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大科学第3册教案.docx
《首师大科学第3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师大科学第3册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首师大科学第3册教案本册教材有经历科学、植物的茎和叶、电与生活、磁与生活、声与生活、活动等6个教学单元,共20篇课文。全学期授课为36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30课时,其余6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 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如下: 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 经历科学 植物的茎和叶 电与生活 磁与生活 总计 各课课时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题 科学家的工作 学做科学1 学做科学2 叶的组成 各种各样的叶 茎的组成 各种各样的茎 正电和负电 电池 点亮小电珠 课时 序号 1 2 2 1 2 1 2 1 11 12 13 14 课题 导体和绝缘体 磁铁的性质 指南针 电磁铁 课时
2、 1 2 1 2 1 1 2 1 1 2 单元课时 5 6 6 6 单元 声与生活 活动 单元课时 5 2 30课时 15 做个磁控玩具 16 17 18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变化 噪声与防止 天坛里的声科学 1 19 1 20 经历科学单元 1.科学家的工作 2.学做科学 3.学做科学 单元教学墓本标准 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发展对科学的兴趣。 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尊重事实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能力 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知识、技能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获取与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等环节。 知道科学家在发现水杉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和收集证
3、据、资料等工作。 知道科学家在发现维生素B1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工作。 知道同一个摆、摆动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而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 会使用温度计测定水的温度和人体的温度,了解什么是温度,认识几种常见的温度计。 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1 科学家的工作 有关科学家探究的材料 2学做科学1 1有关伽利略研究摆的资料。 2为每个组准备2根1米长的摆线,3个摆球,两个铁架台,一个计时器。 3 学做科学2 1.科学家的工作 温度计、烧杯、冷水、热水、温水 教学目标:关注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爱在
4、发现水杉的过程中做了观察和收集证据、资料等工作。 体验科学家认识植物活动 教学重点:关注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在发现水杉的过程中做了观察和收集证据、资料等工作。 教学难点:体验科学家认识植物活动 准备:关于科学家科学探究的材料 板书: 科学家的工作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观察、实验、收集整理资料、做出结论、表达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聚焦话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科学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就像科学家一样,认真地进行研究,那你们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吗? 新课: 1、水杉和维生素B1的发现。 1)水杉的发现 谈话:老师来给同学们讲个故事,请你注意听,可以把
5、科学家工作的方法作简单的记录。 提问: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这棵植物是水杉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活动 引起学生对科学家工作的关注。 活动目标 知道科学家在发现水杉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听故事并记录方法 了观察和收集资料小结:科学家发现水杉的过程和方法。 2)维生素B1的发现 谈话:你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维小组讨论、汇报 等工作。 知道科学家在发现维生素B1的过程中生素B1的吗?请你先看书P3页,把 科学家发现维生素B1的过程和方法 记录下来,一会来告诉我们,好吗? 小结:科学家发现维生素B1的过程和方法。 2、认识一种植物。 谈话: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认识一种植物,下面你们先讨论一下你们要用什么方法
6、、认识什么植物、怎么做? 总结:课后希望同学们按照你们的方案,进行实际的研究,下节课我进行了观察、调查学生看书,并作记录。 核实验等工作。 全班汇报 体验科学家认识植物的活动 体验科学家认识植物的活动,关注科学家的工作。 们汇报,比一比哪个组研究的最好。 第二课时 1、 汇报、 2、 讲关于科学家工作的故事。 小组讨论,研究活动方案。 2.学做科学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可以认识摆动,知道单摆摆动的规律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可以认识摆动,知道单摆摆动的规律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教学难点:学生可以认识摆动,知道单摆摆动的规律
7、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杂技演员荡秋千。 板书: 学做科学 摆摆线、摆锤组成 教学过程: 引入 1.出示摆钟。 2.谈话:这叫什么? 钟摆是怎样动的?这种运动方式叫什么? 你还看见过什么物体像钟摆一样摆动? 关于钟摆,你有什么问题?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摆的秘密
8、。 学习新课 1.讲述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讲述:摆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就对这种现象进行过研究。 看课文中伽利略研究吊灯摆动的插图。 讲述:有一天,伽利略来到了教堂,在教堂的大厅里,他看到一盏吊灯在不停地摆动。这件事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想,吊灯来回不停地摆动,这种摆动是否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用脉膊计算时间,仔细观察吊灯的摆动。过了一段时间,他终于发现了吊灯摆动的规律。吊灯的摆动究竟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像伽利略那样,通过观察、实验来揭开这个秘密。 2.指导学生认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讲述:怎样实验呢?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
9、螺丝帽,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螺丝帽,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 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汇报观察结果。 讲述:为了更好地观察摆动的规律,我们来观察它在一定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我们首先观察它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摆来回算一次,即摆从左边摆到右边,再从右边回到左边算一次。 学生分组观察:30秒内摆动的次数。 学生分组观察:60秒内摆动的次数。 汇报观察结果:把各组汇报的数据写在黑板上,以便比较、归纳。 讨论: 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
10、现摆动有什么规律? 每个组的摆,在2个3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在2个60秒内摆动的次数有什么关系?各个组的实验结果是否都是这样?这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当年伽利略在教堂的大厅观察吊灯的摆动时,发现的正是这个规律。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 3.指导学生猜测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讨论: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发言 作业布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组的猜想。 3.学做科学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可以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短的摆
11、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可以认识摆动,知道单摆摆动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教学难点:学生可以认识摆动,知道单摆摆动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板书: 学做科学 摆摆线、摆锤组成 摆动快慢与 摆锤 的轻重无关, 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
12、短的摆动得快 教学过程: 一、学生公布交流自己组的猜想和设计方案 1.全班参与讨论 2.各组改进 3.统一方法 二.1实验 在各组的3个摆中,选择两个摆线长度相同、摆锤的轻重不同的摆实验,观察它们在3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实验2次,把观察结果记在课文的记录表中。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教师小结:实验表明,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 讨论: 现在你认为摆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结论。 巩固
13、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摆的秘密。 2.提问: 什么样的运动叫摆动? 实验用的摆由什么构成? 同一个摆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 3.讨论: 钟摆有什么作用? 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 4.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杂技演员荡秋千。 5.提问: 图中是什么? 你玩过荡秋千吗? 几个孩子都玩一个秋千。力气大的孩子能荡得快,对不对?体重小的荡得快、体重大的荡得慢,对不对?为什么? 布置作业 研究:两个荡秋千的杂技演员能在空中准确对接,不会掉下来。这是怎么回事?用实验证明。 4.学做科学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道什么是温度。学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及原理。 、
14、会认读、记录摄氏温度和使用温度计。 教学重点:会认读、记录摄氏温度和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知道什么是温度。学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及原理。 课前准备:各种温度计、透明塑料尺 分组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纸制温度计模型 板书: 学做科学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人体的温度是体温,空气的温度是气温 摄氏度 读作:10摄氏度 写作:10 读作:零下10摄氏度 写作:-10 教学过程: 、聚焦话题新课 根据为学生准备的材料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些东西,你们高兴吗?你们能根据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这些材料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什么的知识? 温度计是干什么用的?你们会
15、用吗? 出示“温度”的概念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及原理。 、认识温度计的构造: a、分组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多媒体投影出示) b、汇报结果 c、教师结合多媒体投影小结: 温度计可以分为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 玻璃泡内装的是什么呢? 、了解温度计的用法 分组实验: 把温度计先放在要测量的物体里。观察温度计内的液柱变化。在进入液体中时,不能碰触容器 汇报结果 2、指导学生学习摄氏温度的认读、记录方法。 、了解摄氏温度的划分法: 分组认真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大概刻了些什么? 、介绍摄氏温度计:是一个姓摄的人发明的,叫做摄氏温度计。 、认识摄氏温度计的刻度划分法: 这位姓摄的
16、人在发明这种温度计时,将水结冰时的温度定为0度,把水烧开时的温度定为100度。然后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0度,然后再将每份平均分成10小份,每小份是1度。另外出示每小分是2度的图,在读温度的时候要先看清每大格之间平均分成几小格,每小格表示多少度。如果分成10小格,每小格是1度;如果分成5小格,每小格是2度,每半格是1度。摄氏温度计上的刻度就是这样划分出来的。 、指导学生怎样记录: 用摄氏温度计测量出来的温度叫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写作。其中C表示“摄氏”,C左上角的小圈表示度。 、指导学生认读: 投影出示10图,读作:10摄氏度,写作:10师介绍怎样读、怎样写。学生调整自己的纸制温度计
17、模型后在草稿本上书写。 投影出示继续认读:20、15、16.5、0 投影上的液柱放至0,多媒体演示液柱往下拉,至-10的位置,问学生是多少度。师介绍,读作:零下10摄氏度,写作:-10。用“-”表示零下,先写“-”再写数字和单位。 投影出示,继续认读:-6、-1、-13.5. 、师小结:读零上温度时,从零开始从下往上读;读零下温度时,从零开始从上往下读。 3、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温度计。 、师述:温度计的用途很多,不同用途的温度计常有不同的外形,构造也有些差别。 、出示几种温度计,并做简单介绍。 布置作业: 1听天气预报广播,记录三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2换算:0、-12、3读作 5.学做科学
18、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课前准备: 冷水、热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板书设计: . 学做科学 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下降规律 教学过程: 一、1.复习: 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和同伴描述: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 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 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 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2教师创设一些错误情景,学生
19、分析 3.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 二、新授部分: 预测水的温度变化 1.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2.、学生的猜想,发言 、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 1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 2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需要哪些材料: 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 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 3.小组研究,收集数据 4.对照数据分析思考: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5、小结: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
20、增加而逐渐降低的;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三、作业设计:预测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6复习 经历科学1 教学目标:复习本单元知识点 教学重点:纠正错别字,加深学生记忆 教学难点:纠正错别字,加深学生记忆 准备=板书:多媒体投影题目 铁架台、摆线、勾码 教学过程: 一、1复习本单元知识点:摆的性质、水杉的发现过程、维生素B1的应用等 2学生记忆 二、1学生做复习题 附: 一填空: 1一个摆,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次。 2.摆由和组成。摆动速度和有关,与无关。 3.可以治脚气。 二选择: 摆的秘密是发现的。 A 伽利略 B布鲁诺 C哥白尼 活化石不包括 A雪兔 B水杉 C熊
21、猫 三 根据描述,填入人物: 1.苹果、万有引力 2.纸、汉代、改进造纸术 四 判断题: 1、所有的调查都可以独立开展。 2、所有的预测都是正确的。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所有的调查都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目标。 5、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6、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 五 简单描述科学家发现水杉的主要过程。 六实验题: 我们在研究摆的快慢是否与摆角的大小是否有关这个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我们先假设摆的快慢与_有关. 然后思考在这个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是:_.需要改变的是:_. 思考成熟后,我们进行了实验. 根据你实验的情况,你认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_. 请你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摆动的运
22、动方式图. 2订正答案,同桌互判,改错 7复习 经历科学2 教学目标:复习本单元知识点 教学重点:纠正错别字,加深学生记忆 教学难点:纠正错别字,加深学生记忆 准备=板书:多媒体投影题目 冰水、热水、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1复习本单元知识点:测量水的温度 2学生记忆 二、1学生做复习题 附: 15摄氏度写作;70摄氏度写作;50摄氏度写作;零下15摄氏度写作;零下30摄氏度写作;20摄氏度写作。 -14读作;-27读作;50读作。 简答:测量水温的时候由几种常用温度计可以使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温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2订正答案,同桌互判 改错 3操作 学生打分: 标准: 优 操作正确,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首师大 科学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5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