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原觉法师开示《原觉开示录》什么是佛.docx
《090原觉法师开示《原觉开示录》什么是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0原觉法师开示《原觉开示录》什么是佛.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90原觉法师开示原觉开示录什么是佛090原觉开示录-什么是佛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主题是“什么是佛”。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主题呢?因为一提起“佛”这个词,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是如果要细问起来到底什么是佛,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知道了。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只有佛才能明白什么是佛,如果我们凡夫明白什么是佛了,那我们就成佛了,而不是凡夫了。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什么是佛”。如果大家听明白了,就是成佛了;如果没成佛,那就是没听明白,或是我没讲明白。所以大家要认真听啊! 有很多人都信佛,但是如果连什么是佛都不明白,怎么才能保证自己信的就是佛呢?也许信的是魔自己还不知道呢!在自己不明白的情况下
2、就盲目地相信,这就是迷信。迷信的后果是很危险的,有很多人信佛之后,不但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还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就是因为那是在盲目地迷信。也有很多人想通过各种修炼方法修炼成佛,如果佛是人能修炼出来的,那等于佛是人制造出来的。如果人能够制造出佛来,等于人的本领比佛还大,那我们只要把人修好了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去成佛呢? 佛根本不是人能修炼出来的,除非我们本来就是佛,否则永远也不会成佛。就像石头是永远也榨不出油来的一样,因为石头里根本就没有油。很多学佛的人都知道“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出自佛经。这句话是没有错的。既然众生本来是佛,那为什么我们一点儿也感觉不到自己是佛呢?反而还清清
3、楚楚地知道自己是凡夫。经书讲众生本来是佛,是因为被迷惑了才成了凡夫。如果我们是因为佛被迷惑了才导致成为凡夫的,那我们辛辛苦苦地修炼成佛之后,再被迷惑了怎么办?因为当初能被迷惑,以后也完全有可能再被迷惑啊!照这样修下去,到什么时候才能不被迷惑呢?恐怕永远也不会有结果。 还有,是什么东西这么厉害居然能把佛给迷惑了?我们修这个东西不是更好吗?因为它的本领比佛还大呀!我们为什么不找最厉害的东西去学习呢?佛经讲迷惑佛的是妄想无明,所以很多人就去断妄想、断分别、断执著去了。如果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那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什么也不知道了,那不是和石头、木头一样了吗?达到这种状态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
4、成佛了吗?有人说这是得到清净心了,得到清净心就是见到佛性了,佛性是一切具足的,这样一切功能就都可以恢复了。可是,佛性为什么就是一切具足的呢?为什么不是一切不具足呢?她是怎么具足的?佛性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问题就很少有人讲了。 成佛就是要明白宇宙实相、生命实相。如果连这些都没弄清楚,怎么能算是明白宇宙实相了呢?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究竟真理,这只是祖师们在应机方便说法而已,可是偏偏就有很多人把方便说当成了真理,甚至还有很多法师也把这种理论当成了真理,还四处去给别人开示。像这种说法只不过是告诉大家一个理论,大家只要无条件地接受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理论合不合理,就无须过问了。如果制造理论就这么简单,我们每
5、个人都可以很轻松地成为圣人了,只要随便说个理论就可以了,因为后人根本不去考虑这个理论是否合理。但事实上,只有那些不爱动脑子的,或脑子只有一根弦儿的人才会这样做。理论推出之后,是必须要经过验证的,可是偏偏就有很多人,不但不去验证理论,反而还直接把理论当作真理去使用。 理论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人类看到自然界里的各种现象,就想要弄清楚、弄明白。有些人为了迎合众生的这种心理就会根据现象制造出各种假说或推论,这就是理论。理论是为了解释现象才被人类制造出来的,是迎合着现象而产生的。所以如果拿这样的理论与当初曾经发生过的现象作参照对比时,怎么看都会觉得很合理,其实不一定就是真理。因为我们见到的现象,不一定就
6、是全部的真相,所以在没有发现与理论发生冲突的现象之前,是见不到理论有任何破绽的。 学佛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既不能轻易地肯定,也不能随便否定。我们在把理论当作标准去应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去验证它、完善它,这样人类的科学才能进步。可是偏偏就有一些人,先无条件地把理论当作真理,然后为了弘扬这个所谓的真理,想尽一切办法去找一些与理论正好吻合的现象去证明理论是对的,站在这个视角是永远也看不到理论不合理的一面了。有很多人就是受了“清净心现前,一切功能就恢复了”这个理论的影响,才想尽一切办法断妄想、断分别、断执著。其实妄想、分别、执著根本就断不掉,即使断掉了,就真的一切功能都恢复了吗?妄想、分别、执著断净之后
7、,这功能是怎么恢复的呢?很多人到此就不再深究了。修行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行,如果用错误的理论作指导,无论怎么修也是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的。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我还是把这个问题放在后面与“什么是清净心”一起讲吧。 我们继续讲“什么是佛”。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大多数的回答就是“佛者,觉也”。什么是觉呢?就是大彻大悟。什么是大彻大悟呢?就是明白宇宙实相、生命实相。什么是宇宙实相、生命实相呢?就是心。什么是心呢?就是佛。什么是佛呢?佛者,觉也。什么是觉呢?就是觉悟宇宙实相,就是大彻大悟。就这样像车轱辘一样,翻来覆去地倒腾这几个名词儿,这只是用名词解释名词,是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只回答“佛就是明白宇
8、宙实相、生命实相”,有谁只要听到“宇宙实相、生命实相”这几个字,就能明白宇宙实相、生命实相了呢?宇宙实相与生命实相是必须要详细讲的,只有讲明白了,学的人才能明白。 记的有一次,有一位师父给很多人讲课,我也参加听课了,讲课的内容就是向大家介绍“什么是佛”“怎样修行才能成佛”。讲完之后,他到底下调查一下,看看大家的接受情况怎么样,最后问到了我。 他说:你看我讲的怎么样啊? 我说:你讲的是什么呀? 他回答:是佛法呀! 我问他:你是佛吗? 他回答:不是。 我说:佛法只有佛能明白,你不是佛,怎么能明白佛法呢?如果连自己都不明白,又怎么能给别人讲明白呢? 他说:那你给我讲讲什么是佛法吧! 我还问他:你是佛
9、吗? 他还回答:不是。 我说:佛法只有佛祖能听明白,你不是佛,怎么能听明白佛法呢? 他说:照你这么说,佛法没法讲了,也没有必要讲了。 我说:为什么呀? 他说:因为能听明白佛法的人就已经成佛了,根本就没必要再学习了;不明白的人讲了也听不明白,讲了也是白讲呀! 说完,他转头就要走了。 我说:你再等一会儿可以吗?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他说:你说吧! 我说:你刚才是不是说自己不是佛呀? 他说:是。 我说:只有智慧在佛祖之上的人,才有能力评判什么是佛,什么不是佛!你居然能判断佛的真假,你比佛祖的智慧还要高呀!可是你判断的结果却是自己不是佛!不是佛的人却能做出智慧超过佛祖的事儿,这太神奇了!是你的本领太不可
10、思议了,还是你的语言逻辑自相矛盾啊? 我这么一说他没话了,可对我的话题有了兴趣了,他就开始耐心地听我说了。大家也要耐心地听我说啊! 有很多人都认为佛法深奥难懂,我们普通凡夫是根本理解不了的,我们什么也不要过问只管做事就可以了,事做到了,开了智慧自然就一切都明白了。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合理,其实这是根本说不通的。比如:有人告诉你一道菜,你只知道这道菜的名字,既不知道做菜用的原材料是什么,也不知道做这道菜的整个加工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你在厨房里胡乱操作一通就能做出这道菜来吗?要想做出这道菜,必须要提前知道做菜都需要用什么原材料,还有具体的制作过程,否则是永远也不可能做出来的。所以,像刚才那种说法是本末
11、倒置,根本行不通的。 学佛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什么是佛。比如:我们要去北京,首先要知道北京的方向,北京具体的地貌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才可以去。如果什么都不知道,即使我们走到北京了也不知道,也许还会离开北京继续去找北京,这样只能越走越远,恐怕永远也不会找到。 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我还是先讲生命实相吧! 什么是生命呢?生命这个概念是我们人类制造出来的,严格地说,是我们人类自己给自己的感觉下的定义。生命只是自我的感觉而已,只有生命自身能感觉到自己是生命。生命这个概念是我们人类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制造出来的,是以自我感觉为中心的主观行为,并不是客观的真实评论。所以,我们赋予生命这个概念的含义,也只能存在于自
12、我的主观感觉里。我们是见不到自己感觉之外别的感觉的,也可以说我们是见不到生命的,我们所认为的见到自己之外的生命,只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判断、推论出来的,与自己特点一样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划分为是有生命的。比如:我们看到有些东西会活动,会自我保护,我们就会把这些东西称为是有生命的。反之,如果看到像石头、木头这类东西,不能活动也不能自我保护,我们就把这些东西划分为是没有生命的。其实万事万物自身都有可能产生出“自我”的感觉来,只不过它们的“自我”感觉与我们不是同一种模式。我所说的不同模式指的不是思想与情感的不同,而是根本就没有我们这样的思想与情感,我只是用我们人类所制造的“感觉”、“思想”、“情感”这些词
13、汇方便表达而已,因为它们的“自我”感觉与我们的感觉不是同一种模式,我们这种生命是没有它们的感觉的,所以我们也没有用来表达它们感觉的词汇。所以不同模式的生命之间是无法交流的,就因为无法交流,我们就这样武断地根据自己的感觉,把这些跟自己不同的东西,划分为没有生命的了。 我们这种模式的生命,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我先从胚胎说起,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了胚胎。当大脑没有发育成熟之前,胚胎是没有我们所认为的自我意识的,这个时期只能算是另外一种模式的生命;当大脑发育完成之后,就成为与我们一样的生命了。我所说的一样主要指的是有了自我的感觉,因为肉体组织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如果没有了自我的感觉,也就不
14、符合我们所认为的生命了。 我们这种模式的生命都能感觉到什么呢?由于我们的肉体是由五根组成的,即眼、耳、鼻、舌、身,五根所对应的分别是色、声、香、味、触,所以我们就只能感觉到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内容。感觉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我们这个世界,事物之间只要一接触,就会发生感应。比如:敲钟,就会发出震动;凉与热一接触,就会发生热传递,这都属于感应的范围。但是这种感应是属于物理世界的感应,是发生在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而我们的感觉是发生在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之间的。比如:只要物理世界的物体出现在眼前,物体的影像就会显现在视网膜上,视网膜又会把这个影像转化成神经信号,神经信号又会转化成脑电波,这个过程都属于物
15、理世界物质与物质之间的感应。当意识与脑电波发生感应时,意识又会把脑电波破译成有颜色的图像,其实这个所谓的图像只是我的主观感觉而已,是我们把这种感觉命名为图像的。如果站在物理世界的角度看,这个感觉的本质就是脑电波,如果站在心理世界的角度看就成了有颜色的图像了,所以这个有颜色的图像只存在于心理世界,物理世界是不存在的。我们感觉到图像的过程,就是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发生感应的过程。这样,物理世界的物体都会通过眼睛在心理世界留下有颜色的映像,这个映像就像是一张地图,意识又会把这张地图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又正好与现实物理世界的物体重叠,这样我们就可以依照这张心理世界的地图在物理世界里活动了。这就是物理世界与
16、精神世界之间的感应。 为什么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会产生感应呢?这只不过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现象而已,根本没有道理。我们人类所总结出来的自然界里的道理,归根结底就是这个世界的现象规律而已,根本就没有找到现象背后的道理。即使找到规律背后的原理,这个原理也还是一个现象而已。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讲道理,只不过就是用现象解释现象而已。 我前边说的只是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通过眼睛发生的感应,通过耳、鼻、舌、身也都可以发生感应,所不同的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是声、香、味、触,所以才会产生出声音、味道、气味和各种感触。这几种感触只存在于心理世界,现实的物理世界里是不存在的。 我们是怎么意识到这些的呢?这就必须要了解什么
17、是意根了。我们是有六根的,前边我只说到眼、耳、鼻、舌、身五根,没有说第六根。我们的前五根都长在肉体上,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意根在哪里呢?既没有睡觉也没有任何念头的那个状态,就是意根,也就是很多修行人一直想追求的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愣神状态,愣神状态自己是察觉不到的,因为愣神状态里是没有任何感觉的,也没有任何念头,也没有自我的感觉,所以愣神这种状态我们是感觉不到的,因为处于愣神状态时连能感觉的自我都是没有的,我们只有从愣神状态里出来,再用理性的推理功能通过时间向后推,发现愣神那段时间是空白的,才知道刚过去的那段时间愣神了,所以愣神状态是用理性推论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感觉到的。有很多
18、人都想得到清净心,得到清净心的时候自己是不知道的,如果知道了就已经不清净了。 清净心就是意根,也就是意识。意识既是名词也是动词,作名词时指的就是意根;作动词时指的就是它有意识的功能。 意识所意识的范围分两种。第一种是通过前五根能意识到现实的物理世界,它能意识到脑电波,又能把脑电波毫无理由地加工成色、声、香、味、触等内容。为什么说毫无理由呢?因为意根是可以任意加工的,而我们却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意根把这些信号加工成什么,我们就感觉到什么,而且意识是在没有任何标准作参照的前提下加工的,我们平时所用的参照标准都是意识在没有任何标准的前提下加工出来的。所以意识所加工出来的色、声、香、味、触等内容,都是在
19、没有任何参照物做对比的前提下加工出来的,也可以说就是毫无规则的胡乱加工,这就是佛经中所说的“无明妄动”。无论意识胡乱加工出什么内容,这个内容都会被意识所胡乱加工出来的“我”所感觉到,这个“我”就会记住所加工出的内容。因为意识有记忆的功能,所以这个“我”的一切记忆内容都是储存在意识里的,以后意识再加工的时候就会以意识里所记录的内容作为参照标准了,日久天长习惯了,就成了固定的模式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感觉到的色、声、香、味、触这些内容。第二种是意识还可以“意识”到意识本身。意识还会自动分析、处理所意识到的内容,同时并记录下来,也就是我们的记忆功能。所记录的全部内容就是法尘,也就是我们所学到的一切知识
20、经验。 自我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呢?意识与所意识之物之间发生感应时会引起意识自身的一种“触动”,这种“触动”就相当于是物体与物体碰撞时,物体自身会因碰撞而引起震荡。意识与所意识之物发生感应时,意识自身会因感应而引起震荡,这种震荡意识也意识到了,而且与所意识之物是同时意识到的。自我的感觉就来源于意识“意识”到了自身的震荡,意识到这种震荡就产生了“我”,这个“我”又把意识所意识到的一切内容,都当成是我所意识到的了。自我的感觉与所意识到的内容是同时出现的,所以没有我就什么也意识不到,只要意识能意识到东西,自我的感觉就会伴随而出现。意识是心理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心理世界的制造者。 意识是怎
21、么产生出来的呢?我们人类这种生命的意识就是借助大脑这种组织结构产生出来的。意识可以借助各种结构的物体产生出来,也可以什么也不借助凭空而生,也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识有无数种产生的方式,也有无数种存在方式,所以也会有无数种形式的生命存在,这样也会有无数种模式的心理世界。意识没产生之前的那个状态,就是佛经里常说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我”没出生时的状态。例如睡着了也没做梦的状态,或者连自己的肉体也没有产生之前的那个状态,这都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见不到的,因为它是没有形象的,可是为什么很多修行人都认为有一个本来面目可见呢?要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必须要明白“什么是五眼”。 什么是五
22、眼呢?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很多人都认为这五眼是从低到高,层层递进的关系,需要先修肉眼,肉眼修到一定程度,再提升到天眼;天眼修到一定程度,再提升到慧眼;然后是法眼、佛眼。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人有六根,但是由于接收来自外界信息量最多的就是眼根,所以佛祖为了说法方便,同时也为了方便后人理解,就用“眼”去代表了。其实五眼中的任何一“眼”都把六根的功能包括其中了。 我们先说肉眼,什么是肉眼呢?我们这个肉体,眼可以看见东西,耳朵可以听到声音,鼻子可以闻到气味,舌头可以尝到味道,身体可以感觉到各种触觉,意识可以意识到各种念头、情感,其实前五根的一切内容也都是意识所意识到的,只不过是通过五根作为
23、媒介而已,眼、耳、鼻、舌、身、意的六种功能就是我们的肉眼,也就是看、听、嗅、尝、触觉与感觉。所以肉眼并不是单指的眼睛能看到色相的功能,而是把我们六根的六种功能全部都包括了,只不过是用“眼”作为代表而已,就因为只用了一个“眼”做代表,后人就误认为五眼指的都是眼睛的功能了,这是一个误区。 什么是天眼呢?天眼指的也是六根的六种功能,天眼与肉眼的区别就是应用范围从有限扩展到了无限。比如:眼睛有前见后不见,明见暗不见,近见远不见,隔物不能见等缺点,天眼是突破了肉眼功能的一切障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切都可以见,所以祖师们才方便说天眼是无碍的,其他耳、鼻、舌、身、意的功能也都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这就是天眼。天
24、眼与肉眼指的都是心理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感应,只有意根例外,因为意根有意识的功能,是属于心理层面的,它不但可以通过前五根与物理世界发生感应,还可以与心理世界发生感应,也就是心理世界内部自身的感应。这种感应分理性与感性两种,例如思考、判断、推理等是属于理性的感应,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是属于感性之间的感应。感性与理性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例如我们随便见到一个现象,其实现象只是一个现象而已,而我们的理性有好奇的特点,对现象会产生疑问,这样感性上就会产生疑惑的感觉,为了打消疑惑的感觉理性就会主动的去寻找答案,找到答案后感性上的疑惑感觉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明白的感觉。由于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很喜欢明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觉开示录 090 法师 什么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