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件.ppt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件.ppt(2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件总结,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概述,一、客流的概念 客流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客流的概念既表明了乘客在空间上的位移及其数量,又强调了这种位移带有方向性和具有起讫位置。客流可以是预测客流,也可以是实际客流。根据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轨道交通客流可分为全日客流、全日分时客流和高峰小时客流。根据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轨道交通客流可分为断面客流和车站客流。断面客流是指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区间的客流;车站客流是指在轨道交通车站上下车和换乘的客流。,1.概述,一、客流的概念,1.断面客流量 在单位时间内(一小时或全日),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流量。计
2、算公式如下:,一、客流的概念,2.最大断面客流量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个断面的客流一般是不相等的,其中的峰值称为最大断面客流量。3.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在以小时为时间单位计算断面客流量的情况下,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一般是不相等的,其中的峰值称为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一、客流的概念,4.车站客流量 车站客流量是指在轨道交通车站上下车和换乘的客流量,可细分为全日车站客流量、高峰小时车站客流量和超高峰期车站客流量,其中高峰小时车站客流量是确定车站出入口、楼梯、售检票设备数量、计算站台、楼梯、通道宽度和配备车站定员的依据。,二、影响客流的因素,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情况2.城市布局
3、发展模式,城市人口规模与出行率票价服务水平,常驻,暂住,流动,年龄、职业、出行目的、居住区域,中低收入,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换乘便利性,通过能力,政府的交通运输政策私人交通工具的拥有量,(1)高集中性(2)多方向和多路径性,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行为特点,(3)主导性 换乘(4)客流方向不均衡性(5)时间不均衡性(6)短时冲击性,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客流调查涉及客流调查内容、地点和时间的确定,调查表格的设计、调查设备的选用和调查方式的选择,以及调查资料汇总整理、指标计算和结果分析等多方面问题。,全面客流调查全面客流调查是对全线客流的综合调查,通常也包括乘客情况抽样
4、调查。这种类型的客流调查时间长、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调查人员。但通过调查及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能对客流现状及出行规律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随车调查,站点调查,23天 5min或15min记录,一.客流调查的种类,2.乘客情况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指用样本来近似地代替总体的调查方式,这样做有利于减少客流调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乘客情况抽样调查通常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乘客构成情况和乘客乘车情况两方面。,乘客构成情况,乘客乘车情况,3.断面客流调查断面客流调查是一种经常性的客流抽样调查,根据需要,可选择一个或几个断面进行调查,一般是对最大客流断面进行调查,调查人员用直接观察法
5、调查车辆内的乘客人数。4.节假日客流调查节假日客流调查是一种专题性客流调查,重点对春节、元旦、国庆节、双休日和若干民间节日期间的客流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的休假安排,城市旅游业、娱乐业的发展程度,市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该项调查一般是通过问卷方式进行。5.突发客流调查突发客流调查主要针对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客流快速集散的站点进行的专项客流调查,该项调查主要涉及影剧院、体育场馆的规模与附近轨道交通车站的客流影响程度、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第16页,1.概述,客流预测的成果()全线客流(包括全日客流量和各小时段的客流量及比例)。()车站客流(包括全日、
6、早、晚高峰小时的上下车客流、站间断面流量以及相应的超高峰系数)。()分流客流(站间表、平均运距及各级运距的乘客量)。()换乘客流(各换乘站分方向换乘客流量)。()出入口分向客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内容1、全线客流。2、车站客流。,地铁1号线自去年12月28日投入试运营以来,截至目前累计运送乘客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1号线单日平均运送乘客18.2万人次。元旦客流量292718人次,创下了全线投运后的最高值。客流排名前三的车站分别为二七广场站、郑州火车站站和紫荆山站。,据武汉地铁运营公司统计,2013年9月30日1号线客流量达到31.3万人次,2号线达到64.7万人次,全天共发送乘客96万
7、人次,打破了中秋节第一天87.2万人次的客流纪录。其中,光谷地铁站客流达到19.7万人次。,1.概述,3、分流客流。4、换乘客流。5、出入口分向客流。,1.2.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1).客流预测年限预测年限也就是设计年限,是控制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其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效率和效益。设计年限定得过长,虽为将来的发展留下了余地,但却使轨道运营长期处于欠负荷状态;设计年限定得过短,会使整个系统的交通容量很快饱和,系统将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不但降低了服务质量,也不能很好得解决交通问题。恰当地定好设计年限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的规定,
8、客流预测年限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的第3年,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的第 10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的第25年。,规划年限:初期规划:510年,确定即将修建线路的具体走向;近期规划:2025年,研究线路修建时序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远期规划:50年左右,研究轨道交通发展规模。,1.2.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流程,2).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城市交通需求预测起源于美国,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 称为Chicago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的芝加哥都市圈交通规划开发了包括交通方式划分在内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开创了城市综合交通需求预
9、测的先河。四阶段预测法按照交通生成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阶段来分析城市现状和未来的交通状况,是目前交通规划领域应用最广的方法。虽然近几十年来,对四阶段中预测模型的研究不 断深入,也出现了将两个或几个阶段合并进行预测的方法,伹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城市居民的出行特点,然后分阶段预测分析的思路仍是一致的。,3).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流程,1.3.客流预测模式,1)、非基于出行分布的客流预测模式将相关公交线路和自行车出行的现状客流向轨道交通线路转移,得到虚拟的轨道交通基年客流。然后根据相关公交线路的客流增长规律确定轨道交通客流的增长率,并据此推算轨道交通远期客流。这种客流预测模式又称
10、趋势外推客流预测模式,在确定轨道交通客流增长率时可采用指数平滑法、多元回归预测等方法。北京市的复兴门王坟地铁线路、上海市的新龙华一新客站地铁线路客流预测采用了此类预测模式。,非基于出行分布的客流预测模式,公交线路,自行车出行,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远期客流,趋势外推客流预测模式,1.3.客流预测模式,2).基于出行分布的客流预测模式以市民出行OD调查为基础,得到现状全方式出行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规划年度的全方式出行分布,然后通过方式划分得到轨道交通的站间OD客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采用该方法时,首先对研究对象城市划分交通小区,进行城市人口、就业、土地利用资料的调查和居民出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居
11、民出行生成预测、出行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和出行分配,以获得所需的轨道交通需求数据。四阶段客流预测的一般流程如图6-5所示。上海市的轨道交通3号线、南京市的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客流预测采用了此类预测模式。,基于出行分布的客流预测模式,现状,现状全方式分布,预测,远期全方式分布,远期,1.3.客流预测模式,3).三次吸引客流预测模式该客流预测模式认为,可以确定一个轨道交通车站对客流的吸引范围,车站吸引范围是个以车站为圆心、合理的到达车站时间或到达车站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再分析车站吸引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性质,以及确定合理步行区与接运交通区的基础上,可以预测通过步行、自行车和常规公交三种方式到站乘
12、车的人次,它们分别称为一次吸引客流、二次吸引客流和三次吸引客流,并在车站客流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算线路的断面客流量。在西安市的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项目中采用了此类客流预测模式。,600-800m,2500-3000m,30%-50%,55%,第30页,2、居民出行OD调查,开展城市交通规划预测,必须先弄清城市现状的居民出行规律,包括出行总量、各个交通分区的出行发生量、吸引量、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各种交通方式承担的出行比例。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宏观数据:如人均出行次数、平均出行时耗等。此外,各种时距、各种年龄、各种目的等的出行频率等数据,也是正确预测未来居民出行规律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些数据的
13、获取,均需要开展居民出行OD调查。,第31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出行,调查的内容包括居民的职业、年龄、性别、收入等基础情况,以及各次出行的起点、讫点、时间、距离、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工具等出行情况。,2.居民出行OD调查,客流分析,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1)线路客流分布特征地铁线网的各条线路因其所在的城市客流走廊带不同、沿线用地性质不同,使得其客流规模和分布规律各不相同,也就是客流不均衡。,2)上下行方向客流分布特征 在地铁线路上,由于客流的流向原因,上下行方向的最大断面客流通常是不均衡的。在放射状的地铁线路上,早、晚高峰小时的上下行方向的最大断面客流量不均衡尤为明显。,
14、3)线路断面客流分布特征在轨道交通线路上,由于各个车站乘降人数的不同,线路上各区间的断面客流通常各不相同,甚至相差悬殊。断面客流分布通常是阶梯型与凸字型两种情形,前者是指线路上各区间的断面客流为一头大、一头小;后者是指线路上各区间的断面客流为中间大、两头小。,4)各个车站乘降人数分布特征地铁线路各个车站的乘降人数不均衡,甚至相差悬殊情况并不少见。在不少线路上,全线各站总的乘降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车站。此外,新的居民住宅区形成规模和新的地铁线路投入运营,也会使车站乘降量发生较大的变化及带来不均衡的加剧或新的不均衡。,5)车站内客流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地铁车站内乘客流向及行程轨迹发现,车站内客流在空间
15、上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包括经由不同入口的客流不均衡,通过不同收费区的客流不均衡,通过同一收费区不同检票机的客流不均衡以及上下行方向客流不均衡等。,车站客流分析,车站客流时间分布特征,车站客流分析,车站客流空间分布特征(1)均等型(2)两端萎缩型(3)中间突增型(4)逐渐缩小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计划,40,轨道交通运输计划的组成,客流计划全日行车计划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列车交路计划,41,沿线各站到发客流量各站分方向上下车人数全日分时段(高峰小时、低峰小时)断面客流分布全日分时段最大断面客流量等,客流计划,42,客流全日出行分布图,客流计划,43,全日行车计划,全日行车计划:营业时间内各个小时
16、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规定了轨道交通线路的日常作业任务,是科学组织运送顾客的办法。它决定着运营工作量和车辆配备数,也是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依据。,44,营业时间计划:一般地1820h 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模拟图列车运载能力:编组辆数、车辆定员满载率:指实际载客量与设计载客容量之比。它反映着系统的服务水平。一般地,满载率可取0.750.90。,全日行车计划,45,(1)计算营业时间内各小时开行列车数(2)计算行车间隔时间(3)对各行车间隔进行微调(4)最终确定全日行车计划,全日行车计划,46,分时行车计划中的列车开行对数计算公式:ni=pmax,i/(p列*)ni 某i小
17、时内应开行的列车数pmax,i该小时最大客流断面客流量p列 一列车的设计载客能力 满载率,一般可取90左右。,全日行车计划,1.计算营业时间内各小时应开行列车数,该公式中满载率为主要影响因素,计算所得的开行列车数可达到追求满载率的目标,所得结果为理论上的结果,并不一定符合实际,47,在实际中,常用发车间隔Ii来评价行车计划,即:Ii=60/ni(min)或 Ii=3600/ni(s),2.计算发车间隔时间,全日行车计划,在实际中,把方便乘客、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编制轨道交通系统全日行车计划应考虑的重要因素。,3.根据发车间隔时间调整全日分时实际开行列车数,调整原则:9:00-21:00的非高峰小时
18、:行车时间间隔标准一般不宜大于6min;其他时间:行车间隔时间标准一般不宜大于10min,全日行车计划,49,全日列车开行对数应为:N=ni,全日行车计划,4.确定全日开行列车对数,确定全日行车计划,例题:,地铁某号线2015年每日早高峰小时(6:307:30)客流量为30000人。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规律见表1。列车编组为6辆,车辆定员为310人。线路断面满载率在高峰小时(早高峰为6:307:30)为1.2,在其他运营时间为0.9。高峰小时每列车乘客人数:310*6*1.2=2232 其他时间每列车乘客人数:310*6*0.9=1674,表1 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规律,根据全日分时最
19、大断面客流分布模拟图确定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53,5:00-5:30 n1=pmax,1/(cp*)=3120(3106 0.9)=3120 1674=1.864 2,全日行车计划,1.计算营业时间内各小时应开行列车数,5:30-6:30 n2=pmax,2/(cp*)=16770(3106 0.9)16770 1674=10.02 10,以此方法类推,6:30-7:30 n3=pmax,3/(cp*)=39000(3106 1.2)=39000 2232=17.4718,根据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模拟图确定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在实际中,常用发车间隔Ii来评价行车计划,即:Ii=60
20、/ni(min)或 Ii=3600/ni(s),2.计算发车间隔时间,全日行车计划,5:00-5:30 I1=30/n1(min)=30/2=15 min5:30-6:30I2=60/n2(min)=60/10=6 min6:30-7:30I3=60/n3(min)=60/18=3600/18=200s=3min20s7:30-8:30I4=60/n4(min)=60/16=3600/18=225s=3min45s8:30-9:30I5=60/n5(min)=60/12=5min9:30-10:30I6=60/n6(min)=60/10=6min10:30-11:30I7=60/n7(min)
21、=60/10=6min11:30-12:30I8=60/n8(min)=60/11=327s=5min27s,根据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模拟图确定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59,某地铁线路2015年早高峰小时运输能力,单项最大运输能力=列车定员数*列车满载率*开行列车数,60,定义 为完成全线全日行车计划所需要的车辆保有数量计划。车辆保有数量计划构成 由运用车辆数、在修车辆数和备用车辆数三部分组成。,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61,推算方法,运用车辆数:根据线路远期客流预测数据,测算远期运行行车间隔可得出所需运用列车数;备用列车数量:按照运用列车数量的10%取得;检修列车数量:根据运用列车数量
22、综合维修能力、修程修制取得,一般为运用列车数量的10%15%。,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62,运用车辆数:为完成日常运输任务所必须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可用车辆数量。,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63,运用车配备计划,运用车辆数与高峰小时开行的最大列车对数、列车旅行速度、折返站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N=n高峰m列/60n高峰:高峰小时开行的列车对数m:平均每列车编组辆数列:列车周转时间(min)。,一个小时内列车周转次数,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64,列车周转时间:列车在线路上往返一次所消耗的全部时间包括:列车在区间运行时间、列车在中间站停留时间、列车在折返站作业停留时间。1)当列车走行时间及中间
23、站停站时间已知时,按下式计算:列=t运+t站+t折停(min)t运:列车在线路上往返一次各区间运行时分之和;t站:列车在线路上往返一次各中间站停站时间之和;t折停:为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之和。,列车周转时间列,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65,列车周转时间列,2)当旅行速度已知时,可按下式计算:列=L2/VL 60+t折停(min)其中,L为营业线路长度(km),VL为旅行速度(km/h),旅行速度(简称旅速):列车在区段内平均每小时走行的公里数,其中包括列车在区段内各区间的运行时间和中间站的停站时间。,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66,举例,已知某地铁区段线路上远期高峰小时开行最大列车对数为17
24、对,列车以动车组编组,平均每列车编成为6辆,列车周转时间是50分钟,试问该区段上应配备多少列运用车?,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67,答案,Nn高峰L列/60 1765060 85(辆),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68,在修车辆:处于定期检修状态的那部分车辆。车辆检修包括车辆检修级别和车辆检修周期。根据设计性能、使用寿命以及运用环境和运用指标来确定。车辆的检修级别:日检、双周检、双月检、定修、架修、大修,69,备用车辆:为轨道交通系统适应可能的临时或紧急的运输任务、预防车辆故障的发生而准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车辆数。一般说来,这部分车辆可控制在运用车数量的10%左右。新线车辆状态较好,客流量不大,
25、备用车辆数量可适当减少。,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70,概念一:列车交路列车在规定运行线路上往返开行的方式。长交路:列车在全线各站间运行,为全线提供运输服务,列车到达折返线/站后返回;短交路:列车在某一区段内运行,在指定车站折返,它可为某一区段旅客提供服务;混合交路:线路上长短交路并存的情形,列车交路计划,71,概念二:列车交路计划根据运营组织要求和条件,按列车运行图或列车调度计划,列车在规定区段内运行、折返的开行计划。主要内容:运行区段、折返车站、按不同交路运行的列车对数,列车交路计划,72,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位置区分)站前折返:指列车在中间站或终点站经由站前渡线进行折返作业。站后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轨道 交通 运营 管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