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7 第七章 海洋环境监测课件.pptx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7 第七章 海洋环境监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7 第七章 海洋环境监测课件.pptx(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海洋环境监测,一、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1.面积广,水体大:362106 km2;1370 106 km3;2.具有三大环境梯度:纬度梯度、深度梯度、水平梯度;3.海水的特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浮力及缓冲性。,第一节 概述,二、海洋环境对人类的意义1.提供资源:食品、能源、水资源、矿产等;,2.气候调节:吸收温室气体CO2;3.旅游与休闲:观光、潜水、冲浪等。,三、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1.是海洋综合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2.是描述和预测海洋环境质量的手段与途径;3.为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信息;4.为海洋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四、海洋环境监测的迫切性
2、1.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2.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迅速;3.海洋环境资源破坏严重;4.海洋生态系统变动剧烈。,五、海洋环境监测的任务1.掌握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量及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及中长期变化趋势,判断海洋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2.检验海洋环保政策与防治措施的效果,反馈宏观管理信息,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3.研究、验证污染物转移、扩散模式,预测新增污染物和二次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4.监控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与生态问题,为早期预警提供依据;5.维护国家权益,进行海洋权益监测;6.为维护人类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和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服务。,六、海洋环境监测的分类 包括海洋污染监测和海洋环境要素监测。前者包
3、括近岸海域污染监测、污染源监测、海洋倾废区监测、海洋油污染监测、自然保护区监测;后者主要指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生物要素、化学要素和地质要素。按监测介质分类:水质监测、生物监测、沉积物监测、大气监测。按监测要素分类:常规项目监测、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监测。按海区位置分类:近岸海域监测、近海海域监测和远海海域监测,七、海洋环境监测的原则1.监测对象的选择:毒性大、持久性强、生物富集性高、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2.优先监测的原则:(1)迫切性优先原则;(2)重点监测优先(近岸、有争议的海区);(3)多介质、多功能一体化的监测体系优先;(以水质监测为主体、以地质监测为主要内容、以生物监测为骨架、以危
4、害国家海洋权益为主要对象。)(4)污染监测优先;,八、海洋环境监测的内容海洋水文气象基本参数;水中重要理化参数、营养盐类,有害有毒物质;沉积物中有关物理参数和有毒有害物质;生物体中有关生物学参数生物残毒及生态;大气理化参数;放射性核素。,九、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2007),海洋环境质量基本要素调查监测的展开程序,包括计划编制,海上调查实施、质量控制,调查装备、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编写等程序,必须按照标准执行。,十、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定义1.海洋监测 marine monitoring在设计好的时间和空间内,使用统一的、可比的采样和检
5、测手段,获取海洋环境质量要素和陆源性入海物质资料,以阐明其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之全过程。2.基线调查 baseline investigation 对某设定海区的环境质量基本要素状况的初始调查和为掌握其以后间隔较长时间的趋势变化的重复调查。,3.常规监测 ordinary monitoring 在基线调查基础上,经优化选择若干代表性测站和项目,进行以求得空间分布为主要目的,长期逐年相对固定时期的观测。4.定点监测 fixed-point monitoring 在固定站点进行常年更短周期的观测。其中包括在岸(岛)边设一固定采样点,或在固定站附近小范围海区布设若干采样点
6、两种形式观测。,5.应急监测 emergency monitoring 在海上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放或赤潮等灾害紧急事件时,组织反应快速的现场观测,或在其附近固定站临时增加的针对性观测。6.专项调查 specific survey 为某一专门需要的调查。如废弃物倾倒场,资源开发,海岸工程环境评价等进行的调查。,一、监测站点布设原则1.测站布设的基本要求()依据任务目的确定监测范围,以最少数量测站,所获取的数据能满足监测目的需要。()基线调查站位密,常规监测站位疏;近岸密,远岸疏;工业人口多密,原始海岸疏。()尽可能沿用历史测站,适当利用海洋断面调查测站,照顾测站分布的均匀性和与岸边固定站衔接。,
7、第二节 监测程序,2.各类水域测站布设原则(1)海域:在海洋水团,重要渔场、养殖场,主要航线,重点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废弃物倾倒区以及环境敏感区设立测站或增加测站密度。(2)海湾:在河流入汇处,湾中部及湾海交汇处,同时参照湾内环境特征及受地形影响的局部环流状况在辐合区设立测站。(3)河口:在河流左右侧地理端点连线以上,河口城镇主要排污口以下,并尽量减少潮流影响处。如建有闸坝,应设在闸上游;河口处有支流入汇应设在入汇处下游。()岸滨及岛屿定点站:采样点应避开局地性沟渠和排污影响。,二、监测频率及周期1.基线调查:初始一次,趋势调查每五年一次。2.常规监测频率(1)水质:每年二至四次。按季度(
8、四次);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三次);或按丰水期、枯水期(二次)。(2)沉积物:每年或每两年一次。(3)生物:每年一次(成熟期)或二次(初长期和成熟期)。(4)气象:除到站观测外,航渡时每日02,08,14,20时进行定时观测。,3.定点监测(1)按单点观测方式,每日大潮、常潮、小潮各二次,共六次,其中五次为单次8时采样;一次为每小时采样一次,连续采样25h。(2)按大面观测方式,每月不少于一次。(3)海上发生海损、赤潮等事件时,有关联的定点站应酌情或按上级指令要求增加观测次数。4.应急监测和专项调查 根据监测和调查目的,由项目负责人按上级指定或自行设计。,三、海洋监测的组织实施1.组织准
9、备(1)按年度计划任务书、上级指令或合同确定总体任务。(2)选定项目负责人或首席科学家。(3)收集分析监测海区与监测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4)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监测实施计划,报主管部门审批。2.出海准备(1)组织监测队伍,设立专业组,明确人员分工和岗位职责,列出值班顺序。(2)选定监测用船,与航海部门商定并申报航行计划,做好航行与监测业务的协调。(3)配制海上作业用的试剂,对样品盛器和玻璃器皿按规定要求进行洗涤。(4)按计划监测项目列出装备、仪器,用具,查算和记录用表等数量和规格清单,逐项进行筹集和检查。特别要注意检查消耗品和易损物品的备份是否充足。(5)对装船仪器进行安装、固定、调试和校准。,
10、3.海上作业(1)项目负责人或首席科学家负责同船长协调海上作业与船舶航行的关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航行应满足监测作业的需要。(2)按计划和海洋监测规范要求,获取样品和资料。(3)船到站前i,停止排污和冲洗甲板,关闭厕所通海管路,直至监测作业结束。值班专业组长应负责检查,发现排污或可疑排污,纠正后重新采取样品。(4)严格禁止用手沾污采样品,防止样品瓶塞(盖)沾污。(5)观测和样品登记标签一律用黑色铅笔填写。必须经第二人校核。各项原则记录不准涂擦,有误时可在错误记录上划一横线,在其上方填写纠正的数字。,(6)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在海上现场检测的样品,同时做好非现场检测样品的预处理。(7)观测和现场
11、检测项目的记录,须当班完成查标、订正、统计等全部整理程序,并由下一班校核完毕。(8)观测和采样结束后,必须及时仔细检查有无遗漏,然后通知船方启航。(9)将海上观测、采样、检测等作业有关事项以及监测中遇到的特殊海洋现象及处理情况,填入值班日志。监测结束后还应编写航次报告。(10)遇有赤潮、排污、倾废和溢油等情况,应立即停车,按应急监测规定进行观测和采样。,4.监测结束(1)验收观测原始记录,采样记录和海上测定记录表。(2)将各待测样品移入实验室,需在样品保存期限内完成检测。(3)整理计算测定数据,编制报表,绘制成果图件,编写成果报告。(4)监测资料和成果报告归档。5.监测成果报告鉴定或验收,四、
12、海洋监测质量保证1.监测质量保证是指:从采样、预处理、前处理、测定到数据处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但不包括站位设置、频率选择等合理性代表性等宏观质量保证。2.采样质量保证(1)采样人员应专门培训,经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持证书上岗。(2)制定采样操作程序,防止采样沾污。(3)防止样品沾污,必须做到:严格防止船舶自身以及采样设备的沾污影响;按照不同项目,选用合适材料的采样器样品瓶,同时绞车、缆索,导向轮亦需采取相应的防沾污措施;,尽量减少界面富集影响,深层采样建议用闭-开-闭方式采样器;沉积物采样,被采样品尽量不受扰动。待测样品应冷冻贮存;预处理的样品(过滤、萃取等)应在采样后在现场即时完成。然后再加入稳
13、定剂,并低温保存。受生物活动影响,随时间变化激烈的项目(pH溶解氧、化学耗氧量、营养盐类)应在现场测定。3.实验室质量保证(1)对实验室应定期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书方能承担检测任务。(2)固定级实验室应具有100级超净实验室;海区级应有10万级简易洁净实验室;一般实验室应具备重金属水样前处理用超净工作台。(3)选定检测方法,主要依据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适当考虑分析成本,设备条件和检测时间长短及人员水平等因素。,4.监测网络质量保证(1)凡有两个及以上实验室参加的统一监测任务或网络,由任务管理单位或牵头单位组织并负责质量监督和管理。(2)监测前必须进行实验室间互校。经质量管理单位评判合格
14、后,才得参加监测任务。(3)采用统一的标准参比物质,中途若有更换应对先后使用的标准参比物质进行对比检验。求得相互关系,必要时对数据进行订正。(4)实验室间应尽量使用相同的检测方法和仪器。5.文件资料和成果归档,必须符合质量标准,五、海洋监测实施计划的编制1.目的 按计划任务,上级指定或合同设计监测范围、站位、项目、频率、层次。在上述基础上,各专业组进行采样及检测方法的技术设计。编制监测实施计划。2.计划编制应遵循下述原则(1)由任务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2)必须符合任务书,上级指定(或合同)和GB/T17378.117378.7的技术要求;(3)充分利用前人文献和资料;(4)立足现有人员的技术
15、状况和物质保证条件。,3.计划编制应包括下述内容(1)任务及其依据;(2)站位图、表及参考水深;(3)时间安排,航线顺序和补给地点;(4)观测和采样项目、层次、数量;(5)人员组织及分工;(6)安全措施;(7)经费预算,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列入;(8)出海携带物品明细表。,4.计划的报批(1)监测计划需由任务执行单位呈文报任务下达单位批准。(2)航行计划应经主管部门批准下达。5.计划的执行(1)计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若需变动时,要经主管部门批准。(2)作业中有关航行安全,在制定计划时应予充分考虑。一般在执行任务中,不得以航行安全为由而任意弃站。遇恶劣天气未能作业的测站应尽可能补齐。(3)应急
16、监测计划不宜过细,项目负责人或首席科学家在现场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4)常规监测中,发现重要海洋现象或海损事件,技术负责人有权决定跟踪探索,但必须同时上报主管部门。,六、海上监测一般规定(1)规章制度 为保证海上监测工作的质量与安全。应建立相应的值班、交接班、岗位责任、安全保密、仪器设备检查保养、资料校核保管等各项制度。(2)时间标准 近海调查一律用北京标准时间,全年不变。每天校对时间一次,记时误差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范围。远洋监测或国际联合监测,必要时也可采用世界标准时,但需在资料载体上注明。记时误差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范围。,(3)定位要求在河口及有陆标的近岸海域,水、沉积物及生
17、物监测的站点的定位误差不得超过500m;其他海域站点定位误差不得超过100m。河口区断面位置,用地名、河(江)名及当地明显目标特征距离表示。潮间带生物生态监测,断面间距误差不得超过两断面距离的1%;断面上各测点间距不得超过断面长度0.5%。专项监测调查,定位精度按特定要求自行规定。实际站位应尽量与标定站位相符。两者相差近岸不得超过100m;中近海不得超过2000m。(4)样品和资料保管 样品取得后,立即进行预处理和分装,样品登记表和资料载体以及初步计算的结果,均须标注清楚。样品和资料应随时包装整理,专人负责保管,发生危急事故时,须全力抢救。,七、监测船及其采样设施要求(1)监测船性能要求河口及
18、近岸浅水监测船,要求排水量100150 t,吃水0.5 m,航速12 kn左右,并具有抗搁浅性能;中近海水域监测船,要求排水量6002 000 t,吃水25 m航速1416 kn。船体结构牢固,抗浪性强,受风压面小,续航力不少于二个月。船上应装有侧推可变螺距及减摇装置。具有稳定的23 kn慢速性能。需具有适应海洋监测用的甲板及机械设备。有观测、采样和样品存贮的充足空间。以及检测、处理各种环境质量要素用的实验室、计算机室,有准确可靠的导航定位系统和通讯系统,适于多种海况下作业。专用监测船必须设可控排污装置;兼用监测船亦需改装排污系统,以减少船舶自身对采集样品的沾污。发电机,要求能满足照明、绞车、
19、拖网采样、实验室检测设施以及各种电子仪器的需要。,(2)采样设施要求设水文、水样采取、沉积物采样和浮游生物采样绞车至少四部和生物采样用吊杆一部。浅海绞车缆绳长200 m;中近海绞车缆绳长600 m。采取水样的绞车、缆绳及导轮应无油和暴露金属。生物采样场所设船艉部。要求宽广平坦,避开通风筒、天窗等突出物并设收放式栏杆。采样绞车处应装有保护栏杆的突出活动操作平台。采样场所应有安置样品的足够空间。,(3)专用监测船实验室要求设在位置适中,遥摆度较小处。并靠近采样操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装置、空调设备、超净工作台、通风橱、水槽等专用设备,有足够的白色照明灯。独立的淡水供水系统,排水槽及管道需耐酸碱腐蚀。
20、电源:交流220 V,380 V;直流6 V,12 V,24V。实验桌面耐酸碱,并设有固定各种仪器的支架、栏杆、夹套等装置。配有样品冷藏装置、防火器材及急救药品等。附近应有装置高压气瓶的安全隔离小间。,八、监测仪器设备的要求1.出航前必须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并将情况填入“海上资料仪器设备检查记录表”。2.使用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仪器设备,必须是经国家法定标准计量机构计量认证、批准生产并经检定合格的产品。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验收,确认符合仪器标明质量参数方可使用。3.不允许使用检定超期的仪器设备。,九、样品和原始资料的验收1.要求按任务书、上级有关规定、合同、监测实施计划以及GB
21、17378.117378.7的技术要求验收。2.验收内容海上监测仪器设备检查记录表;测站定位表,值班日志,航次报告;记录在不同载体上的数据资料;样品及采样记录,现场描述。3.验收要求未经验收的样品或资料,不能进行实验室检测、鉴定或整理计算;验收不合格的样品或资料,不得做为有效工作量计算,不再进行检测、鉴定或计算整理;数量不够、已变质、被沾污、站号和位置混乱不清的样品,取自非规定层位的样品作废品处理;仪器发生故障时观测的资料,观测不完整,不能表示该要素在该站点分析状况和变化规律的资料,经涂改、记录不清或精密度明显低于任务书要求的资料,作废品处理;4.验收时间海上作业结束后,样品检测和资料整理之前
22、。,十、海洋监测资料的整理1.样品的检测鉴定(1)必须按GB 17378.117378.7的规定进行检测或鉴定。(2)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样品的检测或鉴定。(3)应对检测、鉴定结果进行质控程序和误差等质量检查。如未按质控程序检测或误差超出规定范围,必须重新检测或鉴定。2.数据资料和声像资料和整理(1)以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记录的监测资料原件存档。另用复制件进行整理。(2)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数据时,首先须由同行科技人员,认真检查输入数据和软件系统。使用其他计算工具分步计算时,必须经第二人对计算公式、方法、步骤和使用数据进行严格审查和进行复算。,3.报表填写和图件绘制(1)环境质量要素报表,必
23、须采用本标准附录规定的标准格式。(2)成果图件的图幅、图式、图例等必须符合GB 17378.117378.7的规定。(3)使用电子计算机和自动绘图仪绘制的图件、表格,必须由相应水平的科技人员进行检查。对手工编制的图件、报表,应由不低于编制者技术水平的他人进行复核。(4)在图件和报表的规定位置上,有关人员必须签名。4.监测资料的报送 在外业工作结束后,水文气象、水质、污染源资料二个月;沉积物、生物、三个月内,须将计算所得的环境基本质量要素资料,以标准格式,报送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部门。,十一、监测成果报告的编写1.编写内容(1)前言部份主要包括:任务及其来源;监测范围及地理坐标;监测船及监测时间;
24、站位及项目;采样和检测方法;数据质量评述。(2)监测区基本环境状况,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状况及水文气象状况;陆源性污染源状况。(3)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分析。主要包括:各介质环境质量要素的特征值分析和空间分布;各环境质量要素与有关标准对照分析;各介质反映的环境质量状况评述;综合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成因探讨。(4)环境对策建议 根据海域环境质量评估,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特点,提出针对性的环境管理和改善环境质量状况的建议。,2.报表及成果图件 成果报告文字分析及其所引用的数据统计表、图件应附入成果报告。3.编写要求(1)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写。(2)符合任务书、上级指令文件、合同和调查实施计划要求。(3)内容应重
25、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简练。4.完成时间 在任务书,合同和上级指令规定时间内完成。,十二、监测资料和成果归档1.归档资料的内容 任务书,合同,监测实施计划;海上观测及采样记录,实验室检测记录,工作曲线及验收结论;站位实测表,值班日志和航次报告;监测资料成果表;成果报告最终原稿及印刷件;成果报告鉴定书和验收结论。2.归档要求(1)按照国家档案法和本单位档案管理规定,将档案材料系统整理编目,经项目负责人审查签字,由档案室主管人验收后保存。(2)未完成归档的监测成果报告,不能鉴定或验收。(3)按资料保密规定,划分密级妥善保管。(4)磁盘、磁带等不能长期保存的载体归档资料,必须按载体保存限期及时转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7 第七章 海洋环境监测课件 水域 环境监测 评价 第七 海洋环境 监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