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粤教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粤教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光 第1课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1、光沿直线传播实验材料蜡烛、带小孔的硬卡纸、纸管事塑料软管。 2、手电筒、投影仪、光学演示箱、蚊香、透明水槽、水。 3、各色纸片、玻璃镜片、不锈钢板、木板。 4、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或投影片,如手电筒灯光、车灯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没有光,地球将会变得怎样?
2、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2、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教师出示一些光源的投影片。 讲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能自己发光,如蜡烛、火柴、电筒、太阳、萤火虫等。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太阳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源。 2、指导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 谈话: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出示投影片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 讨论:生活中你是否看到类似以上图片中的现象?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验证假设。 讲述: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用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根纸管或塑料软管来做对比实验,也可用三张带小孔的硬卡纸做实验
3、。 汇报结果并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演示实验2:调整光学演示箱使进光孔为3个,在箱内充满烟雾,使灯光或阳光通过光栏射入箱内,可以看到三条直线光束。 学生分组做实验3:把一束光线射入玻璃水槽里的水中,为增加效果,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粉质颜料,并把实验室窗帘拉上。 小结:光线是直线传播的,而且光线能透过透明的物体。 3、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提问: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周围的东西呢?在漆黑的屋里我们虽然睁着眼睛为什么也看不见东西呢?为什么一开灯又看见了呢? 观察:光以不同角度照在镜面及其他物体上,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分组实验:利用投影仪灯光、手电筒灯光或把室外阳光反射进室内,研究不同材料、不
4、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 学生汇报结果。 讲述:我们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因为光线照亮了这些物体,光又从这些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眼里的缘故。物体表面越光滑平整,反射光的能力就越强;物体颜色越浅,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 4、教师总结。 5、课后感受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充分认识光是以直线传播的。学生对小孔成像能解释清楚了。 第2课 镜子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镜子反光和成像的实验。 情感、态度、精神及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平面镜,用橡皮膏
5、粘连在一起能构成一定角度的两面同样大的方形镜子,一种小玩具。 2.挂图或投影片额镜。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出示镜子。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关于镜子的秘密。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镜子能反光 讲述:每人设法用镜子把这面处在阴影中的墙照亮。 学生实验。 讨论: 通过讨论,渗透反光的含义。 照到墙上的光是从哪里来的? 镜子本身会发光吗?如果是夜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如果你站在阴影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这说明光是从哪里来的? 指一指,太阳光来自哪个方向?镜子使太阳光照向哪个方向? 这说明镜子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镜子能使太阳光改变方向,返回去或转向其他方向,这叫反光或反
6、射光。 2.指导学生认识反射光的应用 在墙上左边和右边分别贴上写有文字的纸片。 讲述:下面,请一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左面的纸上,请八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右面的纸上。比一比,两张纸上的亮度是否相同? 讲解:实验说明,反射光越多,被照射的地方越亮。耳鼻喉科大夫头上戴的额镜,应用的就是这个道理。额镜可以把阳光或灯光反射并集中到一点,从而把耳内或鼻腔内照亮,以便医生检查耳、鼻内的情况。 3.指导学生认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谈话: 当你面向镜子时,可以看到什么? 把铅笔、苹果、玩具等放在镜子前面,可以看到什么? 镜子里真的有人吗?有铅笔、苹果、玩具吗?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讲解:我们在镜子里
7、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分组观察:物体与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汇报观察结果。 讲解:物体与物体在镜子里的像,颜色、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左右是相反的。 巩固 讲述: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关于镜子的作用。下面请你看一段录像并回答以下问题: 镜子有什么作用? 镜子里的像与实际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第3课 彩 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2. 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科学是为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了解阳光与彩虹的关系,知道光是有
8、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任务驱动页图片;彩虹图片、制作彩虹的演示及分组材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本课驱动页由一幅图构成。图中反映了在一个开阔的原野里,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四位主题人物奔跑着去看彩虹,他们对彩虹很感兴趣,正在讨论有关彩虹的话题,“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彩虹太美了!”“我们也可以做彩虹吗?”这些问题不单是主题人物感兴趣,我们很多学生同样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通过任务的驱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活动一:再现彩虹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这个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做
9、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样得到的。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 1引申的问题: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再现彩虹要有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人造彩虹”的三个必要条件: 背对太阳。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看。向空中喷充足的水雾。 2活动:做再现彩虹实验。 3交流:学生介绍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后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4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彩虹。 三、活动二:阳光是彩色
10、的吗? 把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杯子后,就可以看到透过杯子射出来的光是彩色的,颜色排列的顺序也跟彩虹一样,也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如果我们用东西挡住阳光,刚才有颜色的光就不见了。我们再看看阳光的颜色是白色的,水和杯子都是透明的。当阳光透过透明的清水后,我们把白色的太阳光通过透明的媒质以后变成有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上面做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光的色散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求杯子的杯口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 1引申的问题 白色的光能够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那么七种颜色的光又能否合成。 2演示:按照课本图提示进行。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阳光照着的窗台边上,
11、在杯子下方的地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透过杯子照在白纸上,调整杯子的位置,让学生看到彩虹现象。 3出示:一盆水,一面镜子,一张白纸。 4演示 将室外射进的阳光反射到纸板上,光线通过水后在纸板上形成了彩虹。 5学生汇报发现:挡住阳光就没有了彩虹,没有水也没有彩虹。 6归纳:“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彩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阳光穿过水或水雾时会被分解为各种单色光,这时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彩虹。 7拓展:你还能通过哪些方法验证你的结论。 第4课 光与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了解光源的发展,电灯是怎样发明的。2.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力。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
12、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学以致用,并学会用科学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任务驱动页图片;光的用途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出示:任务驱动页的图片,灯火通明的城市。 2提问 灯光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灯光与我们的生活。 3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活动一:光的利用与发展 这个活动是一个搜集资料、进行交流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利用与发展,知道光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知道光的利用与发展是经过了人类漫长岁月的里程,知道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
13、,发展更多既节能又明亮,既安全又实用,对人类生活有更大贡献的新光源,把我们的生活环境打扮得更美丽、更迷人。 引申的问题:光除了照明外还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光的利与弊 怎样才能正确地利用光为人类服务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光的利用,知道光确实对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在教材中就列举了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口腔科手术灯、激光手术、交通灯和太阳能热水器等。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如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会伤害眼睛,城市的玻璃幕墙会反射阳光,产生光污染等。 1引趣:你知道是谁发明了电灯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他。 2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3讨论:说说
14、图片中人们利用了什么光,重温人类对光利用的历史,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4归纳:光的其他用途和光的重要性。 5讨论:光对人类有利也有弊。今天,大家带了许多资料回来,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6交流:说说你知道的光的利弊,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7归纳:光有利也有弊许多用途,关键是要合理利用它们才能为人类造福。 第二单元 生理与健康 第5课 健康饮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及其来源。 2. 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3.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能力培养 :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15、度价值观 :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 学校饭堂一周食谱图片、食品卡片、饺子、包饺子所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学校饭堂的公告栏前,学生在观看一周食谱。为什么食谱中每餐都有蔬菜呢?那么多的食物,如何吃、吃什么才健康呢?这都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一:饺子里面有什么 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是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全面、较均衡,所以本课选取了饺子作为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成分的对象。 什么叫素食者? 不吃肉的人叫素食者。他们的食
16、物主要由水果、蔬菜、豆类、谷类、面食和乳制品组成的。这种饮食如果搭配得当,对健康很有好处。 1导入 上课前老师请来了一位营养学博士,听听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饺子在不少地方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是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众多食物中较全面、较均衡的。” 2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饺子吗?那为什么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众多食物中较全面、较均衡的呢?你打算如何来解开问题的答案呢? 3小组讨论。 4活动:小组观察,解剖饺子,了解饺子里面有什么。 5交流: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如食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 6思考:饺子之所以包含了
17、较为全面的营养是因为里面包含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你想用什么馅料包一顿饺子呢?下面请各位同学设计一张饺子原料列表,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请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搭配。 7小结: 今天我们对饺子来了一次解剖,在解剖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了解到了饺子包含了较为全面的营养,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人如:素食者、回族人等来说我们在包饺子时所用的材料必须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尊重其个人信仰及民族。 三、拓展: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刚才同学们结合“食物金字塔”,就各人的饮食是否合理,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作出了分析和探讨。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根据“食物金字塔”的建议,设计出一份既美味又能吃出健康来的一周晚餐食谱。 1活动: 分
18、组设计。 2交流:分组汇报,突出自己小组的特色。学生间相互对食谱进行评比。 3评价:优胜小组设计的食谱,为什么合理? 四、活动二:昨天吃了什么? “食物金字塔”对均衡饮食起指导作用,塔基为蔬果、谷类、面制品,应时常进食;中层为肉类、蛋、奶、乳制品、豆类及果仁,应适量进食;塔顶为脂肪、油、糖、酒类及盐,应少量进食。养成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全面合理摄取充足营养的饮食习惯。 1提问: 上节课我们对饺子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还记得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有什么吗?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师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对食物中营养成分来一个较为详细
19、的了解。 2游戏: 找秘密 3任务: 回想一下昨晚的晚饭,你都吃了些什么,都含有这五大类食品吗? 4引申的问题: A早餐的好坏与工作学习的效果有关系吗? 适当的早餐可以使人的体力充沛,很好地适应工作负荷,还可以改善认知能力并优化脑功能。不吃早餐的学生,记忆力、语言流畅程度及创造性明显低于吃早餐的学生。 B为什么不应该偏食、挑食? 因为人的生命活力、新陈代谢,需要种类繁多的营养素,既需要蛋白质,也需要维生素,还需要铁和铜等,而任何一种食品的营养都全面。偏食、挑食,就容易造成营养不全,不利于身体健康。 C人们吃食物怎样才算种类齐全? 人们进食每天应保证有粗细粮搭配的主食,鱼、肉、蛋、奶、豆类,绿色
20、或黄色、红色蔬菜和新鲜水果类,烹调用油及其他调味品等。 D小孩子喝酒有什么不好? 小孩子喝酒,容易使肝、胃受到伤害,还会降低免疫力,甚至会伤脑,使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正常发育。另外,小孩子饮酒,还影响性发育。 E肥胖有什么不好? 肥胖不仅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它还容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胆石症和中风等多种疾病。 F怎样预防儿童肥胖? 儿童吃的食物要遵循少糖、少油,保证蛋白质和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的原则,尤其要少吃甜点心和少喝甜饮料,同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五、拓展:设计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周晚餐的食谱,初步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能力。了解食谱是否注意
21、均衡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既能满足营养成分的需要,又能满足自己口味的要求。 六、活动三: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按图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由哪些消化器官,分别有什么变化?图中的卡通小人借助一些工具及相应的操作只是作为类比,代表食物进入体内的变化。 出示教材配“人的消化系统”的教学挂图,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挂图把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知道消化系统的工作是把食物变为身体可以利用的物质,以供能量、生长和损伤修复的需要,保证新陈代谢,完成机体的各种基本功能。消化系统就像一个转化流水线一样,通过不同的途径,对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3种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处理。这些营养成分和其他营养成分被提
22、取之后,消化系统就会将其他废物排出体外。 食物在口腔与唾液混合嚼碎后,由食道送到胃,与胃内的消化液混合,分解成黏稠糊状进入小肠,在小肠中,食物变得更细小,有用物质透过小肠壁吸收经血液送往全身,没有被吸收的物质进入大肠,其中大部分的水及矿物质被吸收,剩余的残渣直接送到直肠,由肛门排出体外。食物完成在体内的“旅程”,它的外形及成分、数量不断地变化,与吃之前比较,有很大的不同。这趟“旅程”长约9米,历时约24小时。 第6课 呼吸与健康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2. 知道肺活量的测试。3. 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
23、学生定量观察、类比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 体会合作的意义。3. 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类比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 皮尺、空饮料瓶、吸管、盆子、水、游戏、油性笔、秒表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花样游泳队员正在水中训练,她们在水下能较长时间憋着气,变换着各种优美的姿态,学生们看了既惊奇又佩服。为何常人很少有像花样游泳队员那样的“气量”呢?常人的“气量”有多大呢?怎样才能让“气量”变大呢? 1导入 播放一段花样游泳的视频片断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科学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