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医学基础.docx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中医学基础.docx(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中医学基础第一章 中医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水 6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润下 B稼穑 C炎上 D曲直
2、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0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脾 B三焦 C肝 D肾 11藏神的是 A心 B肝 C脾D肺 12主统血的是 A心 B肝 C脾D肺 13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A喜 B怒 C思D忧 14“在窍为目”的是 A肝 B心 C脾D肺 15“受盛之官”指 1 A胆 B胃C小肠 D大肠 16“血府”指 A脑 B髓 C骨 D脉 17朝百脉的是
3、A心 B肝 C脾 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D肝肾关系 19“先天之本”是指 A心B肝C脾D肾 20“后天之本”是指 A心B肝C脾D肾 21心在志为 A怒B喜C思D忧 22五脏有五华,则肺之华是 A毛B发C爪D唇 23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 A吸入清气B宣发卫气 C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D助心行血 2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D肺主治节 25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26具有主疏泄、调畅气机功能的主要脏腑是 A心B肺C脾
4、D肝 27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被称之为“中精之腑”的是A肝B胆C脑D髓 2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B筋C髓D骨 2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心其华在舌B肺其华在毛 C肝其华在D脾其华在唇 30“天癸”是指 A来自父母的形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B促进生殖机能的基本物质,由肾精产生 C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D决定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基本物质 2 31称为“水谷之海”的是 A脾B大肠C小肠D胃 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在窍为舌 B肺在窍为喉 C脾在窍为口 D肝在窍为目 33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A脑为髓之海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血海D胃为水谷之海 34六腑包括 A胆、胃、大肠、小肠、女子胞、
5、膀胱 B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女子胞 C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心包、胆 D小肠、胃、大肠、三焦、膀胱、胆 35以自然界清气与水谷精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气称为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36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 A元气B营气C宗气D卫气 37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离决 D阳阳失调 38卫气是 A藏于肾中之气B积于胸中之气 C吸入肺中之气D行于脉外之气 39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主要与其哪种性质相A风为阳邪B风性轻扬C风性善行 D风性数变 40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41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易
6、伤阳气的致病因素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痰饮 42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43湿邪致病具有病程长的特点,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44最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暑邪 45六淫中最易致肿疡的是 A风邪 B湿邪 C火邪 D燥邪 46喜、怒、忧、思、恐等情志活动失调均可化火,故称为 A五气化火B五志化火 C心火上炎D肝郁化火 3 47哪种情志异常易使肝的疏泄功能失调 A过喜 B过思 C过怒 D过恐 48情志为病,过喜则 A气上 B气下 C气缓 D气结 49邪气亢盛,正
7、气不衰的证候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50正治的定义是 A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B正确的治疗法则 C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D扶助正气 51“热者寒之”属于 A正治法C治标法B反治法D从治法 52除哪项外,均能体现“因人制宜”治则 A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 B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 C团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 D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 53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 A发病急B病势重C症状相似D传染性强 54瘀血形成之后可致疼痛,其特点为 A胀痛B掣痛C刺痛D灼通 55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 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 C饮食习惯D体质与精神状态 56食复是指
8、 A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 B过食寒凉而发病 C过食辛辣而发病 D过食肥甘厚味而发病 57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A喜B怒C悲D惊 58病的基本病理主要是指 A阴阳失调B脏腑功能失调 C经络功能失调D内生五邪病理变化 59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是 A调整阴阳 B治病求本 C扶正祛邪 D标本缓急 60下列除哪项外都是得神的表现 A两目精彩 B面色荣润 C肌肉不削 D面色潮红 61下列除哪项外皆可面见青色 4 A虚证B痛证C寒证D惊风 62满面通红者多属于 A戴阳证B虚热证 C实热证 D上热下寒证 63小儿食指脉络色鲜红为 A实热证B虚热证 C惊风证 D外感表证 64望
9、舌的顺序为 A先看舌体,再看舌苔B先看舌苔,再看舌体 C舌体舌苔同时看D先看舌苔,后看舌下络脉 65下列哪项可见于正常人 A胖大舌 B淡嫩舌C淡白舌 D裂纹舌 66舌质红、苔黄腻,多见于 A里热炽盛 B湿热内蕴 C阴虚火旺 D寒湿阻滞 67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淡白舌主病 A气血两虚B气虚 C阳虚D阴虚 68干咳无痰,咳声清脆多属于 A风寒犯肺证 B燥邪犯肺证 C痰热壅肺证 D风热犯肺证 69病人感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觉寒冷不解者为 A畏寒 B恶寒 C恶风 D寒栗 70日晡潮热可见于 A阳明经证B阳明腑证 C阴虚火旺D湿热内盛 71诊断表证的主要依据是 A咳嗽B喷嚏C咽痛D恶寒发热 72自汗多
10、因何引起 A阳气不足B热邪过盛 C阴虚火旺D阳气暴脱 73前额连及眉棱骨痛者病在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太阴经 D少阳经 74滑数脉多见于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75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二、多项选择题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偏盛偏衰 5 2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肺E肾 3以下哪个脏腑与水液代谢有关 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 4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有 A心B肝C脾D肺E肾
11、 5“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 E气化作用 6气的生理功能有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7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A外感性 B季节性 C地区性 D相兼性 E转化性 8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黏滞 B凝滞 C收引 D趋下 E重浊 9引起疾病的常见原因是 A六淫B七情 C疠气D药邪 E医过 10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轻扬开泄B善行数变 C主动D易耗气伤津 E为百病之长 11下列哪些是 气的致病的特点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转化性 12正气是指 A人体的机能活动 B抗邪能力
12、 C驱邪外出的能力 D康复能力 E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13疾病复发的诱因是 A复感新邪 B食复 C劳复 D药复 14虚证临床可见到 6 A五心烦热B食复C劳复劳复 D畏寒肢冷 15实证临床可见到 A二便不通B脉实有力 C瘀血内阻D心悸气粗 16“因人制宜”主要根据病人的哪些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 A饮食偏嗜 B性别 C劳逸损伤 D年龄E体质 17“因时制宜”原则是指 A夏季慎用温热 B冬季慎用寒凉 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 D秋季外感宜辛温发散 E冬季宜食热性食物 18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括 A辨证求因B因时制宜 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 E审因论治 19下列哪些属于“治未病”的内容 A治病
13、求本B急则治其标 C调摄精神D加强锻炼 E先安未受邪之地 20病重“失神”表现为 A饮食不入,泄泻不止 B骨枯肉脱,形赢色败 C卒然神昏,手撤遗尿 D神昏谵语,循衣摸床 E两目晦暗,瞳神呆滞 21我国正常人的面色是 A五色鲜明B夏季稍黄 C红黄隐隐D明润含蓄 E秋季稍白 22红绛舌常见于 A里实热证B阴虚火旺证 C气虚血瘀证D痰瘀内阻证 E食滞气郁证 23望舌时应注意 A光线 B染苔C伸舌姿势D年龄体质 E禀赋 24腻苔主病为 A湿浊B痰饮C食积 D胃气虚 E邪热有余 25痛证可见下列何脉 A弦脉B紧脉C缓脉D代脉 E迟脉 三、简答题 1“辨证”、“症”、“证”、“病”的含义有何不同?“症”、
14、“证”、“病”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7 2五脏的功能和生理特点如何?六腑的功能和生理特点如何? 3为什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4何谓六淫?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5“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有何不同?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参考答寨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A4D5D6B7D8C9A 10A11A12C13C14A15C16D17D18D19D20C21B22A23C24B25C26D27B28B29 A30B31D32B33B34D35B36B37C38D39D40C41B42D43C44A45C46B47C48C49A50C51A52B53D54C55D56A57A58A 59B60D61
15、A62C63D64A65D66B67D68B69B70B71D72A 73B74A7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CDE4BC5ABC6ABCDE 7ABCDE8BCD9ABCDE10ABCE11-ABC12ABCDE 13ABCD14ACD15ABCE16BDE17ABCE18CD19CDE20ABCDE21CD22AB23ABCDE24ABC25ABD 第二章中药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一部药典专著是 A新修本草B神农本草经 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 2反映药物作用趋向的性能是 A四气 B五味 C升降浮沉 D归经 3对咽喉有刺激性的药物应 A先煎 B后下 C包煎 D另煎
16、4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 A消除毒性 B改变药性 C便于贮藏 D增强药效 5具相须配伍关系的药对是 A大黄与芒硝 B巴豆与牵牛子 C半夏与川乌 D瓜蒌与川乌 6某药主要用于益智,其相应的归经是 A心B肝C肺D肾 7宜文火久煎的药应除以下哪一类外 A解表药B补益药 C贝壳类药D矿物类药 8具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是 A香薷B紫苏C桂枝D生姜 9味辛性微温,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的药是 8 A麻黄 B桂枝 C荆芥 D桑叶 10素有发汗第一要药之称的是 A麻黄 B紫苏C桂枝 D生姜 11既可用于肺热咳嗽,又可用于阴虚燥咳的药物是 A石膏 B知母C芦根 D栀子 12清热泻火药
17、主要用于 A里热实证B血分实热证 C虚热证D气分实热证 13治胃火牙痛应首选 A生地B玄参C知母D石膏 14治肺痈、咳吐脓血应首选 A黄芩B知母C鱼腥草D地骨皮 15长于清除下焦湿热的药物是 A黄连B黄芩C黄柏D连翘 16金银花不具有的功效是 A疏风热B解暑热 C清虚热D解热毒 17泻下通便药多为 A辛味B咸味C苦味 D甘味 18既能疏肝理气,又能调经止痛的药物是 A青皮B香橼C佛手 D香附 19以下何药最常用治烧烫伤的治疗 A番泻叶B芒硝C火麻仁D大黄 20芒硝的用法是 A先煎B后下C包煎D冲服 21清利湿热、消褪黄疸的药物是 A金钱草B黄柏C大黄D茵陈蒿 22善于下气除胀,为消胀除满之要药
18、的是 A厚朴B苍术C藿香D佩兰 23既能化湿行气又能安胎的药物是 A厚朴B苍术C藿香D砂仁 24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的要药是 A泽泻B猪苓C茯苓D车前子 25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的药物是 A独活B羌活C桂枝D威灵仙 26木香的功效是 A行气止痛 B温中止呕 C纳气平喘 D调经止痛 27长于治疗油腻肉食积滞的药物是 A麦芽 B莱菔子 C山楂 D鸡内金 28下列哪项一般不宜使用川芎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9 C风湿头痛 D阴虚阳亢头痛 29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首选 A丹参B郁金 C延胡索D益母草 30功能化瘀止血,尤长于止痛,用于治瘀滞疼痛的药物是 A槐花B地榆 C三七 D白芨 31不宜与人参同用
19、的药物是 A山楂B麦芽 C神曲 D莱菔子 32善治风痰的药物是 A桔梗B天南星C瓜娄D竹茹 33善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治湿痰之要药,并可治疗各种呕吐的是A半夏B天南星C枇杷叶D竹茹 34治咳喘的要药是 A白果B桑叶C紫苏子D苦杏仁 35温里药都具有的功效是 A温肾壮阳B温里散寒 C温肝散寒D温胃止呕 36治肾阳虚证,附子常与何药相须为用 A细辛B肉桂C五味子D沉香 37既能养心安神,又能敛汗的药物是 A酸枣仁B柏子仁C龙骨D磁石 38不可持续服用,且忌火煅的药物是 A牡蛎B朱砂C龙骨D磁石 39具有燥湿利水作用的补气药是 A人参B黄芪C山药D白术 40治疗脾虚中气下陷、内脏下垂,首选 A甘
20、草B人参C白术D黄芪 41肺肾两虚之喘咳,宜选用 A五味子B乌梅C麻黄D山茱萸 42主治阴血亏虚之心烦、失眠、惊悸的药是 A丹参B酸枣仁C龙眼肉D大枣 43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上行头目可治头风头痛,下达血 海可治痛经闭经,中开郁结可治胸痹胁痛的药是 A牛膝B丹参C三棱D川芎 44丹参有“小四物”之称,其功效是 A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止痛,利水消肿 B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C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止痛,清热消肿 D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润肠通便,清热消肿 45南沙参与北沙参的不同点是 A凉血活血与养血敛阴 10 B兼能化痰与长于补阴 C平降肝阳与清热平肝 D行气之功与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中医学基础 中医学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