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docx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 1 基本要求 TOP 1.1 掌握常用全身麻醉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优缺点。 1.2 熟悉吸入麻醉药的分期,各种复合麻醉用药的概念和效果。 1.3 了解全身麻醉药脂溶性与麻醉作用关系。 2 重点难点 TOP 2.1 重点 吸入性全麻药作用机制和衡量指标。 2.2 难点 吸入性麻醉药体内过程中的一些药动学指标,如MAC,血/气分布系数,脑/血分布系数。 3 讲授学时 TOP 建议1学时 4 内容提要 TOP 第一节 第二节 4.1 第一节 吸入性麻醉药 吸入性麻醉药 是一类挥发性的液体或气体。前者如乙醚、氟烷、异氟烷、恩氟烷和七氟烷等,后者如氧化亚氮。
2、由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麻醉深度可通过对吸入气体中的药物浓度的调节加以控制,并可连续维持,满足手术的需要。 有关全麻药作用机制的学说很多,尚未统一。脂溶性学说仍是各种学说的基础。其依据是化学结构各异的全麻药均有较高脂溶性,且脂溶性越高,麻醉作用越强。认为脂溶性较高的全麻药容易进入神经细胞胞膜的脂质层,引起胞膜物理化学性质改变,使膜蛋白及钠、钾通道发生构象和功能上的改变,抑制神经细胞除极或影响其递质的释放,进而广泛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从而引起全身麻醉。但新近的研究认为,全麻药可以通过抑制兴奋性突触和增强抑制性突触的传递功能而发挥作用,其特异性的机制是干扰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的功能。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G
3、ABA的受体GABAA组成神经膜上的Cl通道,绝大多数的全麻药都可以与GABAA受体上的一些特殊位点结合,提高GABAA受体对GABA的敏感性,增加Cl通道开放,使细胞膜超极化,产生中枢抑制而发挥全身麻醉作用。 吸入麻醉时,患者的麻醉表现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为了便于掌握临床麻醉的深度和避免危险,常进行麻醉分期。其中乙醚麻醉分期最明显,以乙醚麻醉为代表,将麻醉过程1 分为四期。第一期:镇痛期;第二期:兴奋期;第三期:外科麻醉期;第四期:延髓麻醉期。 以上分期是单独应用乙醚麻醉的典型过程。现在临床麻醉大多采取综合用药,上述典型分期已难看到。尽管如此,它仍可作为一个参考性尺度去衡量临床各种麻醉的深度,
4、警惕意外的发生。临床上一般要求吸入性全身麻醉维持在三期的一二级,手术完毕立即停药,患者将沿着与麻醉相反的顺序逐渐恢复,通常没有明显的兴奋期。 最小肺泡浓度 :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50%病人痛觉消失的肺泡气体中全麻药的浓度称为最小肺泡浓度 。各种吸收性全麻药都有恒定的数值。各药的MAC数值越低,该药物的麻醉作用越强。 血/气分布系数:血中药物浓度与吸入气体中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血/气分布系数大的药物,在血液中溶解度大,其在血液中容量大,肺泡、血中和脑内的药物分压上升会较慢,麻醉诱导时间长。血/气分布系数小的药物,在血液中溶解度小,其在血液中容量小,肺泡气、血中和脑内的药物分压易提高,麻醉诱
5、导时间较短。 脑/血分配系数:脑/血分配系数小,药物进入脑组织的量则小,当给药停止后,易被血液带走,苏醒快。相反则苏醒慢。 表13-1 吸入性麻醉药的特性比较氧化亚氮血/气分布系数脑/血分布系数MAC0.471.06100乙醚12.11.141.92103045很慢很好氟烷2.32.33.50.75141.52.0快差恩氟烷1.81.451.682.02.51.52.0快好异氟烷1.441.151.53.01.01.5快好诱导用吸入气浓度80维持用吸入气浓度50-70诱导期骨胳肌松弛快很差麻醉乙醚:为无色澄明易挥发的液体,有特异臭味,易燃易爆,易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及乙醛,使毒性增加。麻醉浓度的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 第十三 全身 麻醉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