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二章练习及答案.docx
《马哲第二章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第二章练习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哲第二章练习及答案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
2、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陈出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是把他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
3、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
4、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
5、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6、“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1 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
6、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
7、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8、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认识事物要有理性的指导 2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差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7、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29、真理观上的相
9、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2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各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
10、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发展辩证过程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实践是认识唯一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 6、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练习 答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