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赔偿款等费用需要开具发票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违约金赔偿款等费用需要开具发票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违约金赔偿款等费用需要开具发票吗? 财务知识 - 某公司“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因供货方未履行经济合同而收取的经济合同违约金元,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该公司财务人员认为该业务未取得发票,调增了应纳税所得额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5号)第二十六条规定:填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准开具发票。 此笔业务企业财务人员因为未取得发票而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元,造成多交企业所得税。那么,此笔业务是否因为未取得发票而不能税前扣除?某一行为(项目)是否应当开具发票的关键是界定该行为(项目)是否属于经营业务,或者说是否属于应税
2、行为。因未履行经济合同支付的违约金不具有经营性质,不属于经营业务,不属于应税行为,根据税法规定,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准开具发票,因而付款方不需取得发票。 需方因供方未履行经济合同而收取违约金,显然不属于应税行为,不准开具发票,供方也就不需要取得发票,凭借经济合同、收据等证明材料即可税前全额扣除。 违约金、赔偿款等费用并非都不需要取得发票,在作为价外费用时必须取得发票才能列支。 何为价外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条例第六条第一款所称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
3、、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下列项目不包括在内:” 举例说明: (1)签订购销合同的双方,如合同未履行,收到违约金的一方作为营业外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因为未发生经营活动,没有价,也自然非价外费用,所以不涉及流转税问题,不需要取得发票。 (2)签订购销合同的双方,如销售方不能按期交货等(不包括质量问题)原因造成违约,购货方收到的违约金,作为营业外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因为未实际发生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没有价,也自然非价外费用,所以不涉及流转税问题,不需要取得发票。 (3)签订购销合同的双方,
4、如销售方因质量问题造成违约,则属销售折让的范畴,销售方需要开具红字发票冲减收入和销项税额,购货方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4)合同已履行,因购货方违约而付给销售方的违约金,则该违约金应属于价外费用,要随同价款一起计征流转税的。此时,销售方收到的违约金应出具发票。 (5)购货方(付款方)收取违约金,无论对方在何时违约,都不需要开具发票,只需开具收据。开具发票的前提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取得了经营收入,而购货方收取违约金并不是经营收入,没有价,何来价外费用,因此肯定不需要开具发票。 销售方应当出具发票的,购货方必须以发票作为合法凭证,否则不得税前扣除。无需出具发票的,购货方就可以相关收据、合同等证
5、明材料作为入账凭证税前扣除。 *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总额法是指在确认*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
6、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 更多文章 兼职网 zqwwk lw1fwk 这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的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长期资产时 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等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注意: 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 更多文章
7、兼职网 zqwwk lw1fwk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企业直接取得*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 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递延收益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在取
8、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 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 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处理。 *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总额法是指在确认*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
9、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 这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的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长期资产时 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
10、银行存款等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注意: 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企业直接取得*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 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固
11、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递延收益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 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 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处理。 *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总额法是指在确认*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
12、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 这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
13、的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长期资产时 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等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注意: 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企业直接取得*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
14、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 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递延收益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 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 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处理。 *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总额法是指在确认*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补助 与
15、收益相关的*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
16、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 这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的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长期资产时 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等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注意: 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企业直接取得*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 该
17、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 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递延收益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 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 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处理。 *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补助
18、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总额法是指在确认*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补
19、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 这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的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长期资产时 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等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注意: 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
20、性长期资产 企业直接取得*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 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递延收益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 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 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
21、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处理。 *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总额法是指在确认*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
22、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 这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的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长期资产时 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等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注意: 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 相关资
23、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企业直接取得*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 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递延收益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
24、后续分摊。 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 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处理。 *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总额法是指在确认*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25、 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 这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的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长期资产时 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等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
26、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注意: 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企业直接取得*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 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递延收益 长期资
27、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 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 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处理。 *补助的会计处理的名片:我国*补助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总额法是指在确认*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一、与收益相关的*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发生期间计入损益。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
28、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人当期损益。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当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取得与资产的*补助时,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转入“营业外收入”。 1.取得货币性资产 这是与资产相关的*补助的最常见形式。 (1)一般的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29、其他应收款 贷:递延收益 购建长期资产时 借: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 贷:银行存款等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注意: 递延收益的分摊采用的是平均分配的方法。 (2)相关资产处置时递延收益的处理 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其时或结束前被处置,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余额应当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不再予以递延。 2.取得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企业直接取得*无偿划拨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相关资产。 (1)公允价值的确定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 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没有注明价值或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且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量; 公允价值不能取得的,按名义金额(1元)计量。 (2)一般会计处理 收到*补助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递延收益 长期资产的使用期内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补助,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递延收益进行后续分摊。 注意:综合性项目取得补助的处理 企业因综合性项目取得的*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难以区分的,全部作为与收益相关的*补助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