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docx
《10《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10、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 主编人:莫文英 审核人:伍雪玲 终审人:饶志青 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1、掌握“以”“使”“见”“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本文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体会作者对友情的珍重及其高尚的精神境界。 3、体会本文平淡自然、婉曲有致的写法。 :学习和积累课文中古文知识 :体会作者对友情的珍重及其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本文平淡自然、婉曲有致的写法。 :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导入:欧阳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解答尹师鲁对欧阳修被贬后的心态的疑问。尹师鲁,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他们是好友,两人先后被贬,尹洙在欧阳修被贬后,对欧阳修的情况有所
2、不解,就写信询问。于是欧阳修便写下这封信回复他的询问。 一、课前检测 北宋诗文革新,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欧阳修就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他主张文章要切合实用,反对空谈猎奇;文章应当反映现实生活,为政治服务,如醉翁亭记。他的诗也开创了北宋的诗风,特点是“以文为诗”,诗中抒发议论,很多诗反映人民的痛苦,有现实意义,词风也清新。 二、自主学习 1、翻译与理解 某顿首( 叩头)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到去)河上,既(已经)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那天晚上),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
3、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 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
4、,其余皆如昔时。 译:我才知道老仆人懒得前去而我被他骗了。 翻译:说有人见你到了襄州 译:以及家人如何看待这件事,不会十分埋怨你吧? 诵读后思考: 在前四段,文章叙述了哪些内容?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 1 页 共 5 页 明确:前半部分,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在叙家常中体现朋友间的真情。 第一段:解释被骗失约。 第二段:心中挂念,不得修书 。 第三段:喜得作书奉问。 第四段:此行甚幸,让朋友勿挂。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
5、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译:担心我有怀疑自己的心思。 译:然而你又说我对朋友不了解 译:有不少对我获罪感到意外并加以安慰的人 译:这些人都是不了解我的心意的 诵读后思考: 本段中作者回答尹师鲁的几个疑问?各反映出作者什么态度?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明确: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 二疑欧阳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 三疑欧阳修“非忘亲”“此又非也”、“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
6、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
7、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夷陵有一路,只数日可至郢,白头奴足以往来。秋寒矣,千万保重。不宣。修顿首。 。译:这也是没有见惯事情的人 。
8、译:让后人明白有应当去死而不应逃避的事情罢了 第 2 页 共 5 页 。译:并不是把它当作奇特的事而让人感到惊诧。 。译:他们心中的欢喜悲愁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 诵读后思考: 1、第七段中有两处用了反衬的手法,请指出是哪两处。 明确:本段有两处反衬:一是 以古人反衬自己不作戚戚之文 二是以近世人傲逸狂醉反衬自己慎职勤官 2、5-8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后半部分,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三、合作探究 1、欧阳修是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与尹师鲁第一书 10 尹师鲁 第一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4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