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静电场.docx
《第5章 静电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 静电场.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静电场第5章 静电场 一、选择题 1. 关于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 (A)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 与点电荷的电量成正比, 电量大的电荷受力大, 电量小的电荷受力小 (C) 当第三个电荷移近它们时, 力的大小方向一定会发生变化 (D) 只有在两点电荷相对静止时, 才能用库仑定律计算 2. 将某电荷Q分成q和(Q-q)两部分, 并使两部分离开一定距离, 则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为最大的条件是 (A) q=QQQQ (B) q= (C) q= (D) q= 248163. 正方形的两对角处, 各置点电荷Q, 其余两角处各置点电荷q, 若某一Q所受合力为零, 则Q与q的关系为 (A)
2、Q2.8q (B) Q2.8q (C) Q2q (D) Q2q 4. 两点电荷间的距离为d时, 其相互作用力为F 当它们间的距 离增大到2d时, 其相互作用力变为 (A) 2F (B) 4F (C) T5-1-3图 FF (D) 245. 关于静电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场和检验电荷同时存在, 同时消失 rr (B) 由E=F/q知, 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电量成反比 (C) 电场的存在与否与检验电荷无关 (D) 电场是检验电荷与源电荷共同产生的 rrF6. 电场强度定义式E=的适用范围是 q (A) 点电荷产生的场 (B) 静电场 (C) 匀强电场 (D) 任何电场 rrF7. 由场
3、强的定义式E=可知 q (A) E与F成正比, F越大E越大 (B) E与q成反比, q越大E越小 rrr (C) E的方向与F的方向一致 (D) E的大小可由F/q确定 8. 关于电场强度,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场中某点场强的方向, 就是将点电荷放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B) 在以点电荷为中心的球面上, 由该点电荷所产生的场强处处相同 rr (C) 场强方向可由E=F/q定出, 其中q可正, 可负 (D) 以上说法全不正确 1 9. 关于电场线,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电场线出发于正电荷, 终止于负电荷 (B) 除电荷所在处外, 电场线不能相交 (C) 某点附近的电场线密度
4、代表了该点场强的大小 (D) 每条电场线都代表了正的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10. 关于电场线,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场线一定是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轨迹 (B) 电场线上各点的电势相等 (C) 电场线上各点的电场强度相等 (D) 电场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一定是处于各点的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加速度方向 11. 在静电场中, 电场线为平行直线的区域内 (A) 电场相同, 电势不同 (B) 电场不同, 电势相同 (C) 电场不同, 电势不同 (D) 电场相同, 电势相同 12. 一个带电体要能够被看成点电荷, 必须是 (A) 其线度很小 (B) 其线度与它到场点的距离相比足够小
5、(C) 其带电量很小 (D) 其线度及带电量都很小 r13. 电场强度计算式E=rqr的适用条件是 34e0r (A) 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且不能r 0 (B) 轴线为l的电偶极子, 且r (C) 半径为R的带电圆盘, 且r R (D) 半径为R的带电球体, 且r 23 (B) 1=2=3 (C) 1223 23. 一个点电荷, 放在球形高斯面的中心, 下列哪种情况通过该高斯面的电通量有变化? S (A) 将另一点电荷放在高斯面外 (B) 将另一点电荷放在高斯面内 q (C) 将中心处的点电荷在高斯面内移动 (D) 缩小高斯面的半径 T5-1-23图 24. 在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M的附近, 有
6、一面积为S的平面N要使通过N的电通量最大, 应使 (A) N面与M面平行 (B) N面与M面垂直 (C) N面的法线与M面的法线成45夹角 (D) N面的法线与M面的法线成30夹角 rr25. 高斯定理EdS=sqi, 说明静电场的性质是 e0 (A) 电场线是闭合曲线 (B) 库仑力是保守力 (C) 静电场是有源场 (D) 静电场是保守场 3 vv26. 根据高斯定理EdS=sqe0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仅由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决定 (B) 通过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正时面内必无负电荷 (C) 闭合曲面上各点的场强仅由面内的电荷决定 (D) 闭合曲面上各点的场强为零时,
7、 面内一定没有电荷 27. 电场中一高斯面S, 内有电荷q1、q2,S面外有电荷q3、q4关于高斯定理vvEdS=sqe0i, 正确的说法是 r (A) 积分号内E只是q1、q2共同激发的 r (B) 积分号内E是q1、q2、q3、q4共同激发的 r (C) 积分号内E只是q3、q4共同激发的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8. 高斯定理成立的条件是 (A) 均匀带电球面或均匀带电球体所产生的电场 (B)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产生的电场 (C) 高斯面的选取必须具有某些简单的对称性 (D) 任何静电场 29. 在任何静电场中, 任一闭合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是由 (A) 曲面内的电荷提供 (B) 曲面
8、外的电荷提供 (C) 曲面内的电荷和曲面外的电荷共同提供 (D) 电场强度的通量由曲面内的电荷和曲面外的电荷共同提供 r30. 关于高斯面上的场强E,下面说法哪一个对? r (A) 如果高斯面上E处处为零, 则该面内必无电荷 r (B) 如果高斯面内无电荷, 则高斯面上E处处为零 r (C) 如果高斯面内有电荷, 则高斯面上E处处不为零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斯面上的场强处处为零时, 通过该高斯面的电通量一定为零 (B) 高斯面上的场强处处为零时, 通过该高斯面的电通量不一定为零 (C) 高斯面内电荷代数和为零时, 高斯面上各点的场强一定为零 (D) 高斯
9、面内电荷代数和不为零时, 高斯面上各点的场强一定不为零 32. 闭合面S内有一点电荷Q, P为S面上一点, 若在S面外附近再放入一个点电荷q, 则 q (A) 通过S面的电通量改变, P点的场强不变 Q S (B) 通过S面的电通量不变, P点的场强改变 (C) 通过S面的电通量和P点的场强都不变 (D) 通过S面的电通量和P点的场强都改变 T5-1-32图 4 33. 两个同号的点电荷相距l, 要使它们的电势能增加一倍, 应该怎样移动点电荷? (A) 外力作功使点电荷间距离减小为l2 (B) 外力作功使点电荷间距离减小为l4 (C) 电场力作功使点电荷间距离增大为2 l (D) 电场力作功使
10、点电荷间距离增大为4 l 34. 将点电荷Q从无限远处移到相距为2l的点电荷和q的中点处, 则电势能的增加量为 (A) 0 (B) qQqQq (C) (D) 4e0l4e0l2e0l35. 当产生电场的全部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域时, 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 照这样的规定, 下述情况中电势能为正的是 (A) q在负点电荷的场中 (B) q在正点电荷的场中 (C) q在正点电荷的场中 (D) q在电偶极子连线中点 36. 下面关于某点电势正负的陈述中, 正确的是 (A) 电势的正负决定于试探电荷的正负 (B) 电势的正负决定于移动试探电荷时外力对试探电荷作功的正负 (C) 空间某点电势的正负是不确定
11、的, 可正可负, 决定于电势零点的选取 (D) 电势的正负决定于带电体的正负 37. 在下列情况中, 零电势可以选在无限远处的是 (A) 孤立带电球体的电势 (B) 无限大带电平板的电势 (C) 无限长带电直导线的电势 (D) 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体的电势 38. 由定义式UR=RrrEdl可知 (A) 对于有限带电体, 电势零点只能选在无穷远处 (B) 若选无限远处为电势零点, 则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正值 (C) 已知空间R点的E, 就可用此式算出R点的电势 (D) 已知R积分路径上的场强分布, 便可由此计算出R点的电势 39. 若将彼此远离的27滴具有相同半径并带有相同电荷的水滴聚集成一个大
12、水滴,此时大水滴的电势是小水滴电势的 (A) 54倍 (B) 27倍 (C) 81倍 (D) 9倍 40. 静电场中某点电势的数值等于 (A) 试验电荷q0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B) 单位试验电荷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C) 单位正电荷置于该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D) 把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到电势零点外力所做的功 41. 边长为a的正方体中心处放置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 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则在一个侧面中心处的电势为: a QQ (A) (B) 4e0a2e0aQ T5-1-41图 5 (C) Qe0a (D) Q8e0a42. 两个点电荷相距一定距离, 若这两个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电势为零
13、, 则这两个点电荷的带电情况为 (A) 电量相等, 符号相同 (B) 电量相等, 符号不同 (C) 电量不同, 符号相同 (D) 电量不等, 符号不同 43. 如图所示, 一带负电的油滴在两个带电的水平放置的大平行金属板之间保持稳定; 若油滴获得了附加的负电, 要维持油滴稳定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A) 使金属板互相靠近些 (B) 改变板上的电荷的正负极 (C) 使油滴离正电板远一些 (D) 减小两板之间的电势差 44. 在电场中有a、b两点, 在下述情况中b点电势较高的是 (A) 正电荷由a移到b时, 外力克服电场力作正功 (B) 正电荷由a移到b时, 电场力作正功 (C) 负电荷由a移到b时
14、, 外力克服电场力作正功 (D) 负电荷由a移到b时, 电场力作负功 T5-1-43图 45.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放置着均为正的点电荷q、2 q、和3 q , 三角形的边长为a, 若将正电荷Q从无穷远处移至三角形的中心点处, 所需做的功为 QqQqq (A) 3.4 (B) 1.7 a4e0ae0aQqQq3q2q (C) 2.6 (D) 3.4 e0ae0aT5-1-45图 rrrr (A) F=0,M=0 (B) F=0,M0 rrrr(C) F0,M=0 (D) F0,M0 46. 一电偶极子放在均匀电场中, 当电偶极矩的方向与场强方向 rr不一致时, 其所受合力F和力偶矩M分别
15、为 T5-1-46图 rp +qr -q E47. 相距为r1的两个电子, 在重力可忽略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到相距为r2 两电子系统在从相距为r1到相距为r2期间, 两电子系统的下列哪个量是不变的? (A) 动能总和 (B) 电势能总和 (C) 动量总和 (D) 电相互作用力 48. 已知一负电荷从T5-1-48图所示的电场中M点移到N点有人根据这个图得出下列几点结论,其中哪一点是正确的? (A) 电场强度EM EN; (B) 电势UM UN; M (C) 电势能WM 0 N 49. 关于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T5-1-48图 (A) 电势不变的空间, 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5章 静电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