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语文校本课程.docx
《趣味语文校本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语文校本课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趣味语文校本课程小学四年级“趣味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信息化的时代,全球化的交流,优质化的教育,智能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人才,都要求教育必须有全方位的思考、全频道的运作。而在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课程教材的改革又是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二、开发目标 从大语文观看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语文课改的指导思想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
2、提高,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抓住课改的契机,树立大语文观,坚持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从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评价、总结中去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抓住课改的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形成学校的科研型高素质教师队伍,促使教师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会教、善教,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让教师真正成为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 课程教师指
3、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和。通过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不断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三、开发意义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由于“趣味语文”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会激发学生积极地热情地投入知识学习的活动之中,在不断成功中增长自信,以便从事更复杂,更为艰巨的探索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水平。 更好地解决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 把实践观念引进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不仅可以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而且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依赖教师的学习心理。同时,可以促使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可以培养
4、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知识、能力、品德等的形成是一个内化与外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实践活动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和产品,把自己的心理外化,别人通过使用这个人的产品,把其中凝聚着这个人的心理内化。在实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能把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态度的形成、行为的改变统一与实践活动之中,实现学生1 的全面发展。 四、开发原则 、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进
5、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又要将教育寓与有趣的活动中,力求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全体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设计与实施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要鼓励学生个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综合潜力,实现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实践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自主地位,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与自主能力的提高创造最佳条件和机会。 、过程性与
6、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趣味语文”中,学生活动结果的高低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所经历的一切心理感受:理智的、感情的、意志的体验与训练。活动不能只重结果,忽略活动过程的体现与指导。只有在活动过程的展现中,才会更好地发现儿童的创造才能。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趣味语文”可以在课内进行,以活动课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还可以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广阔空间,把学习语文与运用语文服务社会、服务生活结合起来。 五、开发内容 “趣味语文”的内容由于不受课程计划的限制,也不受学科教材的束缚,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材领域和宽大的范围,但无论
7、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都要力求突出“一个核心,三个有利”,即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渠道去思考。 、立足语文根本“市场” 寻基础知识点 “趣味语文”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与所学语文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如:小学六年级复习词语部分时,可设计“巧学成语”的语文系列活动:修改广告词中的成语,出示几组成语广告词“天尝地酒”、“咳不容缓”等让学生修改;猜成语,可以看图猜成语,也可以看动作猜成语;成语接力;用自己学过的成语写几条广告。这样,使学生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也学会了在生活中应用成语。 找能力训练点 “趣味语
8、文”要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把知识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如:教威尼斯小艇一课,在学习船夫驾驶技术的这一段时,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商人、游客、船夫、导游、威尼斯人,转换角色向别人介绍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课中转换角色,从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觅表象深刻点 、觅典型人物:以课文中的英雄人物,历史人物为原型,开展故事会,从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 2 、觅精彩片段:对课文中的词汇、优美语句、段落,可以采用背诵、仿写、摘抄等形式来组织实践活动。 、挖掘课文“宝藏” 小学课本内容丰富,但未必包罗学生所需的各种知识,选择“趣味语文”的内容时
9、,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因此,要把视角放大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广泛挖掘课外“宝藏”,捕捉一切可能为“趣味语文”所利用的有利因素充实活动内容。 抓课文的延伸点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课文延伸处接触语文材料。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围绕“圆明园要不要修复?”这个问题,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辩。结果学生争论不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到图书馆、书店、或通过上网查找有关介绍圆明园的资料,根据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来阐明观点,并把理由写下来,再通过寄信、上网发电子邮件等方法,与圆明园筹备组的专家一起讨论、交流、探讨。这样学生在课外自主的实践活动中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趣味 语文 校本 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3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