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案例.docx
《群体性事件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性事件案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群体性事件案例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事实表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当地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于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体性事件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启示 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大多数都与干部作风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敲响了警钟,也给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1、发展不够和深化改革带来的震荡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原因,这为领导干部如何求真务实
2、地解决好发展和民生两大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造成部分群众仇富乃至仇官心理。有些地方发展不够,以及发展中某些政策的制定忽视了群众利益,造成民众心理不平衡。一些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积累到一定程度最后以一种非正常的途径迸发出来,就形成群体性事件。其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够,发展不科学。这就告诉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方法措施,妥善解决好发展和民生两大问题。 2、认识上的误区和处置上的迟缓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主观原因,这为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群众提出了新要求。事实表明,一些地方少数领导干部在认识群体性
3、事件问题上存在误区,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形成的重要原因。有的认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群众素质太低、法制观念淡薄、不听话;有的认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是有人故意破坏所致;有的认为,群体性事件难以预测,落到谁头上谁倒霉。这些对群体性事件认识上的误区带来处置上的迟缓。这就告诉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正确理解群众,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 3、困难群体利益受损和诉求表达途径不畅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为领导干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一些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途径不畅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下岗职工
4、、失业青年、失地农民,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其表达权不畅通,就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这就告诉我们,有些群体性事件虽然规模很小,暴露的却是重大社会问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转变作风,通达民意,站在群众立场上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深入做好群众工作。 4、领导干部不作为和责任心缺失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这为领导干部如何增强执政为民的责任感提出了新要求。重大群体事件,往往都是因为一点小事引起的。由于部分干部不作为和责任心缺失,许多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不少小问题拖成了“老大难”问题,一般性的矛盾被人为地激化。群体性事件对干
5、部不作为和责任心缺失敲响了警钟。它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在矛盾凸显期,一定要增强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遇事要敢于担当,亲临现场化解民怨,积极回应和解决他们的问题,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5、少数领导干部管理技能和应急能力存在缺陷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这为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纵观诸多群体性事件,有的地方迅速缓解紧张局面,进行妥善处置,有的地方则民怨激愤,引发社会混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有些领导干部缺乏现代社会背景条件下危机管理意识和技能,在执政能力上存在缺陷。一是部分党政领导干部遇事盲目指挥,没有按照组织原则和法律程序处理问题。二是部分领导干部相互推诿,害怕
6、因为处置不当而引火烧身,优柔寡断,丧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三是部分领导干部过分依赖警察力量,滥用警力,居高临下摆架势,以压制或恩赐的心态处理问题,最终导致矛盾激化。这就告诉我们,群体性事件不可小视,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观察分析事物发生的洞察力和判断事物发展的敏锐力,不断提高危机管理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6、群众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不满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这为领导干部如何治理不良风气提出了新要求。一些地方之所以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深层次的原因是人民群众对当地有的干部有意见。据有关资料显示,因干部作风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上访约占群众上访总量的40%。集中表现为:部门至上,与民争利;作风飘浮
7、,办事拖沓;办事不公,方法简单;贪图享乐,行为失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纠正党内不良风气,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以好的作风取信于民。 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并作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执政党,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 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丰富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物质条件。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社会前进中各种矛盾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
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扎实实推进本地改革和发展,以改革和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坚持科学发展,首先要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作风问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那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做法,那种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的做法,那种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那种畸轻畸重,忽视协调的做法,那种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的做法,那种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的做法,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要坚持求真务实,重点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到发展的突出位置。 始终把执政为民作为领导干部作风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责任意识。要增强群众观念,
9、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增强执政意识,筑牢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要端正政绩观念,强化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把预防化解群体性事件放在政治的高度、大局的高度来认识、谋划和落实。 始终把维护民利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努力将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着力解决群众的“三最”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着力解决干部与民争利问题,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果;着力拓宽群众参与监督和反映问题的渠道,促进干群互信。如,开通“民情直通车”,开通政风行风热线,开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等。 始终把提升执政能力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10、,努力提高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技能和水平。一是提高分析判断力,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注重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掌握并科学分析信息动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准确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群体性事件危机处理能力的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危机应对能力。二是提高应急能力,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认真总结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成功经验,形成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基本举措:地方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靠前掌控;就事论事,不对群体事件作“过度政治化”解读;及时公布真实信息,让大多数群众了解真相;媒体
11、迅速参与舆论监督,主流媒体争取主动权,抢占话语权;查找原因,检查工作缺失,公开坦承失误和不足;迅速启动问责程序,罢免失职、渎职干部;慎用警力,不与群众发生直接对抗、冲突;严格执法,对打砸抢烧行为,果断处置肇事者。三是提高执行力,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做好政务值守,解决反应迟缓、应急不灵的问题;做到执行落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转变作风,解决作风涣散、纪律松懈的问题;提高效率,解决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的问题;树立大局观念,解决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解决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把完善制度体系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提供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群体性 事件 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