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74势太极拳套路分解教学.docx
《陈式74势太极拳套路分解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式74势太极拳套路分解教学.doc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陈式74势太极拳套路分解教学陈式74势太极拳套路分解教学 第一段 第一式,太极起势: 动作一:两手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位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低住上鄂,二目平视。 要求:站立后要意识集中,脑清心明,去掉杂念,心气下降,呼吸自然,。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目,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动作二: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左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
2、慢踏实,周身放松,气沉丹田,降于涌泉,松胯屈膝,下沉时呼气,此时,心中一无杂念,穆穆皇皇,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两手缓缓上升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沉,促使心所下降。切记肩上耸,横气填胸,。两手上升时吸气。 内劲:内气先沉于丹田,顺两腿内侧,降于涌泉,再由两腿外侧上升,沿督脉上升至两肩两肘,通过沉肩沉肘,贯于两手,两臂慢慢抬起。 动作四: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记弯腰突臀,胯关节部要松胯灵活,
3、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两手下按时呼气。 内劲:内气顺督脉上升,一部分顺两肩夹贯于两臂,一部分绕内池、冲百会,达人中,顺任脉下降复归丹田。这样一起一落,内气在周身通任、督,达四稍,畅通大小周天,由无极生太极,产生阴阳二气,疏通经络,运行周身,浑圆一体。 第二式 金刚捣礁: 动作一: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棚出,左手棚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棚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要求:上棚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胯塌腰,戏贯手掌,练此动作时吸气。 内劲:丹田气下降至涌泉,随着身体左转,由右脚顺右腿缠至腰间;腰左转使劲通过肩、肘,贯于两手,形成上棚劲。 用法:
4、上势迎接对方用右手击来的拳或掌,右手接拳,左手接肘,棚劲不丢。 动作二:身体右转90度,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 要求:右后捋时,结合腰劲旋转,走外弧加棚劲。重心移动要自然,切忌挑肩架肘。此动作呼气。 内劲:内气由右脚上缠至丹田,一部分下缠于左脚,另一部分通过腰脊上缠于两臂、两手,形成捋劲。 用法:接住对方冲拳后,应迅速转体,将其劲引开。 动作三: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膨,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左腿上提,身体下沉,形成上下相合,切记弯腰突臀,此动吸气。 内劲:两手膨劲不丢,继续后捋,劲由左腿缠至右腿,
5、提左膝松胯,劲合于丹田。 用法:提腿,扣膝,可起到护裆的作用,另外还可作为蹬对方膝盖之用。 动作四: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捋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向前开步时,身法要端正,左脚向前开步,两手向右上棚,形成上下对称,此动呼气。 内劲:气由丹田上行,劲催至两手加棚劲,气下行至左脚。 用法:左脚发出,可用蹬、铲、踹,还可钩管脚和踝关节。 动作五: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度,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棚,左手棚至胸前,手心向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 要求:转身,移重心,手前棚要协调一致。塌腰旋
6、裆,裆走下弧向前,左臂保持半圆,棚劲不丢,右臂切勿夹肘,与身体要有一定距离,左膝与左脚跟上下对照,右腿屈膝松胯,保持裆劲圆活。立身中正,此动作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右腿里缠,裆劲走下弧线移至左腿变外缠至左脚,腰劲左转。松肩沉肘,劲随两臂左逆右顺缠向前,形成棚劲。 动作六: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小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 要求:上步时要屈膝松胯,轻灵自然,稳重,两手与身体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动吸气。 内劲:劲在左腿,腰略左转,劲贯左手前撩,带动右手、右脚,劲贯右脚尖、右手
7、指,练至内劲充盈饱满时,一动即可达于门梢,周身浑圆。 用法:提右脚上步,可踢对方裆、膝等,左手前撩其面部及眼睛,干扰其视线,右手托掌可穿其咽喉。 动作七: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两手、两臂与身体间隔距离8厘米10厘米,有圆膨之感,随落拳腰劲下沉。此动呼气。 内劲:劲由腰起,塌腰松肩,沉肘贯于右拳。两臂膨圆,周身放松下沉,气归丹田。 动作八: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脚悬于裆中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要求:提腿时身体要下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时要松肩沉肘,促使内气下降,脚步稳健,此动吸气。 内劲:塌腰松肩,劲
8、贯右拳上提,塌腰松胯,劲贯右膝提起。 用法:右拳上冲,可击其下颏、咽喉,提膝可撞其裆部、腹部、胸部等到。 动作九: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要求:右拳右脚同时下沉,震脚发劲,松胯屈膝,气沉丹田,此动呼气。 内劲:此势为金刚捣碓成势,即内劲归原姿势。从太极初势起,内劲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走肌肤毫毛,行一周气仍归丹田,但一招一势均要结合腰劲。腰为肾之府,心为周身之主;肾为发气之源;腰脊如车轴,四肢如车轮,每动以腰为轴,节节贯穿。 用法:捣碓震脚,一可踏其脚指,二可促进血液循环,振奋精神。 歌诀云: 金刚捣碓敛精神,太极浑然聚
9、我身, 变化无方皆元气,股肱外露寓屈伸。 练就金刚太极尊,浑身合下力千斤, 劝君智力休使尽,留下余力扫知军。 第三式 懒扎衣: 动作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右拳变掌逆缠上棚,左手逆缠下按,目视前方。 要求:右拳变拳上棚时,先塌腰腰旋转,以身催手,弧线上棚,与左手下按配合,形成开劲,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丹田起,通过转腰松肩,缠于两臂,右手上棚左手下按,气均贯于两手中指端。 用法:两手右上左下分开对方双手,可进迎门靠,亦可上护头顶下护身。 动作二:两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开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前
10、方。 要求:手合脚开要同时进行并协调一致,手到脚到,开步要轻灵自然,此动呼气。 内劲:结合腰使劲贯于两臂,以右臂为主,上缠于右手小指领劲,下缠于右腿,开步逆缠里合。 用法:此势是“上引下进”法,上肢将来劲引空,下肢可套、管对方手脚。左手合于右臂上,以护面门。 动作三:身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棚,目视前方。 要求:移重心时,裆走后圆弧向右移,右肘棚劲不丢,右腋不能夹死,有圆虚之感。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左腿缠至右腿,塌于右腰,身体左转,劲缠至右肩,右手领劲。 用法:右肩含背折靠法。 动作四:右手逆缠外翻,右臂向外加棚劲,左手顺缠下沉于胸前,手心向上,目视右前方。 要求:右臂外翻时,要松右胯、
11、右肩,身体微向右转下沉,切勿挑肩架肘。此动呼气。 内劲:腰劲下塌右转上行至肩,通过松肩,再贯于肘。 用法:用肩靠法后,劲贯右肘,可用肘法。 动作五: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开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变顺缠,指尖高于眼平,左手逆缠至身左侧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重心在右,眼随右手转视前方。 要求:开右手时,以腰摧肩,以肩摧肘,松肩沉肘,贯于指端。塌腰松胯,开裆贵圆,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右腿膝盖与脚跟上下对照,不能前倾、后倒、外撇;左腿挺而不直、膝微屈,脚尖内扣。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此势继续呼气。 内劲:懒扎衣势劲由左腿上缠至腰,下行于右腿;上行以腰摧肩,以肩摧肘,以肘摧手;左手逆缠叉腰松胯、松肩,
12、周身放松。心气下降,气归丹田。 歌诀云: 世人不识懒扎衣,左屈右伸抖神威; 伸中寓屈何人晓,屈中藏伸识者稀。 裆中分峙如剑阁,头上中气似旋机;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 第四式 六封四闭: 动作一:身体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左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有前引下沉之意,目视右手中指端。 要求:左手与右手相合时,与身体右转、重心右移相结合,两手坐腕接劲。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丹田起,上缠于两臂,贯于两手,塌于裆腰。 用法:两手前迎相合,迎对方右臂,欲有下捋之意。 动作二:身体左转,重心左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向下捋,目视身体右前方。 要求:下捋时重心下沉、塌腰,两手合劲不丢,加外
13、棚劲。此动呼气。 内劲:劲塌至腰裆左转,由右右腿移至左腿贯于两手。 用法:向左下用采捋劲,使对方下趴。 动作三:此势为动作四的过渡动作。在分解练习时,此势不停。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继续左逆右顺缠,向左后上方捋,重心向右移,目视右前方。 要求:捋时,两手不能偏后,右臂棚劲不丢。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右移,脊椎起中心轴作用。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腰左旋上行缠于两臂、两手,下行由左腿缠至右腿。 用法:上肢继续将对方劲引空,下肢劲慢慢移进,以破坏对方重心的稳固。 动作四:上势不停,重心继续右移,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向上或弧,合于肩前,随两手相合,身体向左转,目视右前方。 要求:在由捋变按时,两手下捋上合,均由裆
14、腰左移右旋,沉肩松肘,旋腕转膀,使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转折顺遂。此动继续吸气。 内劲:劲继续右转,塌腰松肩,旋腕转膀,缠至两手。 用法:由捋劲转变为按劲,调解转换,全在裆、腰、胸间运化。 动作五:重心不变,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左脚收于右脚内侧20厘米左右,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 要求:双手下按时,要松胯塌腰,松肩沉肘,两手合力随身体下沉前按,周身一致此动呼气。 内劲:周身完整劲通过松腰胯,沉肩肘,贯于两手,形成按劲。 用法:双手合力将对方按出,或以听劲与沾粘劲封闭对方,使其处于被动。 第五式 单鞭: 动作一:身体微左转,两手双顺缠,左前右后旋转,手心向上。重心在右,
15、左腿以脚尖为轴,膝随身转里合。目视两手。 要求:两手旋转时要灵活,不能有抽扯之形。此动吸气。 内劲:气由丹田起,腰右转,缠于两臂、两腿,注重在右手顺缠内转。 用法:腰脊旋转力贯于手,重点解脱被人抓拿的右手。 动作二:身体左转,重心在右,左腿以前脚掌着地,膝随身体转外摆;右手逆缠,五指合拢,走弧线,腕向上提起与肩平;左手心朝上,随身体下沉于腹前;左肘棚劲不丢。目视右手。 要求:右手变勾上提时,随身体旋转,塌腰,松肩,沉肘,以腰为轴,节节贯穿。引动为开,呼气。 内劲:五指合拢,过肩肘缠于手腕,五指合拢,手腕领劲。 用法:五指合拢,旋腰转腕,解脱擒拿后,用手腕击对方要害处。 动作三:身体右转,重心全
16、移于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左膝内扣;右手腕领劲,松肩沉肘,上下相合,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右腿支撑重心,上下相合,切记弯腰突臀。此动为合,吸气。 内劲:右手领劲,劲移右腿;提左膝,左手下沉与丹田气相合,周身之气团聚不散。 用法:提左膝扣裆,可起护裆的作用,也是破对方腿法的一种方法。另也可侧蹬、踹对方。 动作四:右腿支撑重心,左腿脚跟内侧着地向左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合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立身中正,棚劲不丢。此动为开,呼气。 内劲:团聚丹田之气,上领右手腕,顺大腿下行缠至脚跟内侧,脚尖大指领劲;左臂下沉,向右引劲。 用法:此为身体左侧的“上引下进”法;左脚铲地开步,可以
17、蹬,也可以套、管对方手脚。 动作五: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穿掌上棚逆缠外翻至右胸前,目视前方,瞟视左手。 要求:移重心时裆走外下弧线,旋转移动,左膝不能超出左脚尖;左手下翻时,注意不能挑肩架肘。此动吸气。 内劲:以腰带劲,劲由右右脚外向内逆缠上升至长强穴,再由内向外顺缠至左脚尖,左脚尖外摆,右脚尖内扣,然后再上行由腰至肩至肘至手;左手拇指领劲。 用法:此姿势左侧含背折靠和穿肘法。 动作六:身体微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变顺缠放松下沉,目随左手送至体侧后,再转视正闪方。 要求:左手尖外摆,右脚尖内扣,松胯屈膝,开裆贵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两臂与两腿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动
18、为外开内合,呼气。 内劲:劲由丹田起,沿左腰摧肩肘至左手中指端,放松下沉,回归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歌诀云: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画西东;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若问此势妙何处,去寻脊背骨节中。 第六式 金刚捣碓: 动作一:身体向左转,重心左移;右手变掌顺缠走下弧与左手相合。目视左前方。 要求:右手与左手相合时,随身体转动,协调一致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丹田至腰脊至两臂,贯两手,两手相合。 用法:两手迎接对方手、肘,也可捋,也可采、拿兼用。 动作二: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加棚劲,走
19、弧线向右后方捋,手心朝外,目视左前方。 要求:两手捋时,与转腰移重心一致。此动吸气。 内劲:两手相合,随时重心移动,劲由左腿缠至右腿,随腰右转劲贯两手向后上捋。 用法:此势为上捋,牵引对方向上倾斜跌出。 动作三:身体向左转,重心走下弧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膝盖与脚跟上下对照,松胯屈膝,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前棚,左手棚至左膝上与胸平,手心朝下;右手下沉棚至右膝前上,手心朝外,目视左前方。 要求:身体先动,松左胯,移重心走弧线,两臂棚劲不丢。此动呼气。 内劲:劲由右腿逆缠上行移至左腿就顺缠,腰劲向左缠,摧左臂逆缠前棚,劲贯左小臂外侧至掌外缘,右手顺缠合于掌外缘,顶劲领起。 动作四:左手向闪撩掌,向
20、上环绕一周,合于胸前,手心朝下。右手走下弧向前托掌于胸前,手心朝上,右小臂与左手指相合;右腿随右手上托肘时经左腿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同时身体向左转90度,目视正前方。 要求:转身、移重心上右步时,要保持立身中正,屈膝松胯,左腿支持重心气不能上浮。此动吸气。 内劲:腰劲略向左带,贯于左手指前撩,右手领劲带右脚上步。 用法:同上势。 动作五:身体放松下沉,左手顺缠翻掌降至腹前,手心朝上。右手变拳内收落于左手掌内,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要求:拳藩掌内,与腹部间隔一拳距离,两臂棚圆,意守丹田。此动呼气。 动作六:身体下沉,右拳逆缠向上提起略比右肩高;右腿屈膝提起,右脚放松悬于裆内;左手略顺缠下沉,
21、手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提拳提腿时要屈膝松胯,松肩沉肘,上下相合。决不能身上拨,气上浮。此动为蓄劲,吸气。 内劲、用法说明同第二势金刚捣碓中动作八。 动作七:右脚震脚落地,两脚之间距离与肩同宽;右拳藩于左手内,身体成半蹲姿势,目视前方。 要求:震脚时,重心还在左腿,全脚掌落地踏平,用腿部的弹抖劲震脚发劲,气沉丹田,此动呼气。 内劲、用法说明同第二势金刚捣碓中动作九。 第七式 白鹅亮翅: 动作一:身体先左后右微转,右拳变掌逆缠上棚至额前;左手逆缠翻掌下按;重心移至右腿,目视前方。此动吸气。 要求:用手旋转分开时,均走弧线;右手上棚时注意不要挑肩架肘 内劲:劲随时腰左转再右转缠于两臂,形成右棚
22、左按的开劲。 用法:两手在身前弧线分开,有“上护头顶下护身“之意。 动作二: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后退一步,左脚尖着地;身体随倒步左转,两手成开劲,目视前方。 要求:倒步时,要虚实分明,轻灵自然。与前势同时进行也可以。 内劲:劲移右腿左腿逆缠倒步;塌腰劲贯两手成开劲。 用法:撤步欲将对方劲引空。引劲落空的关键,在于明阴阳、分虚实。佰父照丕公说:虚实不分,就不能上下相随,不能上下相随,就不能引劲落空,不能引劲落空,就不能借力打人。 动作三: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后退步,两手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指向上,手心朝外右手指朝前,手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向后退步时眼视前方,耳听身后,步伐
23、灵活,身法中正。此动先呼气后吸气。 内劲:劲由右腿缠至左腿,再提右腿退步,用逆缠丝劲,松胯塌腰;劲贯两臂,顺缠里合,交叉于胸前。 用法:退步可套管对方腿脚;劲缠腰贯背,可用肩打背靠,两手交叉于胸前,可守护于中门。 动作四:重心后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两手双逆缠分开,左手下按,手心朝下;右手上棚,手心朝外,两臂成半圆形。左收脚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前点地,目视前方。 要求:重心右移两手分开,随身转并结合腰劲。此动接上势,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腰脊右转,重心移于右腿,劲上缠于两肩胛,过肩肘贯于两手,周身放松,下沉合劲复紧丹田。 用法:此势为白鹅亮翅成势。两手如鹅亮翅,大开门户,诱敌深入,暗藏杀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式 74 太极拳 套路 分解 教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4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