什么? 生:数字。 师:用数字说明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这种方法就叫列数字。 师:作者又介绍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 生:很大的东西。 师:为什么作者要称细小的灰尘为“庞然大物”? 生探讨。 师辅助:作者说哪些灰尘是“庞然大物。” 生:肉眼看到的。 师:拿看得到的灰尘和谁比? 生:和小的灰尘比。 生:和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那些灰尘比。 师辅助:大的灰尘直径几百分之一毫米是小的灰尘直径一百万分之一毫米的多少倍? 生计算:一千倍。 师:一千比一,大的灰尘自然是“庞然大物”了。 师: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生探讨,师辅助:作
17、比较。 12 师:还有其它特点吗? 师:有什么作用? 生: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日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生:使阳光变柔和。 师:怎么说明灰尘这一作用的? 生:如果光太强,人就睁不开眼。 师:“如果”是什么意思? 生:假如。 师:假设一种情况,这种方法就叫“假设。” 师:灰尘能散射那些颜色的光? 生:不加选择的散射七色光。 师:用了什么什么方法说明这一特性的? 生探讨。 师辅助:“遥远的天空随着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 13 生:高和低。 师:这是作者在作 生:作比较。 师:灰尘除了微小 散光 还有其它作用吗? 生: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 师:吸湿有什么作用? 生
18、:凝结成小水滴,地上不会湿漉漉的。 生:最终形成云雾,雨雪调节气候,保护生物。 生:形成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的美景。 师:说明干燥作用时,用了那个词? 生:假如。 师:这是什么方法? 生:假设。 师:还有哪里也是假设? 生探究:更严重的是生物的生存。 师:这是真的吗? 生:是假设的。 14 师:灰尘吸湿形成小水滴,还能形成什么景观? 生齐读课文倒数第二句。 师:全文只有一个叹号,作者为甚用叹号? 生:感情强烈。 师:读读这唯一一句有叹号的话。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同学们,作者用叹号要表达什么?很讨厌灰尘吗? 生:赞美灰尘。 师: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段。 师:灰尘古来让人讨厌,为什么作
19、者要赞美它? 生:它有它的作用。 师:是啊!小小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看来世界上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啊! 三、拓展 师:谁来用简短的一段话概括灰尘的特点、作用?用“假如”的形式。 生尝试概括文章大意。 师:虽然灰尘有碍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但是人类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没有灰尘散射强烈的阳光,人无法睁开眼睛,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小水滴,就没有15 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 师:换个方式说。用“正因为”的句式。 生尝试叙述。 师:虽然灰尘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让人讨厌,可是正因为有了灰尘散射强烈日光,人才能睁开眼
20、睛,天空才五颜六色;正因为有了灰尘吸湿,万物才不会湿漉漉的,才形成云雾雨雪,生物正常生长;正因为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看来让人讨厌的灰尘是不可少的,世界上的物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啊! 师:在摘录本上摘抄描写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句子。 学生活动。 “踏实、落实、求实、扎实”的教研之风校本教研求实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师为主体,问题为动力,课题为载体,效益为中心”的教研思路,积极地认真地开展了“略读教学教师的指导策略”的案例研究,使案例研究真正的落在实处。 九月唐老师上第一次案例研究课。她执教的是假如没有灰尘,唐老师的课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从课题切入,抓住重
21、点词“假如”“灰尘”设问,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16 学习欲望。二是抓住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三是指导方法的设计上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如,阅读建议: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灰尘的特点,用“”划出灰尘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填写表格。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时,老师引导灰尘第一个特点和作用很到位,学生读得也很好。学生交流灰尘第二、三个特点和作用时,有的地方学生说的不到位,卡壳了。这时老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影响。我们认为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想办法给学生搭搭桥、牵牵线,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
22、些。 小练笔的巧妙设计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我们不妨把这些资料灵活运用于小练笔素材之中。比如说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写写灰尘,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用上他已搜集到的资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出文章,这样,学生在分析中认识、在认识中分析,无形中提高了组织材料的能力。 17 论网络技术在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型教学模式实例分析 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现代教育技术正义惊人的速度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并使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现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迅速扩张,使教育模式的印
23、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创造着一系列全新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的全面改革也孕育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土壤,如何在这一前提下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所长使教育更优化,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将是我们所有教师的一项全新课题。 主题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师生围绕一主题开展学习活动,主题型教学模式为师生们营造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氛围,也就是由信息技术创设的一个学习环境。在这里,因特网上的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检索、学习,将有关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方式。 “灰尘与我们的生活”是根据课文假如没有灰尘而引发的主题探究活动 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24、 、明确探究目标: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18 通过比较灰尘的两面性,理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 、提出问题: 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 灰尘对人类到底有益还是有害? 、学生活动: 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适当的整理 ,教师提供一些网址: 、主题交流: 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对提出的问题阐明自己的立场并用电子形式加以说明可由个人完成,也可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 本课运用主题型教学模式,整个过程是开放。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囿于教室的框框。学生学习空间扩展到因特网宽广无限的空间。学习的主要资源不再只是课本而是因特网这已拥有相对无限信息的资源,学生由被
25、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能够培养其创新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适应信息时代人才的要求。 19 “机智”源于“积淀”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课堂,是为学生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时空。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一旦被真正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足够的教学智慧,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成”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即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火花,点燃精彩的课堂。 二、案例的描述 那天,在没有安排预习的前提下,我直接出示了“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这一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了。 有的说:“那
26、有多好,可不用天天打扫卫生了。” 有的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灰尘让我们厌恶,没有灰尘,不是太好不过吗?” 有的说:“灰尘还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没有灰尘,人们的健康或许可以得到一些保证。” 同学们各谈各的,但观点都是一致的灰尘有百害而无一利。没有灰尘,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我马上反问:“难道灰尘没有一点益处?”学生被我这一问,20 顿时来了兴趣,我马上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文中寻找答案。 一会儿,学生马上从书中圈划出了灰尘的作用。 “原来,灰尘可以削弱太阳光,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我们无法睁开眼睛。” “灰尘还能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变
27、成白茫茫的一片。” “灰尘还有吸湿功能。” “如果没有灰尘,就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大自然会是多么单调啊!”这时,我突然发现平时很羞于发言的小玲也举起了手,为了对她的难得的勇气表示鼓励,我马上请她来发表意见。 “原来,灰尘是好东西,那以后我们不要擦灰尘了” 哈哈哈,顿时,课堂上响起了一阵哄笑,有的学生甚至一边用手指着她,一边发出“仄仄”的声音,连一旁听课的老师也禁不住偷偷地笑了起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尴尬,我没有硬牵着学生回到原有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心慌意乱,更没有对这个学生的回答嗤之以鼻,批评训斥,取而代之的是巧妙引导,并进一步启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很丰满,很生动。 “同学们,你们刚才不
28、是说了好多灰尘的作用嘛,那小玲说灰尘是个好东西也未尝不可。”我故意对小玲的发言加以肯21 定。 “那灰尘有很多弊端,怎能就判定灰尘是好东西呢?”一位学生显然很不服气。 “灰尘有利处,也有弊端。”还有一位学生补充。 “事物既有利处,又有弊端,这叫什么?”我看时机成熟,马上抛出这个问题。 学生沉思了片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为学生的悟性感到高兴。 这时,小玲又信心实足地举起了手,“老师,我该这么说,其实被我们深恶痛绝的灰尘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我们要正确认识,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向小玲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也深深被小玲再次举手的勇气而折服,孩子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了
29、,整个课堂中也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随感 上课前,我精心准备了教学方案,并没有想到七年级的学生还会作出“原来灰尘是好东西,我们以后就不要再擦灰尘了”这样的总结。课后,我在想,倘若当初这个学生说出这句令满堂学生与老师哄笑的话后,我马上给予训斥并及时纠正,倘若当孩子有了生成活动以后,我没能注意倾听,没能筛选和提升来自学生的信息,并作为新生成的教学资源,也许,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地去领悟所谓的“任何事物都22 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而且,对于刚才发言的那位学生,经过别人的取笑,她不可能再兴趣盎然地继续学习,不可能再继续畅所欲言,这对她今
30、后的语文学习都会形成一种障碍,甚至会蒙上一层阴影。 我庆幸自己当时的敏感与智慧,及时地调控了课堂。在学生发生错误后,将错就错,因势利导,适时反问,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这个关键问题上来了,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他们会自主地想方设法去探究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四、案例点评 我们可以为课堂教学中没有预约的“生成”喝彩,可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这都要求我们的教师善于抓住契机,做个灵敏而懂得把握教育机智的人。因为一堂好课的出彩之处,可以是预设的,但更多的是生成的细节让人为之耳目一
31、新,为之喝彩。 类似于“灰尘是好东西”这一类现象,在我们的教室中每天不知道要发生多少起,然而它们往往就让这些教学资源如流水一样地消逝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更不要说让它点燃孩子心灵的智慧和思想的火花。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行为处事过于按部就班,过于追23 求直接的对应。也就是说,要有智慧的行为,先得有智慧的眼睛和追求智慧的头脑,有一颗对最寻常的经验敏感的心灵。 、对全部的教育目标从总体融汇贯通: 有效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不可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式。多数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有效的、尤其是灵活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是某个特定领域中可以称之为“专家”的标志。对于教室里
32、的问题解决而言,一个新手教师要成为一个专家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储存”,是她充分掌握了全部的教育、教学的目标。这种掌握不是按照目标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分类标准一点一点地掌握,然后按照类别和顺序一次一次地呈现的方式,而是全体综合的掌握,然后在具体的情境中需要什么就能够提取什么的方式,即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对于已经记忆和形成良好组织的目标的“再认”,它保证教师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表征问题。教师打破刻板的按照预先的进度和计划“上课”的教学方式而进行随机的教育和生成的教育的最关键的环节。 、养成常向自己提问的习惯: 一切教育教学,无论灵活的或刻板的,都不能免除一定程度上的事先的设计和预期。既然有预期,
33、也就必定有预期不到的情况,因为教师对于动态的课堂情境和学生状态的把握,24 必定只能是局部的、大致的和推测性的。我们传统的教育,基本上只管教学的进度而不顾及对于学生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因为一切都按照她预先的思路来进行,如果有什么意外,她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或者采取强制的措施。然而我们现在既然提出要“对学生作出合适的反应”,要尊重儿童的需要和权利,也就是要在相当程度上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无论我们设计多么周详的教学和课程,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都会碰到来自于学生的大量的挑战。这挑战中有些会使我们超越原来的设计水平,有些会使我们降低原来的设计水平,还有一些则迫使我们完全放弃
34、并且另起炉灶。 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非常戏剧性地体现在:当教师的设计和预想同学生的反应不相符合时,这种不符合的程度越是遥远,并且教师最终所采取的措施能够既不违背设计又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教师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就越是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而这一切得以产生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将学生对自己的挑战,转化为自己对自己的疑问,转化为一种积极行动的动力。 、在同一个时间里注意不同的事情: 一个教师不可能享有牛顿那样的闲暇,可以一天到晚都思考一个问题而不干别的事情;而且教师的教学智慧的产生,不能完全是头脑中的顿悟,不能脱离开具体的教学场景,而往25 往是从什么地方产生问题,就从哪里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且就在
35、同一个地方来解决问题。这不是说教师不能够在下班之后从同事的聊天中,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相关的启示和领悟,但是我们更提倡现场的、就地解决的、互动中的发现和解决。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一边做着日常的事情,一边不放弃对于以前所产生的问题的关注。所有不曾解决的问题,悬在教师的心口上,成为一根十分敏感的“弓弦”,不论在什么时候碰到合适的刺激,就会一触即发,豁然开朗。 、从日常经验中得到发现的惊喜: 日常生活经验是人类一切科学和职业经验的最丰富和最基础性的“母体”,如果硬性地抛开常识的“庸见”,必定使我们自己的视野大大受限,就像文学作品失去它创造力的源泉一样。相反,如果我们保持开放的心胸,保持对于生活的
36、热爱、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鉴赏性的敏感,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必定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枯燥的,我们的随机教育和生成教育就会真正成就我们的教育事业,使它成为一门实践的艺术。 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一双锐利的眼睛,要“于无声处”去聆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四、学习辅导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26 第一段:人们讨厌灰尘,但又离不开灰尘。 第二段:人们离不开灰尘的原因。 向我们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弊害,造福人类。 干:gn 调:dio gn tio 危害危及 削弱增强 白茫茫 古往今来 庞然大物 晚霞朝晖 湿漉漉 气象万千 闲云迷雾 彩虹日晕
37、 27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 五、知识扩展 文:高士其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著空气而漂流,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我们周围的空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几乎处处都有灰尘的行踪。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才能够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可以看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根
38、据检验的结果,在干燥的日子里,田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一千多粒灰尘;在城市街道上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十万粒以上的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还要多得多。 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旅行,对气象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来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他们会帮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也没有大雨和小雨28 了;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无法降低。这是灰尘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如果我们追问一下,灰尘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我们可以得出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来自山
39、地岩石的碎末,有的是来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是来自海面的由浪花蒸发后生成的食盐粉末,有的是来自火山灰,还有的是来自星际空间的宇宙尘。这些都是天然的灰尘。 还有人为的灰尘,主要来自烟囱的灰尘,此外还有水泥厂、冶金厂、化工厂、陶瓷厂、纺织厂、面粉厂、石灰窑等,这些都是灰尘的制造场所。还有些灰尘来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种子等;有的来自动物之家,如粪便、鸟羽、虫卵等。 有许多灰尘对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的。它们不但把新鲜空气弄脏,还会弄脏我们的汽车、房屋、墙壁、家具、衣服以及皮肤。灰尘里面还夹杂著病菌和病毒,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灰尘是呼吸道的破坏者,它们会使鼻孔不通、气管发炎、肺部受损而引起伤风、流行性感冒、肺炎等传染病。此外,金属的灰尘特别是铅会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尘,会损害我们的肺,又会腐蚀我们的皮肤。在这些情况下,为了抵抗灰尘的进攻,我们必须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后,灰尘还会引起爆炸,造成严重事故。 因此,灰尘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们乱飞乱窜。 我们要给马路铺上柏油,让洒水汽车喷洒街道;我们要把城市和工业区变成花园,让每一个工厂都有通风设备和吸尘设备,让处29 于一切生产过程中的工人都受到严格的保护。现在全人类正在努力控制灰尘的旅行,使它们不再危害人类,而为人类造福。 3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41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