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台怀古.docx
《镇北台怀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北台怀古.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镇北台怀古镇北台怀古:万里长城第一台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图腾,被誉为民族的脊梁。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燕国、赵国、秦国的长城连接修筑,便有了万里长城的说法。现在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明长城,它东端起点辽宁丹东的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 明朝最初把长城划分为九镇,又称九边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榆林古称塞上,既是秦汉以降的边塞名镇,又是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闻名于世的明长城就坐落在榆林城北,在城北的红山之巅有一座雄宏古朴、粗犷大气的古代军事建筑,就是蜚声中外,与山海关、居庸关
2、、嘉峪关并峙比肩,被史家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榆林长城镇北台。 根据镇北台碑记和延绥镇志记载,涂宗浚于万历三十四年七月到榆林任职巡抚都御史,刚一赴任就连打三仗。第一仗是与火落赤在旧安边塞,第二仗是与摆言太在保宁堡,第三仗是与沙计在高家堡,守军在杜松将军的指挥下三战三捷,取得空前胜利,迫使漠南蒙古部族再次表示臣服,“款红山市,输诚献罚誓守外藩。”,榆林边关再次恢复安定景象。于是,涂宗浚便奏请明廷,要求驻守榆林,保边安民,修建了镇北台,对以蒙汉互市贸易远近闻名的红山市加强监控。朝廷拨款一千二百六十缗,于万历三十五年四月动工,三十六年七月完工。镇北台呈正方形,总高30余米,台基北长82米,南长76
3、米,东西各64米。分四层叠起,逐层递缩而成,各层均表砖包砌,各层台上边均砌砖垛口,高约2米,并砌有望口,每个眺望口不知被多少游人抚摸刻划,加之风吹雨打,显得苔痕班驳,格外古朴巍峨。台南额题“向明”二字,台北则有“镇北台”三字,均为巡抚都御使涂宗浚亲笔书写。 镇北台不仅仅是军事要地,也是明王朝与蒙古部族“和平互市”的产物,是“蒙汉一家”和开创边关和平环境的历史见证。它依山距险,巍峨挺拔,北瞰河套,南蔽三秦,锁长城要津,控关陇门户。为古代边关贸易、民族和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清朝取代明朝后,镇北台下面的红山互市也一直作为蒙汉茶马互市交易的重要市场。 登台远眺,长城内外,天地苍茫;朔风凛冽,不禁苍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镇北台 怀古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