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节能减排技术 第五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控制技术课件.pptx
《汽车节能减排技术 第五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控制技术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节能减排技术 第五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控制技术课件.pptx(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节能减排技术,概述,燃油汽车整车节能技术,燃油汽车发动机节能技术,汽车使用节能技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汽车排放污染物及控制技术,第五章,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第六章,第五章,活塞连杆组故障诊断与修复,汽车排放污染物及控制技术,汽车是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根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环境排污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制定相应法规和出台相应政策,严格实施排放标准,对排污超标的汽车加以处罚,加大对汽车排放控制研究扶持力度,鼓励支持改进汽车设计,优化发动机结构,研发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发展趋势是研发新能源汽车。,第一节,活塞连杆组故障诊断与修复,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危害与生成机理,汽
2、车排放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总碳氢化排放(THC,包括甲烷)、氮氧化物,(NOx)、铅(Pb)、细微颗粒物及硫化物等,其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表5-1)。上述污染物还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酸沉降等二次污染物,另外汽车排放中的二氧化碳(CO2)是引发“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全球大气污染的42%源于交通车辆,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汽车排放控制,不仅是环保问题,其排放量也反映汽车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浪费情况。汽车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区域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战略要求。,一、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一、
3、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科学家预测:未来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CO2和其他温室气体引发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地球温度升高会破坏生态系统,引发影响人类的许多自然灾害,加剧气候变化风险。国际能源机构(EA)估计:城市机动车CO2总排放量将从1990年的29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60亿吨。为减少机动车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削减CO2的排放量,机动车应尽量采用小排量发动机和稀薄燃烧发动机,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各国已开始制定并实施城市机动车CO2排放法规。2008年,欧盟要求小型汽车CO2排放量不高于140g/km,2012年不高于120g/km,2020年
4、不高于100g/km。我国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包括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和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内燃机技术,到2030年我国机动车的CO2排放总量有望降低45%。,一、汽车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1.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汽车排放中的有害气体成分和浓度取决于发动机混合气形成条件、燃烧室结构和排气系统的反应条件。CO、THC和NOx的生成条件不同,CO和THC是燃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NOx是在燃烧高温、富氧的条件下形成的。,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1.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1)CO的生成。CO是燃烧过程中碳氢燃料的中间产物的不完全燃烧。对于汽油机,若空气量充足,理论上不会产生CO;
5、但实际工作过程中,排气中都存在0.01%0.5%的CO,原因是汽油机燃烧室内的部分区域存在空燃比小于14.7的过浓区,部分未燃碳氢化合物在排气过程中发生不完全燃烧;温度低或滞留时间短等,燃烧未能完全进行;若燃烧后的温度很高,会使正常燃烧情况下生成的CO2分解为CO和O2。对于柴油机,在喷注贫油火焰区,由于氧浓度和燃气温度合适,CO只作为中间化合物而生成,在喷注核心和壁面附近,CO的形成速率很高,其消失速率主要取决氧化的局部浓度、混合、燃气局部温度以及有效的氧化时间,在贫油火焰外围区边界附近生成的CO,取决于空燃比。小负荷时,CO排放较高,因为燃气温度低而且氧化反应少;负荷或空燃比增加时,燃气温
6、度增加,CO排放较少;当空燃比超过一定界限时,不管燃气温度是否增加,由于氧化物浓度低和反应时间短,随负荷增加,CO排放增加。,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1.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2)THC的生成。THC是燃料没有完全燃烧的中间产物和部分被分解的产物的混合物。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运转时,排气中总含有一定量的THC,且汽油机远大于柴油机。THC的生成受发动机混合气过浓、过稀或雾化不良,点火能量低或点火过迟,火焰难以传播到低温缸壁等因素影响。发动机缸内混合气通过火焰传播而燃烧,由于低温缸壁的冷却作用,火焰传播到紧靠缸壁的气体层,使该层混合气中的THC随废气排出。为提高发动机最大功率,
7、通常使其在空燃比小于14.7的情况下工作,低负荷时缸内残余气体较多,为了不使燃烧速度过低,需要供给浓混合气,这些情况都会因空气不足导致燃烧不完全;此外,缸内混合气过浓或过稀、燃料雾化不良或混入废气过多时,都可能产生灭火或半灭火状态,使部分未燃燃料(THC)排出。燃料燃烧过程要经过完整的化学反应才能生成最终产物(CO2和H2O),在反应过程进行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中间产物,若这些中间产物进一步氧化的条件不适宜,会因氧化不彻底而使THC的排量增加。,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1.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3)NOx的生成。发动机排放中,NO约占99%,NO2约占1%。NO排入大气后,
8、进一步氧化成NO2。高温条件下,N2和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Ox。燃烧气体的温度和氧的浓度是影响NOx浓度的重要因素,温度越高,氧气越足,则NOx浓度越大。此外,燃烧气体停留在高温、高压下的时间越长,NOx生成越多。,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1.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4)微粒的形成。微粒通常由炭烟、可溶性有机成分和硫酸盐组成,其中炭烟是微粒的主要组成部分。炭烟是碳氢化合物高温缺氧条件下燃烧的产物,由于热分解,碳氢化合物生成甲烷和乙烯等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当燃烧气体温度较高且富氧时,这些产物进行氧化反应;当氧气不足时,甲烷和乙烯进行脱氢反应,并聚合成直径为2030m的炭烟粒子,
9、小粒子进一步聚合,长成直径为50200m的大粒子。汽油机与柴油机排放的微粒不同,汽油机排放微粒主要是铅化物、硫酸盐和一些低分子物质,只有发动机技术状况变差,润滑油窜入燃烧室燃烧时,才有大量炭烟排出;柴油机排放微粒是类似石墨的含碳物质,并凝聚和吸附了大量的高分子可溶性有机物和SO2等,这些有机物包括未燃的燃油、润滑油及其不同程度的氧化和裂解产物。柴油机排出的微粒浓度要比汽油机排出的微粒浓度高3080倍。,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1)燃油供给系统技术状况。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油供给系统所提供的混合气浓度是否适当,对排放污染物形成有重要影响,如图5-1所
10、示。,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图5-1 空燃比与排放污染物之间的关系,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1)燃油供给系统技术状况。空燃比大于理论空燃比(A/F=14.7)时,随着空燃比增大,火焰传播中断现象严重,THC排放增加。由于稀混合气燃烧温度低,抑制了NOx的生成,因此NOx排放下降。此时排气中含有少量由CO2分解形成的CO。空燃比较理论空燃比大10%时,燃烧过程中氧充足,有利于降低CO和THC,但此时NO排放最大。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时,混合气因空气量不足,燃料不能完全燃烧,随空燃比下降,CO和THC排放增大,但混合气中氧浓度低,NOx排放降低。,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
11、理及影响因素,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2)点火(喷油)系统技术状况。点火提前角减小,汽缸内工作压力和温度降低,废气中NOx排放随之减小;反之,NOx排放增大,如图5-2所示。,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图5-2 点火时刻和空燃比对NOx排放的影响,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2)点火(喷油)系统技术状况。点火滞后时,补燃增多,排气系统温度升高,废气中的CO和THC排放减小;若点火过迟,则燃烧速度慢,CO和THC排放又有所提高,如图5-3所示。点火滞后会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点火系统技术状况不良、点火能量不足时,由于燃烧缺火,会使THC排放增大。柴油机供油系的喷油提前
12、角是影响排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减小,循环最高温度降低,废气中的THC排放增加,NOx排放下降,CO排放基本不变。,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2)点火(喷油)系统技术状况。,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图5-3 点火时刻对CO、THC排放的影响,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3)配气相位。排气门早关,废气排放不完全,NOx排放减少;排气门晚关,没有排出的废气被回吸,THC排放略有增大。进气门早开,残余在缸内的废气增多,新鲜混合气被废气稀释,降低燃烧温度,NOx排放减少;进气门早开,废气流入进气管,THC排放减少,但开得过早反而
13、会使THC排放增加。,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4)汽车技术状况。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汽车技术状况逐渐变差,其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下降,排气污染随之增大。CO和THC排放与汽车行驶里程的关系,如图5-4所示。,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图5-4 CO和THC排放与汽车行驶里程的关系,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5)发动机运转工况。发动机转速、负荷、工作温度和工况稳定性对发动机排放影响很大。转速。发动机转速只是通过对进气过程、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的作用,影响有害气体的形成及浓度。混合气浓度一定,当汽油机转速提高时,燃烧室内混合气紊
14、流加强、混合气质量和燃烧质量得到改善,排放废气中的CO、THC随之下降;当转速达到最高转速的65%75%时,NOx达到最大值。当柴油机转速提高时,排放中的CO、THC和NOx均有所下降;在最高转速时,由于燃烧时间、短燃烧条件恶化以及发动机工作强度大,CO浓度继续下降,而THC和NOx浓度增大,如图5-5所示。,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5)发动机运转工况。转速。,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图5-5 转速对发动机排放有害成分的影响,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5)发动机运转工况。负荷。不同负荷条件下,燃油供给系统提供的可燃混合气浓度不同
15、,如图5-6所示,空燃比对发动机排放影响很大。,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图5-6 A/F与负荷的关系,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5)发动机运转工况。负荷。对于汽油机:a.怠速时,由于转速低,进气系统内空气流速低,汽油雾化不良,与空气混合不均匀,混合气在各缸内的分配也不均匀;同时缸内压力、温度低,汽油气化不良。为避免汽缸缺火,燃用浓混合气,使排放中的CO、THC大大增加。b.小负荷工况(节气门开度25%以下),进入汽缸的可燃混合气较少,缸内残余废气相对较多,不利于燃烧,因此采用较浓混合气,排放中的CO、THC较多。c.中等负荷工况(节气门开度25%80%),燃用经济混合气,排
16、放中的CO和THC较少。d.大负荷工况(节气门开度80%以上),燃用功率混合气,排放中的CO和THC增多,NOx排放有所减小。,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5)发动机运转工况。负荷。对于柴油机:a.大负荷条件下工作时(如加速、爬坡或超载),CO和THC排放增加不多,但生成的NO明显增大,并产生大量黑烟。b.柴油机随着负荷增大,喷油量增加,燃烧状况改善,CO和THC的排放逐渐降低。接近全负荷时,混合气较浓,燃烧不完全,CO的排放有所增多,满负荷条件下,柴油机的CO和THC排放增加不多,但NOx显著增大,并产生大量炭烟。柴油机的炭烟排放量比汽油机大得多,原
17、因是虽然空气量供给充足,但混合气形成时间短,混合不均匀。缸内某些有过量空气的区域,局部温度高,生成大量的NOx;局部混合气过浓的区域,因氧气不足,使烃分子发生分裂而形成炭烟。因此,柴油机的主要排气污染物是炭烟和NOx。,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5)发动机运转工况。负荷。对于柴油机:c.柴油机通过控制喷油量调节负荷,怠速和小负荷工况下运转时,虽喷入燃烧室内的燃料较其他工况少,混合气较稀,但燃料分布不均匀,局部过浓,致使排放中的CO增多,同时因局部过稀区域的混合气不能着火,THC排放较高。但与汽油机相比,CO和THC的排放很少。,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
18、成机理及影响因素,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5)发动机运转工况。工作温度。发动机工作温度提高时,缸壁温度随之升高,缸壁的微冷作用减弱,THC排放下降;NOx排放与燃烧的最高温度有关,缸壁温度升高时,NOx排放增加;发动机供油系统过热时,发动机会产生气阻现象,因混合气过稀而熄火,THC排放增加。THC排放与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关系如图5-7所示。,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图5-7 THC排放与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关系,2.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5)发动机运转工况。不稳定工况影响。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随时间不断变化。在怠速、低转速和减速工况下,混合气较浓且混合不均
19、匀,废气中不完全燃烧的物质较多,CO、THC排放量大。发动机加速和高速时,NOx排放明显增大。加速时,由于混合气较浓,缸内燃气温度提高,产生大量的NOx,又会引起不完全燃烧,导致CO和THC排放增加。发动机运行工况与排放的关系如图5-8所示。,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图5-7 发动机运行工况与排放的关系,第二节,活塞连杆组故障诊断与修复,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汽油机机内净化技术是从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出发,以改进发动机燃烧过程为核心,实现减少和抑制污染物生成的各种技术,如电控汽油喷射技术、电控点火技术、氧传感器与三元催化转化器的闭环控制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多气门技术等
20、。,汽油机燃烧过程分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和补燃期三个阶段,如图5-9所示。,一、汽油机燃烧过程分析,图5-9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补燃期;1-火花塞跳火;2-形成火焰中心;3-最高压力点,(1)着火延迟期()。从火花塞开始跳火到缸内形成火焰中心,如图5-9中的12点,是燃烧的准备阶段,主要进行热量的积累,缸内压力线与纯压缩线基本重合。从火花塞跳火瞬时到活塞运行至上至点的曲轴转角,称为点火提前角()。最佳点火提前角(佳)能使发动机获得最佳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佳受转速、混合气燃烧速度、缸温、缸压、汽油辛烷值、空燃比等因素影响,只有采用微机控制点火系统,才能高速、
21、精确、稳定地实现佳。着火温度和热稳定性越低,着火延迟期越短;空燃比为12时,着火延迟期最短;火花塞跳火时缸内压力和温度高,着火延迟期缩短;电火花强度大,点火延迟时间将减小;残余废气量、缸内混合气运动等对着火延迟期长短也有影响。,一、汽油机燃烧过程分析,(2)明显燃烧期()。从火焰中心形成到缸内压力达到最高点,如图5-9中的23点。火焰传播至整个燃烧室,约90%的燃料被烧掉,该阶段中的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烧压力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产生重大影响。明显燃烧期越短,越靠近上至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越好,但压力升高率大,工作粗暴。(3)补燃期()。从最高燃烧压力点3至燃料基本完全烧完为止。混合气
22、燃烧速度已开始降低,活塞向下止点运动,缸内压力开始下降。继续燃烧的是火焰前锋面扫过后未完全燃烧的燃料以及璧面及其附近的未燃混合气。补燃期越短,能提高热量利用率,改善排放。,一、汽油机燃烧过程分析,废气再循环(EGR)是指在发动机工作时,将一部分废气引入进气管,并与新鲜空气混合后吸入汽缸内再次进行燃烧的过程。废气再循环是降低NOx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降低燃烧室的燃烧温度,抑制NOx的生成。通常,废气再循环程度用EGR率表示,其定义如下,当EGR率达到15时,NOx的排放量即可减少60。但EGR率增加过多时,会使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THC含量上升。因此,ECU精确控制EGR率,即能使NOx有效降低
23、,又可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二、废气再循环技术,1普通废气再循环电子控制系统 普通废气再循环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EGR电磁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EGR控制阀、曲轴位置传感器、ECU、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等组成,如图5-10所示。,二、废气再循环技术,图5-10 普通废气再循环电子控制系统1-EGR电磁阀;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3-EGR控制阀;4-冷却液温度传感器;5-曲轴位置传感器;6-ECU,1普通废气再循环电子控制系统 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点火开关、曲轴位置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和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等信号,确定发动机运行工况,并同时输出指令,控制电磁阀电磁线圈的导通与截止。并利用进气管的真
24、空来控制EGR控制阀开启或关闭,使废气再循环进行或停止。废气再循环控制过程见表5-2,当ECU向EGR电磁阀发出“接通”信号,电磁阀接通(ON),其阀门关闭,切断了控制EGR控制阀膜片室的真空通道,使EGR不起作用。反之,当电磁阀关闭(OFF)时,其阀门打开,通往控制废气再循环控制阀膜片室的真空通道打开,EGR再次起作用。当EGR电磁阀工作时,EGR率不可调节。,二、废气再循环技术,1普通废气再循环电子控制系统,二、废气再循环技术,2可变EGR率的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可变EGR率的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主要由EGR控制阀、VCM真空控制阀、ECU及各种传感器等组成,如图5-11所示。,二、废气再循
25、环技术,图5-11 可变EGR率的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1-EGR控制阀;2-VCM真空控制阀;3-ECU;4-传感器输入信号;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EGR管路;7-定压室,2可变EGR率的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 EGR控制阀内有一膜片,膜片在弹簧及两侧气压的作用下可上下移动,膜片移动时可带动其下方的锥形阀同时移动,将阀门关闭或打开。当阀门打开时,EGR阀将排气管和进气管连通,有废气从排气管中流入。此外,EGR控制阀阀门的开启高度由VCM真空控制阀控制。ECU通过控制VCM真空电磁阀相对通电时间,控制EGR阀膜片室的真空度,进而改变EGR阀的开启开度,以此调节EGR率。占空比越大,电磁线圈通电相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节能减排技术 第五章 汽车排放污染物及控制技术课件 汽车 节能 技术 第五 排放 污染物 控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