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系统动力学转向系统动力学及控制课件.ppt
《汽车系统动力学转向系统动力学及控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系统动力学转向系统动力学及控制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主讲:胡爱军,汽车系统动力学,2,第十六章 转向系统动力学及控制,16.1转向系统结构及转向几何学,16.2转向系统振动分析,16.3四轮转向系统,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16.1转向系统结构及转向几何学,转向系统结构,典型转向系统结构,车辆转向时,为获得左右不等的转向角,转向杆系构成的几何形状通常设计成不等边四边形,称做“转向梯形”,通过转向梯形使两侧转向轮绕主销转动,实现车辆转向的目的。,4,转向几何学,阿克曼转向几何原理,为外侧转向轮转角,为内侧转向轮转角,为车辆轴距,为两主销轴线与地面交点间的距离。,车辆转向时,满足上式,车轮才作纯滚动。,实际的内、外轮转角关系曲线通常在平行
2、几何关系曲线和阿克曼几何关系曲线之间变化。,16.1转向系统结构及转向几何学,5,16.2转向系统振动分析,转向振动系统主要由转向杆系、转向轮、转向器以及悬架和簧载质量组成。建模之前,做如下假设:,1)将转向系统简化为总体扭转刚度系数Ks表示的单自由度系统。并假定系统质量集中于转向盘,驾驶员控制的转向盘固定不动;,2)忽略簧载质量的振动,即假设簧载质量也固定不动;,3)轮胎特性仅考虑侧向刚度及侧偏刚度,车轮定位参数只考虑车轮后倾拖距,而不考虑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的影响;,为转向盘转角与车轮转角的比值。,称为转向系总转向比。,1.转向振动系统的组成,6,车辆前轴的侧倾振动,16.2转向系统振动
3、分析,为车辆前轴的侧倾转动惯量,为悬架变形产生的恢复力矩,为轮胎变形产生的恢复力矩。,7,前轮绕主销的摆振,16.2转向系统振动分析,为前轮绕主销的转动惯量,为前轮绕主销的转向角刚度,为前轮绕主销的摆振角。,8,16.3四轮转向系统,概述,低速时行驶轨迹对比,四轮转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车辆行驶中的某些信息来控制后轮的转角输入,以提高车辆的操纵性和稳定性。,低速时,为减小转弯半径,后轮转向方向与前轮相反,即“反相转向”。,高速转向时,为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加快车辆的侧向响应速度,后轮将产生与前轮同向的转角,即“同相转向”。,高速时行驶轨迹对比,9,16.3四轮转向系统,转向运动学分析,为前、后轮转
4、向角的比例系数,负号表示前后轮转向方向相反。,假设4ws系统对后轮转向的控制策略为,假设前、后轮转向角非常小,转弯半径足够大,则有:,10,16.3四轮转向系统,4ws,动力学分析,11,动力学分析,16.3四轮转向系统,正的 具有增加车辆不足转向的作用,并使某些处于过度转向的车辆超过临界转速后也能保持稳定。,12,动力学分析,16.3四轮转向系统,13,动力学分析,16.3四轮转向系统,14,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概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是在机械式转向系统的基础上,用电池作能源,电动机为动力装置,直接依靠电动机提供辅助
5、转矩的动力转向系统。,整个系统由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控单元、助力电机、减速机构等几部分组成。,15,16.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概述,工作原理:转向盘转动时,转矩传感器检测转向盘转矩的大小和方向,产生一个转矩电信号;同时,车速传感器也产生一个车速电信号。转矩信号和车速信号传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信号和车速信号并通过一定的控制算法决定助力电机的旋转方向和助力电流的大小,从而完成实时控制助力转向。,转向盘转矩越大,助力电机提供的助力力矩也越大,提高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同时,控制单元根据车速的大小来控制路感,车速低时提供较大的助力,车速高时提供较小的助力,增强驾驶员的路感。,16,16.4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系统 动力学 转向 控制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