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pptx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课件.pptx(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六 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大展台】,【助记小窍门】【理解记忆】1.把握实践的含义,应注意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改造世界(非认识世界),二是改造客观世界(非主观世界)。2.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时,首先注意强调的应是认识的变化,而非认识的来源,其次应注意从认识的产生、认识工具、认识能力三方面理解。,【比较记忆】1.对实践特点的认识,2.对真理客观性的认识,【图解记忆】,核心考点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特点。,2.实践决定认识,【知识拓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
2、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这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破】1.理解实践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2)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理解两个“不等于”(1)人的活动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是实践。(2)认识的来源认识的途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人们获得认识的途
3、径有两条,即直接经验(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和间接经验(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考题体验】1.(2013新课标全国卷)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A.B.C.D.【解析】选C。实践决
4、定认识,颠倒了这种关系,是错误的。正确表明了这种关系是正确的。否认了人的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正确。,2.(2013浙江文综)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B.C.D.,【解析】选D。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题目问的是“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的原因,即人类追求真理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既有认识主体
5、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客体方面的原因,正确解释了原因,应当选。表明的是实践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与题干设问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应排除。,【加固训练】1.(2013海南单科)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指导实践所
6、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A.B.C.D.,【解析】选C。说法错误,认识和实践的矛盾是可以克服的。塑料袋在发明后被称为“白色革命”,而在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却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说明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符合题意。认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说法错误。塑料袋在发明后,人们称之为“白色革命”,被广泛应用;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了使用塑料袋的危害,称之为“白色污染”,提出要“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体现了。故选C项。,2.(2013江苏单科)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响
7、,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解析】选C。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如何改变世界”,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规律,没有涉及检验认识,没有涉及具体的实践行动,A、B、D不选。,【迁移应用】经典素材:陆羽著茶经陆羽(公元733804年),中国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
8、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思维导向:陆羽著茶经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提示:陆羽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因而能著茶经,这启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核心考点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1.真理,2.准确理解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
9、层含义: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2)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认为在同一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存在着多个真理性的认识是错误的。(3)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重点突破】1.注意一个不等于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相对于
10、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强调横向的变化。,2.把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2)联系: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没有谬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
11、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考题体验】3.(2013天津文综)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
12、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解析】选B。题干中起初人们把图一称为“剁肉图”,后来又把图一称为“烤肉图”,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反映,虽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项符合题意;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A项片面;材料没有涉及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C、D两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选B项。,4.(2013海南单科)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
13、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A.B.C.D.,【解析】选A。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就是在不断突破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的,符合题意。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经历了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一次比一次进步和完善,体现了。说法错误,真理是一种认识,由实践决定。说法错误,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不可能穷尽对真理的认识。故选A项。,【加固训练】3.
14、(2013广东文综)该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B.C.D.,【解析】选B。本题考查影响认识的因素和真理的条件性等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借助漫画读懂提示语,明确门槛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对于同一事物,不同人、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观点和内涵,体现了认识的差异性和真理的条件性,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规律,错误;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错误。,4.(2012海南单科)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
15、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A.B.C.D.,【解析】选B。,【迁移应用】经典素材:中微子研究中微子是1930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为了解释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而提出的,1933年正式命名为中微子,1956年才被观测到。中微子有大量谜团尚未解开。第一,它的质量尚未直接测到,大小未知;第二,它的反粒子是它自己还是另外一种
16、粒子;第三,中微子振荡还有两个参数未测到,而这两个参数很可能与宇宙中反物质缺失之谜有关;第四,它有没有磁矩;等等。思维导向:中微子的提出及研究体现认识论的什么哲学道理?,提示:为解释衰变中能量似乎不守恒而提出中微子概念体现人们实践活动的能动性,随后的观测及研究体现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及认识的无限性。,【素材链接】人类认识火星大事记1895年,美国天文学家洛威尔报告观察到了火星表面的沟壑。1962年开始,美国发射了一系列“水手”号航天探测器。1964年11月28日,“水手4号”发回第一批拍摄的火星表面的20张照片。1976年,美国宇航局两架“海盗号”飞船登陆火星表面,给地球发回了火星表面的岩石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求索 真理 历程 课件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