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课件.ppt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2,汇报内容,生态问题的社会关注度,1,水土保持现状及新形势,4,2,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的内涵与关系,基层水利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5,3,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关注度,4,我国生态环境现存问题,均与水环境保护息息相关,5,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大报告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2、,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因此,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6,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锁定水利改革发展,强调要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大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力度,加快坡耕地整治步伐,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强化水土流失监测预报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
3、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加大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江河湖泊综合整治、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7,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新水保法”为主线,以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体制机制和法律建设为保障,全面做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等各项工作,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改善
4、生态环境。,8,第二节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内涵与关系,9,水是人类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整个生态环境的基础承载能力,一个整体和谐、稳定的水生态环境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水生态保护的概念与含义,水生态的概念基本限于淡水生态系统,其范围涉及河流、湖泊与湿地等,是指环境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各种水分条件的适应。,10,水生态保护是指针对现存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具有预防、治理及修复功能的管理对策及技术措施,以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持水生态系统平衡稳定。,水生态环境是指以水为核心的围绕人群空间,可直接或
5、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其正常功能发挥的自然因素和有关人为因素所形成的统一体。水生态环境的内容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一些人工设施在内。,11,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散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这是
6、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简明水利水电词典,2、水土保持的概念及功能,(一)水土流失的定义,12,直观认识,13,水土保持: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水土保持(王礼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事业。,中国水利百科全书 水土保持分册,(二)水土保持的概念与内
7、涵,14,水土保持: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立法宗旨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这是相互关联、依次 递进的四个层次,最终目的是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最基本任务: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5,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治理性质的建设工程,以保水保土为中心,综合 采取合理利用土地、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 手段,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践含义,基本内涵,水土保持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林学
8、、草学、水利学等多专业,涉及到水利、林业、农业、环境、城建、交通和铁路等多部门,涉及到城乡千家万户各类人群。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群众性的特点。,16,预防和治理是其基本功能。预防制度:就是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手段,使人们在生产活 动、开发建设中,尽量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禁止严重破坏水土资 源的行为。如禁止毁林开荒、实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制度等。治理措施:积极采取各种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新的水土流失的产生。如水土 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耕种措施等。,因此,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和环境改善的根本。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免受外力侵蚀,既是水土保持的基本目的,也是水、土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要内
9、容。,(三)水土保持的基本功能,17,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水生态是源,水土保持是本。二者息息相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两者区别,水土保持主要是通过土壤和植被拦蓄地表径流和涵养水源,做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水生态保护主要通过江河湖库和地下岩层把多元和多余的水 源进行地表拦蓄及地下储存,并对水生态环境状况进 行治 理与恢复,形成地下水资源和地上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和利用。从狭义上分割,那么进入河道形成水域后的保护属于水生态保 护,进入河道之前的汇流面上属于水土保持。,范围上区分,18,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水保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其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属于水保工程措施,包括截水沟、
10、沟头防护、侵蚀沟治理工程、蓄水池、溪沟治理工程;林草措施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防护林、地埂植物带等;耕作措施包括等高耕作、保土耕作以及保护性耕作措施等;,保护措施上区分,水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制度保护;江河湖库水域生态保护;点源和面源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并轨。其中制度保护包括征收水资源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地表水功能区划等。,19,(二)相互联系,1、水土保持是水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水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由于水资源的污染、过度利用和配置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其表现涉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多个方面。一是水资源过度开采造成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入海水量减少、河口淤积;二是污水排放
11、造成水体(地表水、地下水)污染;三是水土流失持续恶化造成耕地减少、河道水库淤积、沙尘暴肆虐。,20,水土流失带来的径流和泥沙不仅本身就是一种面源污染物,而且是有机物、金属、磷酸盐以及其他毒性物质的主要携带者,会给水体水质带来严重影响。具体表现为:面源污染是伴随着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而形成的降雨径流侵蚀水污染负荷输出的过程,即污染物在降雨所产生的径流冲刷作用下,由径流和泥沙携带,最终达到受纳水体,进而破坏水生态环境。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21,2、水土流失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水溶态的形势存在,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淋溶携带等途径
12、进入水体;磷肥、农药和重金属等主要以吸附态的形式存在,通过土壤流失被土壤颗粒携带进入水体。由于水土流失引起面源污染发生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联动效应,大部分靠近人类活动区的水域,其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种群多样性逐日减少甚至消失。并且,有关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水土流失领域的新的热点。,22,3、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相互促进,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是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源头和基础,是与水资源管理互为促进、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水土保持措施一方面通过坡面及工程拦蓄降雨,使地表淡水向土体深层转化并保持在地下,并在无雨时节将地下水转换为地表水,维持河流用水量,保持河道常年不断流,
13、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一方面能够减少水库、江河淤积,延长水利工程寿命,减轻防洪负担;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点源和面源污染通过径流汇入受纳水体,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它形式的污染。,以上,均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23,同样的,做好水生态保护,搞好水资源管理,可以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措施的渗蓄、拦沙效益。缺少水资源管理,就会使陆地淡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失衡,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分配上失调;使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生态修复和湿地恢复难以实施;就会损害地表植被,使生态系统功能逐步退化,水土流失逐年加剧。,24,(三)整合范例“国家水专项”,“水专项”是根据国家
14、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是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涉及了水环境、水资源、水污染和水土保持等各个行业,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水资源保护行动,旨在为中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5,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部、科技部和环保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水专项治理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组织实施。第一阶段目标主要是突破水体“控源减排”关键技术,重点从点源、面源综合防治寻求技术突破和支撑;第二阶段目标主要突破水体“减负修复”关键技术,重点从汇流后的江河湖库寻求水体自身免疫修复;第三阶段目标主要是突
15、破流域水环境“综合调控”成套关键技术。,26,主要研究内容:以小流域为单元,集成水土保持沟壑治理技术、坡耕地治理技术、荒山荒坡等治理技术,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多梯度、全方位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及途径控制措施:坡耕地综合治理: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地埂植物带、水平垄作 沟壑治理:沟头防护、土谷坊、植物谷坊、沟壑造林,27,(四)实践探索吉林省西部干旱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以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恢复为引导,以水土保持治理为护航,做到本源结合是当前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保护的中心。吉林省西部地区属半干旱气候,年降雨量不足400 mm,径流深仅10 mm,但年蒸
16、发量高达900-1000 mm,为生态、沙漠化、盐渍化的重度和极度脆弱区。而吉林省粮食增产行动主要来源为中西部地区,如何在保护粮食增产行动基础上搞好水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是摆在水利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28,因此,多年前吉林省就开始酝酿西部水生态环境问题,西部河湖连通工程规划正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地形特征及水资源条件编制的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和防治洪涝灾害的总体规划。河湖连通工程可以增加西部地区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挖掘土地潜力,有效阻止肥沃表土侵蚀、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加强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和质量”双重安
17、全。,29,在河湖连通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是水生态环境恢复的保障,水土保持是保证水生态环境健康持续的屏障;而水资源又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行兵,在安排水土保持治理片区的时候,应该以水源引导哪儿,水土保持工程安排到哪儿,逐渐形成安全的水域生态环境。,30,第三节水生态环境现状及新形势,31,地球上真正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是存在于大气和河流、湖泊中的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它仅占全球水贮量的0.3%。当今世界水资源短缺,无论是哪个国家哪座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我国的水资源拥有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是世界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匮
18、乏以及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已经制约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2,1、我国水生态问题,我国水生态问题的提出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早在20世纪50-70年代,大量湿地被排干开垦为农田;随着“围湖造田”运动的开展,大面积湿地和湖泊被开垦,为了响应“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许多地区开始修建大量水库、闸坝等水利工程。,三江平原湿地开垦,洞庭湖围湖造田,33,事实上,上世纪中期我国的水生态就开始受到严重破坏,但当时人们对生态问题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确保粮食安全是国家的优先目标,水生态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水生态事件的发生,才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了水生态
19、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34,水生态问题最明显的表征是大量“死鱼事件”的出现。,35,山东日照,河流断流,贵州桐梓,广西田林,黄河断流,36,除此之外,水生态问题还表现为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植被消失、河口区咸水入侵、湿地消失、水体富营养化及面源污染加剧。,37,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物所需的 N,P,K 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也是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38,富营养化原因分析,物质来源:N,P 等营养物质;来源途径:主要来自未加
20、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 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 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N 源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 了原有的氮平衡,促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迅速增殖,覆 盖了大面积水面。,P源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径流既是水土流失主要存在形式,同时也是面源污染物输出的主要动力与载体。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深层原因。,39,我国的水生态状况与河流的改造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按照改造程度,我国的河流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完全或基本保持自然状态的河流 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基本上未建具有控制能力的水工程,开发
21、利用程度小于10%。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黑龙江干流等边境河流。,(一)河流生态状况,40,第二类人工化与自然复合的河流 人类活动有一定影响,流域中建有一定的有控制能力的水工程,开发利用程度一般在1020%有的甚至接近40%。这涵盖了我国的大多数河流,包括长江、珠江等。第三类人工化河流 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工程控制程度较高,天然河流已改建为不同类型的人工河流系统,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开发利用程度在40%以上,甚至高达70%以上。例如,淮河下游、海河中下游、黄河下游以及一些内陆河流的中下游。,41,目前,我国第一类流域的水生态状况基本保持良好,水生态退化的威胁也不大;第二类流域的水生态状况已发生
22、了一定程度的退化,而且水生态退化的威胁依然会长期存在;第三类流域的水生态状况已发生了严重的退化,有些河段与地区已经丧失了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水生态修复任重而道远。,42,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在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类、类和劣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4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松花江流域总体为轻度污染。类、类和劣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55.7%、38.6%和5.7%;松花江主要支流为轻度污染,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其中绥芬河水系为类水质;阿什河黑龙江哈尔滨段为
23、重度污染。,4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辽河流域轻度污染。类、类和劣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45.5%、49.1%和5.4%;辽河干流为轻度污染;主要支流为中度污染;鸭绿江水系水质为优。,4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海河流域中度污染。类、类和劣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9.1%、21.8%和39.1%;海河干流2个国控断面分别为类和劣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主要支流为重度污染。,46,2013年,水质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0.7%、26.2%、1.6%和11.5%;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7.8%、57.4%和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土保持 水生 保护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