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伊索寓言》教案.docx
《12《伊索寓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伊索寓言》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伊索寓言教案坛山街道中心小学 课伊学题 索寓言 科 语文 备课时间 10.23 设计人 皮淑华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4、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5、体会寓言在表达上的特点:语言精练,用词准确、鲜明。 学习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设计评价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小组内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三则寓
2、言的寓意和表达方法。 3.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巩固伊索寓言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老师设计预习单 ,准备课件。 学生做预习单 教学过程 修改 创意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吗?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三个寓言故事,这三个故事都是出自伊索寓言。 (板书:12 伊索寓言) 借助预习单,生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
3、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美观、正确、规范。 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三则寓言故事都讲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了解学生对故事主人公、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学习狐狸和葡萄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
4、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结果怎样?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即狐狸的形象 看着这只狐狸,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到底有没有狼? 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建议这样的人今后怎么做?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学习蝉和狐狸 1、板书课题,自由读,看看是一个什么
5、样的故事。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先写狐狸设下圈套,诱骗蝉儿上钩;接着写蝉儿识破欺诈,使狐狸凶相毕露;然后写蝉儿聪明机智的缘由;最后故事点明寓意:启发人们要善于吸取教训。 3、那我们还记得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吗?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 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的狐狸是怎么具体骗蝉的,出示课文一、二节: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你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狐狸先设下一下圈套,“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狐狸真的是在赞叹蝉声吗?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哪些词语表现了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伊索寓言 12 伊索 寓言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4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