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尹洪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及决定因素。 教师准备:电阻定律演示器九套 演示电表一块 电源 小灯
2、座 电流表 开关各九个 导线每组六根 金属勺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套铅笔、钢尺 教学方法: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观察家用电线,并在课上展示。提出问题:为什么普通导线都是用铜或者铝制成的,而不用铁丝?学生分组做P14图6.3-1实验 二、导学达标,形成概念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铁丝的电流大。是因为导体虽善于导电,却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一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板书:定义及符号 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
3、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符号:R 让同学们阅读P15的内容并回答电阻的单位 板书: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 1K=1000 常见的电阻值: 教师启发:同学们通过比较前两组数据得到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同学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那么电阻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提出问题: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猜想:可能导体的种类,粗细,长度 ,温度等有关 设计实验:老师先渗透控制变量法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把只有材料不同的两段金属丝接
4、入上面的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再把只有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金属丝连在电路中。 进行实验: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并记录数据。 分析与论证: 投影各组实验数据并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板书: 影响因素: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评估与交流: 实验中导体的电阻阻值都比较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每次测得数据后应立即断开开关,尽量减少电能损耗。 同学们自己阅读18页科学世界中的半导体和超导体。然后通过15页图6.
5、3-3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三、课堂小节:由学生互相补充完成 板书设计: 电 阻 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 1K=1000 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3. 实验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四、强化练习: 序号 长度 横截面积(mm2) 材料 1 2 3 4 1 0.5 1 1 0.1 0.1 0.2 0.1 镍铬 镍铬 镍铬 锰铜 1、采用序号1、2对比,是探究电阻与 _ 有关。 2、采用序号1、3对比,是探究电阻与_ 有关。 3、采用序号_对比,是探究电阻与材料有关。 五、作业:想想做做1、2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