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作业1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
2、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 B生后2个月 C生后3个月 D生后4个月 8设臵视崖装臵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 A吉布森和福克 B 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识记忆 C再认记忆 D 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
3、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 A皮亚杰 B吉布森和福克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进行思考 A动作 B表象 C语言 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二、判断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臵移动。 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 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 5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 6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7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8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 9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10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 11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 12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
5、年龄太大或太小。 13新生儿的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14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息综合。 15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再现出的恐惧也越少。 16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 17六个月以前的婴儿以内隐记忆为主。 18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19儿童的记忆以再认记忆为主。 20研究表明,出生后第一周内的婴儿不具有大小恒常性。 三、问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阐明学期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
6、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3、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4、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
7、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四、分析题 答: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 一、填空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 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 ,也
8、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 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 和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5.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 语素 、 词 、 句子。 6. 独词句的出现 和 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 、词汇、 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和社会因素 9. 语言观念是指人
9、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二、判断题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4.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5.“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6.“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 7.“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
10、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 8.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加以调整。 9.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10.语言是人类惟一的交际工具。 11.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2.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13.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14.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15.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臵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 16.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
11、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7.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8.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19.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 20.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2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24.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25.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
12、所以也是语音。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语言能力?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和各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
13、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
14、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 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 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
15、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6.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二,语
16、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 7.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 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这种理论这种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臵。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
17、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臵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8.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涉及到儿童接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发
18、展、心理素质的差异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 社会因素。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四、论述题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将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
19、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受到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彩。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
20、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和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2 一、填空题 1.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 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 言语发生阶段。 2.前语言
21、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 、前语言 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 学习“交际”规则 扩展交际功能。 4.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 的增加、 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 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5.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 、句子中 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6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提高 幼儿运
22、用语言的能力。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教育目标 来确定,还应该根据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和 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 二、判断题 1.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3.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 4.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 5.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6.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7.成人问“吃了没有”,
23、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8.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9.词汇量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而词类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词汇的质量。 10.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提出异议,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幼儿有了一定的语法意识。 11.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12.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订。 13.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1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电大 学前 儿童 发展心理学 形成 考核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2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