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语今读.docx
《老子论语今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论语今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老子论语今读老子论语今谈 道经 1、“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和王阳明 2、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A、先秦子学 B、两汉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3、“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这其中的“文字”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A、金刚经 B、论语 C、道德经 D、南华经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 5、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 道经 1、“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2、D、墨子 2、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最高经典: A、古兰经 B、玉皇经 C、南华真经 D、道德经 3、“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 A、一种哲学思想 B、动词、说 C、道路 D、道德 4、道德经的前37章称为道经;第38章到81章称为德经。 5、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 道经 1、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 A、道和明 B、无名和有名 C、又常和无常 D、有和无 2、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 A、道经一章 B、道经二章 C、道经三章 D、道经四章 3“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 A、神秘性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 4
3、、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 5、“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道经 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 A、说话 B、言语 C、发号施令 D、言传身教 2“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 A、知识 B、知道 C、了解 D、智慧 3“道冲,或用之或不盈”中“盈”的意思是: A、满 B、充盈 C、盈余 D、尽 4道经第二章论述了事务的相对性、辩证性及为政的重要原则:无为、不言。 5道家认为“生而知之者”为圣人。 道经 1、“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中的“中”的意思是: A、中规中矩 B、中等 C、中间 D、即“度”恰到好处掌握
4、分寸 2下列哪部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A、诗经 B、尚书 C、中庸 D、史记 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指: A、五谷杂粮 B、谷物 C、五谷之神 D、道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不仁爱,不仁慈。 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告诫我们做事情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做到恰到好处。 道经 1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可以体味出清官与贪官的区别: A、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B、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C、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D、上善若水 2老子认为最好的“善”要像: A、上天 B、水 C、大地 D、高山 3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中的“尤”是指:
5、A、犹豫 B、尤其 C、通“忧”指忧愁 D、错误 4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思想。 5道德经中“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一味强调竞争,要竞争先要超越自己。 道经 1“物极必反”是下列哪位的观点: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墨子 2苏州众多的园林中有一处命名“退思园”这其中暗含了下列哪种老子的思想: A、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B、金玉满堂,莫能守之。 C、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D、居善地,心善渊 3“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句话中“营”的意思是: A、经营 B、营养 C、灵 D、魂 4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激流勇进,迎难而上。 5老子认为如果用“无为”
6、的方法治理国家,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 道经 1老子道德经中的“五色”指: A、黄、青、赤、白、黑 B、黑、白、蓝、黄、青 C、赤、橙、黄、绿、青 D、黑、白、赤、蓝、绿 2“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这句话中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 A、人的智慧 B、人的身材 C、人的思想 D、人的身体、生命 3道家认为人应该把下列哪项视为首要的: A、治国 B、齐家 C、修身 D、平天下 4老子道德经中的“五音”指宫、商、角、徵、羽。 5“五味令口爽”中的“爽”指“好,舒服”。 道经 1“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三者混而唯一即是: A、空 B、虚 C、道 D、思
7、我的答案:C 2“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中“朴”的意思是: A、朴实 B、朴素 C、简朴 D、没有雕琢过的原木 3“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复”的意思是: A、复杂 B、复习 C、恢复 D、循环往复 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告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看问题,这样才能理解现在,展望将来。 5在“有”和“无”的问题上道家认为“有”是最根本的。 道经 1“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中“常”的意思是: A、常态 B、常识 C、无常 D、规律 2“知常容,容乃公”中“容”的意思是: A、容易 B、融洽 C、通融 D、从容 3老子认为做好的管理者是: A、“下知有之
8、” B、“亲之誉之” C、“畏之” D、“侮之” 4道家推崇的最高哲学准则是天。 5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后人如果能做到“虚至极,守静笃”,就能看出世间的规律,按照“道”来做事,一生相安无事。 道经 1道德经里“绝学无忧”中的“绝”是指: A、绝对 B、极致,最好 C、绝不 D、拒绝 2“无欲之为圣,寡欲之为贤,多欲之为凡,循欲之为狂。”这句话印证了老子的下列哪个观点: A、无欲则刚 B、致虚极,守静笃 C、少私寡欲 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3道德经里“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中“母”的意思是: A、母体 B、母乳 C、母亲 D、道 4道德经中“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这句话告诉我
9、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5老子在道德经中不认为有绝对的无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 道经 1道德经里“曲则全,枉则直”中“枉”的意思是: A、枉费 B、冤枉 C、弯 D、枉然 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武”中“一”的意思是: A、一个 B、一起 C、一团 D、道 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句话指的是: A、圣人 B、道 C、上天 D、有道之人 4老子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了辩证法的思想,道德经中充满了辩证法。 5老子在道德经中很多篇章起始处多用四字成句,其中包含很深刻的含义,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道经 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中“君”的意思是: A、君子 B、君主 C、君王 D、主宰 2老子认为圣人“
10、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中“袭”的意思是: A、沿袭 B、抄袭 C、暗藏 D、偷袭 3“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中“资”的意思是: A、资本 B、资鉴,借鉴 C、资金 D、谈资 4从中国阴阳学的角度说,儒家强调阳,道家强调阴,两者互补。 5“知其白,守其辱”这句话中,“辱”的意思是“黑”与“白”相对。 道经 1下列哪项是老子对战争的态度: A、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B、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C、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D、国家混乱,有忠臣 2古代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子认为战争取胜后应: 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B、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C、以丧礼处之 D、物或恶之,故有道
11、者不处 3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 A、死亡 B、灭亡 C、忘记 D、消亡 4因为战争的血腥、暴力并会产生一些恶果,因此老子反对战争。 5在道德经中老子主张“吉事尚右,凶事尚左”。 道经及德经 1下列几句话中与“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相近的是: A、不上闲,使民不争 B、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C、上善若水 D、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道德经里“执大象,天下往。”中“大象”的意思是: A、一种动物 B、大道 C、大的景象 D、现象 3“化儿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这句话中的“无名之朴”指的是: A、国君 B、圣人 C、道 D、上天 4道家主张“仁、义、礼、智
12、、信”。 5“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这句话中的“大丈夫”指的是圣人、有道之人。 道经及德经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中的“二”指的是: A、雌、雄 B、天、地 C、阴、阳 D、生、死 2“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这句话中“昧”的意思是: A、愚昧 B、蒙昧 C、看不清 D、不明白 3成语“大器晚成”出自: A、资治通鉴 B、周易 C、孟子 D、道德经 4在老子看来把自己主动放到“弱”的位置是懂得“道”,运用“道”的结果。 5老子认为最好的读书人听到“道”就相信它并且按照“道”去做事情。 德经 1老子用下列那句话来暗示“天下无道”: A、绝学无忧 B、戎马生於郊 C、大
13、道废,有仁义 D、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下列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A、大成若缺 B、大盈若冲 C、大屈若直 D、大智若愚 3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句话由老子的哪句话演变而来: A、不出户,知天下 B、不窥牖知天道 C、智慧出,有大伪 D、居善地,心善渊 4老子认为“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 5道德经有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因此老子是唯心论者。 德经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句话中“言”的意思是: A、说话 B、发言 C、言论 D、发号施令 2道德经中“吾何以知天下之然栽。以此。”中“此”指的是: A、权 B、相 C、德 D、道 3“和光同尘”这个成语
14、出自: A、诗经 B、尚书 C、道德经 D、易经 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中“始”指的是“道”。 5“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秧,是谓袭常。”和“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这两句话中的“袭”字意思相同。 德经 1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与老子的下列那个观点相一致: A、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C、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D、欲将弱之,必固强之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的观点: A、曾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中“闷闷”的意思是: A、宽松 B、不开明 C、憋闷 D、暴虐 4老子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越多
15、说明这个国家的违法之人就越多。 5韩非特别推崇道德经,并作解老一书,因此韩非也是道家的重要人物。 德经 1“美言可以市尊”这句话中“市”的意思是: A、集市 B、市场 C、交易 D、行市 2在国际交往中大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老子看来摆正位置的重要标志是: 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B、太上,下知有之 C、致虚极守静笃 D、大邦者下流 3下列哪句话告诫我们要想成大事需从小事做起: A、上善若水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希言自然 4“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中“鲜”指的是海鲜。 5按照老子的观点,只要我们按照道去治理国家,百姓就会最大限度的得到实惠。 德经 1老子说:“我有
16、三宝,持而保之。”此三宝一曰慈,二曰检,三曰: A、五日三省吾身 B、诲人不倦 C、上善若水 D、不敢为天下先 2“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句话中“反”的意思是: A、相反 B、反而 C、返朴归真 D、反对 3道德经里“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这句话中“广”的意思是: A、广泛 B、广阔 C、大方 D、广大 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句话中“愚”的意思是“愚蠢”。 5老子说的“不敢为天下先”指的是有好处的时候不敢把个人的利益摆在天下民众之先。 德经 1“常有司杀者杀”这句话中“有司杀者”指的是: A、杀人机构 B、国家机器 C、执法者 D、天道 2“若使民常畏
17、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这句话中“孰敢”的意思是: A、谁敢 B、怎么敢 C、我怎么敢 D、我敢 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 A、道德经 B、古兰经 C、诗经 D、史记 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这句话中的“坚强”与现代文中的“坚强”意思相同。 我的答案: 5“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老子在这句话中暗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张。 德经 1老子治国的理想目标是: A、小国寡民 B、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C、圣人在天下 D、财货有余 2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受下列哪位的影响: A、司马迁 B、庄子 C、曹雪芹 D、老子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中
18、“知”的意思是: A、心智 B、知道 C、智慧 D、知识 4老子和孔子二人对于“以德报怨”的做法都持反对的态度。 5在道德经中老子主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论语今读 1“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一生坚持理想,虽四处碰壁,却决不放弃。”此人指的是: A、司马迁 B、曹雪芹 C、孔子 D、老子 2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A、孟子 B、荀子 C、朱熹 D、孔子 3下列哪项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4西周的政治制度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嗣无权继承。 5周朝用吉礼来接待宾客。 论语今读 1孔子访求列国属于他人生的哪个阶段: A、第二阶段 B、第
19、三阶段 C、第四阶段 D、第五阶段 2关于孔子的生平,较权威的是下列哪项: A、司马迁史记 B、李泽厚论语今读 C、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D、钱穆论语新解 3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孔子的先人是: A、楚人 B、齐人 C、鲁人 D、宋人 4孔子一生中的第二个阶段指的是从政阶段。 5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和“尼”本是山名。 论语今读 1孔子一生坎坷,但是却成为百世流芳的思想家、教育家,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 A、聪明 B、勤奋 C、好学 D、严谨 2“论语”二字中“论”商务意思是: A、谈论 B、讨论 C、论述 D、编撰 3在孔子看来人生的第一要义是: A、吃饭 B、学习 C、为政 D、交友 4孔子晚年很
20、凄凉,经历了丧妻、丧子、丧徒之痛。 5论语每章的名字源于每篇第一章起始的几个字。 论语今读 1“未知未能而求知求能谓之学。”这句话出自: A、朱熹 B、陶渊明 C、王阳明 D、孔子 2“学而时习之”这句话中的“习”本意指: A、操练 B、学习 C、小鸟学飞行 D、练习 3在老子看来学习最本质的属性是: A、练 B、勤 C、苦 D、乐 4“学而时习之”中“时”的意思是“及时”。 5老子将学而篇放在论语的开篇,意在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论语今读 1在论语中孔子有“三知”,其中不包括: A、知命 B、知礼 C、知人 D、知言 2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下列哪位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学说: A、自贡 B、有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论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