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7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docx
《0557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57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557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0557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 1、问题行为 2、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3、攻击性行为 4、破坏行为 5、感觉统合失调 6、儿童缄默症 7、系统脱敏法 8、模仿法 9、正强化 10、惩罚法 11、行为塑造法 参考答案: 1、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主要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 2、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学前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行为表现的不适当。 3、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侵犯性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言语上的攻击(大声
2、叫嚷、叫喊名字、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的行为。 4、破坏行为是指经常故意损坏家里、学校或邻居的物品如玻璃窗、灯泡等,或故意搞脏别人晾晒的衣服、床单等,并以损坏他人的财物为乐的行为。 5、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无法在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中进行有效的组合,孩子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的现象。 6、儿童缄默症是指已获得了语言功能的儿童,由精神因素引起的言语交际退缩反应,选择性保持沉默不语,经常无故一言不发或少言寡语。 7、系统脱敏法是指在安逸而充分放松的心境下,安排儿童逐渐地接近所惧怕的事物,或逐渐地提高儿童所恐惧
3、的有关刺激的强度,让儿童对惧怕事物的敏感性逐渐减轻,甚至完全消失。特别适宜儿童焦虑、恐怖等症的治疗。 8、模仿法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 9、正强化是指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立即得到一种强化物。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并使这种行为以后在那种情景或刺激下出现的几率增加。 10、惩罚法是指儿童在某一不良行为后,立即给予某种惩罚物,或使之失去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使儿童在以后类似情景中或刺激下,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 11、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形成某种新行为的过程,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一步学会一个新行为的过程。它
4、是从连续强化最接近新的行为的反应着手,从而最终建立起这个新的行为过程。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1、多动的儿童就是多动症儿童。 2、学前儿童多动行为是多动症的前兆,二者有很大相似之处,但是还没达到多动症的程度。 3、问题行为简单地可以理解为违法犯罪行为或变态行为。 4、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来分,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攻击行为和手段性攻击行为。 5、从攻击性行为直接发生与否来分,可以把攻击性行为分为直接性攻击行为和替代性攻击行为。 6、目的性攻击行为和手段性攻击行为都存在伤害他人的动机,但后者比前者要严重得多,它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7、刚入园的孩子表现出害怕、拘谨、羞怯、不与人交往的行为属于
5、退缩性行为。 8、对于学前儿童破坏玩具的行为,教师和家长要立即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9、本体感失调的学前儿童会显得笨手苯脚,做作业慢,爱磨蹭,左右脑不协调,是影响学习的主要根源。 10、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包括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当。 11、学前儿童说谎并不一定都是不诚实的品质问题。 12、学前儿童说谎都是无意的,家长和教师教师不能过多地责备。 13、消退和惩罚的都是为了减少反应概率,消除良好行为。 14、年龄在7周岁以上,不能自控排尿而尿床就可称为遗尿。 15、抽动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是一种不自主的、无目的重复的迅速的肌肉收缩,最常见的部位是眼部肌肉。 16、剖腹产易导致儿
6、童感觉统合失调。 17、正强化和消退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反应概率,塑造良好行为。 18、大多数儿童在3岁前,就能控制自己在白天或晚上规律地排尿,不致失禁。 19、咬指甲一般与吮吸手指同时存在,但二者无明显区别,只是咬的部位不同而已。 20、缄默症儿童经常无故一言不发或少言寡语,其言语器官无发育性障碍和器质性病变。 21、一般来说,智商在70以下,具有轻度以上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属于智力障碍儿童。 22、瑞文测验具有跨语言、跨文化应用的优势,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智力水平测查量表之一。 23、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开创性地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到行为矫正实践中。 24、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创建了认
7、知疗法。 25、惩罚就是一种负强化。 26、游戏治疗可广泛用于各类幼儿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治疗,例如退缩行为、攻击行为等。 27、社会技能训练特别合适于同伴关系不良的幼儿。 28、涂鸦疗法主要对调节幼儿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及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有明显效果。 29、催眠疗法只适用于成人,对幼儿效果不是太大。 )论述题 简答题: 1、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预防? 2、行为塑造法的实施步骤? 3、模仿法的基本程序? 4、儿童说谎的类型? 5、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6、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7、判断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 8、学前儿童退缩行为产生的原因? 9、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一般方法? 10
8、、儿童说谎的原因? 11、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2、强化物的分类? 13、如何区别学前儿童是多动症还是只是多动? 14、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 15、学前儿童多动行为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1、对所有幼儿的干预:建立积极的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家长和教师关系等;家庭情境中的预防措施;教室情境中的预防措施。对风险幼儿的干预:以父母为中心的干预,幼儿园中的社会情感课程,多方面的综合干预。对具有持续性问题行为幼儿的干预。 2、定义目标行为;确定初始行为;选择塑造步骤;确定塑造程序中使用的强化物;对各个连续的趋进行为实施差别强化。 3、选择好要改变的行为;确定学习、模仿的楷模;吸引幼
9、儿注意力;增加示范行为呈现的时间;模仿行为产生后要给予强化;确切记录模仿情况。 4、想像型说谎:孩子说谎,有时是一种幻想和想像的表现。取乐型说谎:有些孩子用欺骗说谎来捉弄别人,并因此自鸣得意。虚荣型说谎:有的孩子说谎,是为了避免丢脸或得到赞许的目光,炫耀自己。模仿型说谎:有些家长自己本身就常常说谎,甚至要求孩子对别人说谎。侠义型说谎:有些孩子为庇护小朋友的错误,或为他们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而说谎。被迫型说谎:很多家长对孩子有撒谎的现象感到生气和苦恼,特别是对明显的说谎和死不承认的说谎尤其恼火。 5、(1)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而进行直接争抢,或破坏玩具或物品
10、。(2) 学前儿童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用抓、打、咬的方式来抢夺玩具,而并不会用言语来攻击对方。(3)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多,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学前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6、因剖腹产导致孩子在出生过程中没有经过正常产道的挤压,从而失去了第一次触觉学习的机会。保护过度或活动空间太小,缺少各种运动的机会,如爬行不足等级。父母忙碌,对儿童缺少足够的触摸、爱抚和情感交流,造成儿童大脑感觉刺激不足。 过多考虑安全因素,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缺少同伴互动环境,造成语言发育迟缓。 7、智力是否正常;儿童特殊行为表现的程度;儿童
11、特殊行为出现的频率及持续的时间;儿童的心理表现与年龄特征是否相符合;儿童的行为反应是否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8、教养方式不当,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缺乏同伴联系。父母限制孩子各种活动和与同龄孩子交往。家庭关系和气氛不正常:父母不和、对孩子的态度不一致、感情用事等不正常的家庭气氛,也是儿童产生退缩性行为的原因。个人素质因素:性格内向而孤僻、适应能力就差,对新鲜事物和陌生人缺乏兴趣和热情、身体虚弱等。 9、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耐心进行品德教育;给予儿童爱抚与关怀;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游戏练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儿童的自控能力。 10、无意说谎:满足愿望的心理;理解性心理错觉;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557 儿童 问题 行为 诊断 矫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