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导数 直线与圆 微积分.docx
《1221导数 直线与圆 微积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1导数 直线与圆 微积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21导数 直线与圆 微积分 1、导数定义的认知与应用; 2、求导公式与运算法则的运用; 3、导数的几何意义; 4、导数在研究函数单调性上的应用; 5、导数在寻求函数的极值或最值的应用; 6、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知识要点 导数 1、导数的概念 导数的定义 认知:函数 是一个数值;的函数值。 求函数 在点 处的导数的三部曲: ; 的导数 在点 是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而函数 处的导数 是 的导函数 在点 当 处的导数 时 求函数的增量 求平均变化率 ; 求极限 上述三部曲可简记为一差、二比、三极限。 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率。 2、求导公式与求导运算法则 基本函数的导数 公式1 常
2、数的导数: 公式2 幂函数的导数: 。 ,即常数的导数等于0。 在点 处的导数 ,是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的斜 公式3 正弦函数的导数: 公式4 余弦函数的导数: 公式5 对数函数的导数: 。 ; 公式6 指数函数的导数: 可导函数四则运算的求导法则 设 为可导函数,则有 ; 。 ; 法则1 法则2 ; 法则3 3、复合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设 ,。 复合成以x为自变量的函数 ,等于已知函数对中间变量 的导数 ,则复合函数 ,乘以中间变量u对自对自变量x的导数变量x的导数 即 , 。 引申:设 认知认知复合函数的复合关系循着“由表及里”的顺序,即从外向内分析:首先由最外层的主体函数结构
3、设出 ,由第二层中间变量 ,由第一层中间变量 的函数结构设出 的函数结构设出 ,由此一层一层分析, 为止。于是所给函数便“分解” , 复合成函数 , 则有一直到最里层的中间变量 为自变量x的简单函数为若干相互联系的简单函数的链条: 运用上述法则求复合函数导数的解题思路 ; 分解:分析所给函数的复合关系,适当选定中间变量,将所给函数“分解”为相互联系的若干简单函数; 求导:明确每一步是哪一变量对哪一变量求导之后,运用上述求导法则和基本公式求; 还原:将上述求导后所得结果中的中间变量还原为自变量的函数,并作以适当化简或整理。 二、导数的应用 1、函数的单调性 导数的符号与函数的单调性: 一般地,设
4、函数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则若 为增函数;若 为减函数;若在某个区间内恒有 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确定函数 求导数 令 当 时, ,解出相应的x的范围 在相应区间上为增函数;当 ; 的定义域; ,则在这一区间上为常函数。 时 在相应区间上为减函数。 强调与认知 利用导数讨论函数的单调区间,首先要确定函数的定义域D,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立足于定义域D。若由不等式的取值范围为B,则应用 在某一区间内 是函数 在这一区间上为增 确定的x的取值集合为A,由 ; 确定的x函数的充分条件。因此方程函数划分单调区间时,除去确定 的根不一定是增、减区间的分界点,并且在对 的根之外,还要注意在定义域内的
5、不连续点和不可导点,它们也可能是增、减区间的分界点。 举例: +)内递增。 2、函数的极值 函数的极值的定义 设函数 是函数 如果对记作 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极值 认知:由函数的极值定义可知: 函数的极值点取得; 极值是一个局部性概念;一个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可以有多个极大值和极小值,并且在 是区间 内部的点,并且函数的极值只有在区间内的连续点处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 。 ,则说 是函数 的一个极小值, 在点 附近有定义,如果对 附近的所有点,都有 ; ,则说 在点x=0处连续,点x=0处不可导,但 在内递减,在当函数 在区间 上连续且有有限个极值点时,函数 在 内的极大值点,极小值点交替出现。 函数
6、的极值的判定 设函数 可导,且在点 处连续,判定 ,右侧 ,右侧 是极大值的方法是 ,则 ,则 为极大值; 为极小值; 如果在点如果在点 附近的左侧 附近的左侧注意:导数为0的不一定是极值点,我们不难从函数探求函数极值的步骤: 求导数 求方程考察 的实根及 不存在的点; ; 的导数研究中悟出这一点。 在上述方程的根以及 不存在的点左右两侧的符号:若左正右负,则 在这一点取得极小值。 在这一点取得极大值,若左负右正,则将最小值。 的各极值与 , 比较,其中最大者为所求最大值,最小者为所求已知函数f(x)=lnx-ax+1-a-1(aR) x当a=-1时,求曲线y=f(x)在点(2,f(2)处的切
7、线方程; 当a 曲线y=1时,讨论f(x)的单调性. 2x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x+2y=2x+1 y=2x-1 y=-2x-3 y=-2x-2 1直线l1与直线l2的的平行与垂直 若l1,l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 l1/l2 k1=k2;l1l2 k1k2=1。 若l1:A1x+B1y+C1=0, 若A1、A2、B1、B2都不为零。 l1/l2l2:A2x+B2y+C2=0 A1B1C1; =A2B2C2A1B1; A2B2A1B1C1; =A2B2C2l1l2 A1A2+B1B2=0; l1与l2相交l1与l2重合注意:若A2或B2中含有字母,应注意讨论字母=0与0的情况。两条
8、直线的交点:两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取决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个数 2 距离 两点间距离:若A(x1,y1),B(x2,y2),则AB=(x2-x1)2+(y2-y1)2 特别地:AB/x轴,则AB=|x1-x2|、AB/y轴,则AB=|y1-y2|。 平行线间距离:若l1:Ax+By+C1=0,l2:Ax+By+C2=0, 则:d=C1-C2A+B22。注意点:x,y对应项系数应相等 点到直线的距离:P(xo,yo),l:Ax+By+C=0,则P到l的距离为:d=Axo+Byo+CA+B222223直线Ax+By+C=0与圆(x-a)+(y-b)=r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若d=Aa+B
9、b+CA+B22,dr相离D0; d=r相切D=0; d0。 还可以利用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Ax+By+C=0x+y+Dx+Ey+F=022求解,通过解的个数来判断: 当方程组有2个公共解时,直线与圆相交; 当方程组有且只有1个公共解时,直线与圆相切; 当方程组没有公共解时,直线与圆相离; 即:将直线方程代入圆的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设它的判别式为,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满足以下关系: 相切d=r0; 相交d0; 相离drr1+r2外离4条公切线; d=r1+r2外切3条公切线; r1-r2dr1+r2相交2条公切线; d=r1-r2内切1条公切线; 0dr1-
10、r2内含无公切线;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判断两个圆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通过联立方程组判断公共解的个数来解决 已知圆O:x+y=5和点A,则过A且与圆O相切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若曲线y=x的一条切线l与直线x+4y-8=0垂直,则l的方程为 A4x-y-3=0 Bx+4y-5=0 C4x-y+3=0 Dx+4y+3=0 点评:直线间的垂直关系要充分利用好斜率互为负倒数的关系,同时兼顾到斜率为零和不存在两种情况。 例3 将直线2x-y+l=0沿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x+y+2x-4y=0 相切,则实数l的值为 3或7 2或8 0或10 1或11 过原点O作圆x
11、2+y6x8y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Q, 2-22422则线段PQ的长为 。 题型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2例1 已知圆C:(x1)(y2)25,直线l:(2m1)x(m1)y7m40(mR) (1) 求证:不论m取什么实数,直线l与圆C恒交于两点; (2) 求直线被圆C截得的弦长最小时直线l的方程 (1) 证明:直线l的方程整理得(xy4)m(2xy7)0, mR, 2xy70,x3,也就是直线l恒过定点A(3,1)由于|AC|50)交于O、A两点若过原点的直线l与抛物线C2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4 已知自由落体运动的速率v=gt,则落体运动从t=0到t=t0所走的路程为 2g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21导数 直线与圆 微积分 1221 导数 直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4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