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题材故事的源起及流变.docx
《西厢题材故事的源起及流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厢题材故事的源起及流变.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厢题材故事的源起及流变在我国古典戏曲的璀璨宝库中,王实甫西厢记应该算是最光彩夺目的一颗巨星。明代贾仲名直截了当地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就连一代文豪、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也推崇王西厢说“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不过西厢记并非是王实甫凭空独创的新词,在王西厢诞生以前,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在王西厢问世以后,又有许多翻写改易之作。西厢记嬗变翻创现象成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乃至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将有关西厢故事的各种体裁作品择其主要者介绍如下。 一、 唐元稹莺莺传,本名传奇,因为里面有会真诗30首,故又名会真记。这是一篇文言小说,属于唐传奇。元稹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人物
2、,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小说叙述张生与姨母郑氏的女儿崔莺莺恋爱又始乱终弃的故事。小说一方面对男女恋爱进行了真实的描写和礼赞,另一方面又诬蔑莺莺为惑人的“尤物”,小说最后写莺莺别嫁他人,张生也另娶妻子。作者在小说中借张生之口说像莺莺这样的天生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意思是说漂亮的女子往往会引诱男子学坏。作者对张生辜负莺莺并最后抛弃她的行为不仅不加谴责,反而称赞其“为善补过者”。后来有学者认为张生就是元稹本人的自叙状,作品流露出的偏见反映出作者思想意识的局限和落后。 二、 商调蝶恋花等宋代咏唱崔、张故事的文艺样式。莺莺传产生以后,曾出现过许多歌咏崔、张故事的文艺样式,话本小说曾有
3、莺莺传,宋官本杂剧也曾有过莺莺六幺,不过可惜的是,这两种作品早已经佚失了。宋代还曾出现过以舞曲和鼓子词形式歌咏莺莺故事的作品,秦观和毛滂就写过调笑转踏。调笑转踏是一种以八句七言的引诗和一首调笑令词来歌咏一个故事的舞曲曲辞,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是由八个分别咏唱古代八个美人的小故事连结成套组成的,每个小故事咏唱一个美人,歌咏崔莺莺就是这中间的一个小故事。秦、毛叙写的故事虽没有超出莺莺传的内容,但以舞曲的形式来表现这一内容,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此后,赵令畤写成商调蝶恋花,因为他是采用当时民间说唱中的鼓子词形式写的,所以它又被称为是蝶恋花鼓子词。赵作是由12首商调蝶恋花词和散文说白组成,这其中的12首
4、词是赵令畤的新创,说白则主要是删节元稹莺莺传而成。以鼓子词形式说唱莺莺故事,对董西厢的形成是有影响的。 三、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解元是金元时期对读书人的敬称,董解元的名字已不可考了。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董解元是金章宗时人,他的西厢记诸宫调是我国现存三种诸宫调中首尾最完整、成就最高的一种。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它用宫调来唱词,用散文来说白,相传为北宋时期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诸宫调的唱词是先以自成首尾的某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一套,然后联合各个宫调的许多套数而成长篇联套,每套宫调间穿插散文说白。由于它是用若干套即若干宫调唱奏一个故事的,所以就称为是诸宫调,“诸”就是若干的意思。
5、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从头至尾只用一个宫调即商调咏唱,西厢记诸宫调则用了仙吕调、般涉调、高平调、商调、双调、中吕调、大石调、正宫调、越调、黄钟调、道宫、黄钟宫等宫调来连成长篇巨制,它总共使用了191套套曲和2支单曲。董西厢有5万多字,内容也很丰富,较之此前的崔、张故事作品,它的篇幅已作了很大的扩充,作者自创的成分很多。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董西厢改变了原来莺莺传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结局方式,写张生与莺莺两人为追求恋爱自由而共同斗争,最后两人终于结成美满姻缘。我们把这一改悲为喜的结局安排看作是普通的戏曲大团圆模式的表现,董解元的这一改动反映了他对崔莺莺的同情和肯定,表现出他思想意识的进步。另外董西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厢 题材 故事 流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