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二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与讲义 设计者:林孝杰 课时:2课时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l 掌握“兀、缦、霁、杳、负、族、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归纳多义词“而、夫”的用法 l 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l 了解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l 结合“文赋”骈散特点,理解课文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多种手法来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巨制和统治者的骄奢生活,着重体会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了解作者对秦朝灭亡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l 体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意识以及民本思想。 课程重点难点 1、了解“文赋”
2、的特点,能分析文章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多种手法的作用,此为重点。 2、借助“文赋”之形式,了解文章之主旨,此为难点。 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请学生诵读耳熟能详的杜牧诗歌5首,体悟杜牧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回去复习背诵,特别是泊秦淮为高考要求背诵篇目。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3、二月花。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其诗作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也体现出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2、介绍杜牧 结合课文注释1,介绍杜牧生平。主要强调他在“文赋”与古文运动里面的贡献。 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 诗歌方面,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
4、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3、介绍“赋” 请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赋”的知识。必修三学过苏轼的前赤壁赋。 简略介绍“赋”的由来及其发展,重点介绍赋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借杨雄之说,来让学生对阿房宫赋的主旨有个感性的理解。 :体物 写志 赋,本义为“诵说”,“不歌而诵谓之赋” “赋,铺也”,作为诗经中一种铺陈言志的手法。 后来发展成介于诗和散文间的一种文章体裁,是诗经楚辞的发展和变体。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就是描写事物浓墨重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往往于结尾处发些议论,以寄讽喻
5、之意。 讲求文采韵律,字句整齐,声调和谐。 赋的发展:赋最早始于诸子散文中,称“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至汉代形成固定的、独立的文体,称“辞赋”;汉末出现了抒情小赋;魏晋以后,日益趋向骈文,称“骈赋”;唐代又转入律体,称“律赋”;至晚唐时,又逐渐散文化,称“文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西汉的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著名论断。 扬雄认为赋的共同特点是词彩华丽,而在内容上却有着“则”与“淫”的区别。他把片面追求形式的赋称为“辞人之赋”,其特点是雕绘铺陈的泛滥;把注重社会内容、有讽谏意义的赋称为“诗人之赋”,其特点是符合
6、儒家的诗教原则。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杜牧这篇赋是典型的“诗人之赋”,它在“丽”的同时,也体现了“则”的精神。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4、介绍写作背景 杜牧所处的晚唐,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藩镇割据,外族入侵,人民生活极端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而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
7、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等亡国之君,而且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二、 课上活动 1、听诵读。请学生标注不懂读音,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2、全班诵读。在读准读音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 3、讲读每段字词。 4、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介绍背景,提出问题,诵读全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进行阿房宫赋的学习。昨天我们学习过阿房宫赋的字词,通晓了文章的大意,今天我们要对文章的内容、手法和主旨进行探究和分析。在我们进行内容分析,手法鉴赏,主旨探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杜牧写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进
8、行简单的了解。请大家看注释一。杜牧,晚唐诗人,陕西人。他家学丰厚,祖父杜佑是中唐时期著名宰相。他的诗歌清丽自然,相信很多他写的很多诗歌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例如过清华宫绝句里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们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杜牧所写的内容大多触及一些历史题材,以此来讽谏统治者,具有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那么,阿房宫赋也是这样一篇文章。杜牧写这篇文章时才23岁,他自己在一篇文章中说道:“”说的是当时的皇帝大兴土木建筑宫殿,生活奢侈,声色犬马,所以写了阿房宫赋来讽谏他。大家知道阿房宫是秦王营造的非常华丽繁复的宫殿,最终随着秦的灭亡付之一炬。
9、第一问: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阿房宫付之一炬的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让我们先诵读一遍课文,在熟读文章通晓文意的情况下,了解杜牧所写的秦灭亡的原因。 学生诵读 提示:可以从文章中议论部分寻找到原句,可用原句,或者概括回答。 请学生回答:秦爱纷奢,不爱其民。 第二问:探索内容 杜牧所说的“秦之纷奢”,是通过描写什么事物来表现的? 请学生自由阅读1-2段,并概括1-2段的描写对象及特点。 明确:三个对象是宫殿、宫女、珍宝。 共同特点是多!但又是有偏重,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来概括么? 宫殿是多而雄奇;宫女多而惨寂;珍宝多而不惜。 第三问:第1、2自然段中,作者用哪些表
10、现手法来写阿房宫宫殿、宫女与珍宝? 提示:鉴赏表达技巧。 何种手法+表现内容+表现主旨 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具体的句子来说明。 例子: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明确:采用比喻、反问、拟人的手法,极力描写阿房宫内桥与廊的雄奇壮观,长桥像龙一样躺在水面上,复道像虹一样跨过天空。至于与主旨的关系,还难以从本句中有一个明确的判断。但有一点必须知道,杜牧极力描写阿房宫宫殿的雄奇,并不是对它进行歌颂性的展示,恰恰相反,作者要借助这样的描绘,来对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进行揭露和批判。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译:歌台
11、上乐音温柔,呈现出和乐的春光;舞殿里彩袖飘拂,引动出凄冷的风雨。在同一天之内,在同一座宫里,冷暖气象截然不同! 分析: 用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 ,描述阿房宫“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怪现象,衬托它的宏大宽广。写歌舞之盛,把阿房宫的建筑群与帝王的骄奢生活统一在一起,奠定了全文的揭露与申斥的基调。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分析:使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借助于开镜、梳头、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渲染美女之多,生活之侈,实则极写秦始皇骄奢淫逸。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将喻体置放在前,
12、先写出令人惊奇的鲜明画面,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从而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 4、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译:雷霆忽然震响,(是)宫车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直至杳然无声,不知道它所去的地方。每一位宫女们的肌肤与容貌,都修饰到最为美好,最为妩媚,久久伫立着,期望始皇的宠幸光临;(可)有的人三十六年没有能够见到始皇。 分析:用比喻、借代、对比的手法。宫车路过,如同雷霆,吓坏宫女,“雷霆”句实写出宫车之伟,行车之速,同时也写出宫女等候宫车的心态:惶恐、焦虑。用“一肌一容”来借代每位宫女极好的美貌和肌肤,极写宫女为求
13、宠幸所做的努力,然而,与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形成鲜明对比,一语道尽秦帝王的糜烂生活,给这些女子造成了多少生命的痛苦和精神的摧残! 第四问:在第三段中,也有一个句子极写“秦爱纷奢”的程度,找出来,读出来。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负栋之柱,多于行道之树木;架梁之椽,多于水中之鱼虾;钉头磷磷,多于原野之闲草;瓦缝参差,多于田间之犁缝;直栏横槛,多于山林之小径;管弦呕哑,多于暮春之鸟语。 这两组句子,问哪一个更好?同样有排比、对比、夸张。 请学生齐读这一部分。
14、六个排比分句运用对比、夸张,作者把阿房宫里的奢侈豪华的建筑,和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做鲜明的对比,一边是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享受,另一方面是普通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和艰辛生活,两相对照,把统治阶级的荒淫与骄纵表现得格外令人发指,摆出秦统治者的罪证,绘出秦统治者“劳民伤财”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画,揭露了秦统治者不爱惜百姓,为满足个人奢欲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五问:“秦爱纷奢”导致了什么后果?为什么不浓墨重彩写这一后果? 明确:“使天下之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叫”“举”“炬”三个动词,短促相连,生动地表现出秦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收束有力。 第六问
15、:描写突出“秦爱纷奢”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吗?阅读第4段。 提醒注意:四个“后人”的含义,为什么要用四个“哀”?怎样才能不哀? 明确:第三个“后人”与其余三个不同,是指更后来的人。宫室宏、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借古讽今,用以警诫“后人”才是全文主旨。 四个“哀”道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历史教训也许并不难总结,但人们往往停留在“哀”上,而不是“鉴”上。作者警示当今统治者要真正吸取历史教训,不要成为后人哀怜的对象。 但是尽管杜牧有这样的认识,但他的预料还是在历史上真实地出现了,唐王朝终于毁于自我的骄奢。我们作为唐朝之后的“后人”,该如何地去看待这件事情呢?如何才能真正避免错误的重演,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体验到这种现象。例如矿难、校园安全等等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面对这些事件,不能仅从情感态度上进行“哀叹”,更应该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并且在行动上引以为鉴。 四、作业 延伸题 1、阅读延伸题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四个“哀”道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现象,历史教训也许并不难总结,但人们往往停留在“哀”上,而不是“鉴”上。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哀”与“鉴”理解。 2、背诵文章第3、4自然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