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业务基础理论全年教案.docx
《消防业务基础理论全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业务基础理论全年教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防业务基础理论全年教案时 间:x月x日 地 点:学习室 授课人:XXX 内 容: 第一章 业务基础理论 第一节 燃烧常识 一、 火灾的定义 火灾就是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按照燃烧对象、物质燃烧特性和火灾统计管理规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根据燃烧对象,可分为建筑火灾、露天火灾、交通运输火灾、山林与草原火灾等。依据物质燃烧特性,按照我国国家标准的规定,火灾划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定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
2、醉、乙醉、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等火灾。 二、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燃烧,俗称着火,系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苗和放烟的现象。 燃烧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剂和着火源。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2、助燃剂。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质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为助燃剂。助燃剂可分为氧和空气、其他助燃剂二大类。 3、着火源。指供给可燃物与助燃剂发生
3、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根据着火源的能量来源不同,着火源可分为: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核能等八种。 必须指出,只有在可燃物和助燃剂充足,着火源有足够的温度和热量,而且三者同时具备并互相作用时,才会发生燃烧。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或者三者没有互相作用,就不会发生燃烧。用“火三角”图可以形象地表达出这种关系。 三、燃烧过程 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 1、气体物质的燃烧 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叫扩散燃烧。这时喷出的气体一边与空气混合,一边燃烧,燃烧过程比较稳定,直到烧完为止,如果可燃气体与助燃气
4、体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遇到火源立即爆炸,这种燃烧叫动力燃烧。例如,液化石油罐气阀漏气时,泄漏出的气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遇到着火源,就会以爆炸的形式燃烧,俗称“爆燃”,然后在泄漏处形成稳定燃烧。 2、液体物质的燃烧 液体是一种流动性物质,没有一定形状,挥发性强。不少可燃或易燃液体在正常情况下,其液面上漂浮着一定浓度 的蒸气,遇到着火源即可燃烧。易燃和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气体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称蒸发燃烧。其燃烧速度取决于液体的蒸发速度,而蒸发速度又取决于接受的热量。因此接受热量越多,气体蒸发量越大,燃烧速度越快。 3、固体物质的燃烧 固
5、体是有一定形状的物质。它的化学结构比较紧凑,在常温下,都能以固态存在。由于固体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时情况也不一样。有的固体可以直接受热分解蒸发,生成气体,发生燃烧。有的固体受热后先熔化为液体,然后气化燃烧。如硫、磷等就是这样燃烧的。名种固体物质的溶点和受热分解的温度也不一样,熔点和分解温度比较低的物质容易发生燃烧。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概念 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物质,这种燃烧叫完全燃烧。 凡是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物质,这种燃烧叫做不完全燃烧。 燃烧完全与否,不仅与空气供给量有关,而且与其同可燃物扩散混合的均匀程度有关,同时还与可燃物的化学组成有关
6、。如空气供给充足,并与可燃物混合非常均匀,则出现完全燃烧,反之,会出同不完全燃烧。 2、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的影响 物质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叫燃烧产物。其中扩散 空气中能被人们看到云雾状燃烧产物,称为烟雾。烟雾中常含有一些燃烧后生成的微粒。物质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物质叫完全燃烧产物;物质不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物质,叫不完全燃烧产物。 在火场上,燃烧产物大部分以气体状态出现,但也有一些呈固态,例如碳的颗粒和燃烧残渣等。 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有很大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有利的方面 1在一定条件下有阻燃作用。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不燃的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如
7、果是封闭空间火灾,随着这些惰性物质的增加,就能相对减少空气中氧的浓度,燃烧速度也会减慢。如果能关闭通风的门窗、孔洞,就会使燃烧减缓,以致停止。 2为火情侦察提供参考依据。不同的物质燃烧,不同的燃烧温度,在不同的风向条件下,烟的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根据烟的这些特性征,火场侦察人员可以判断燃烧物质、火灾发展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在火场上,烟雾的流动方向往往是火势发展方向。因此,可以根据烟雾的流动方向和温度、浓度来寻找火源。 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不利的文面 1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燃烧产生的大量的烟和气体,其中不少是有毒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氯化氢等,对人体有麻醉、窒息、刺激等作用。这
8、些燃烧产物妨碍火场上被困人员和灭火人员的正常呼吸,严重时导致中毒、窒息,甚至有生命危险。 1 2会使人员受伤。燃烧产物中的烟气,包括水蒸气,载有大量的热,人在这种高温、湿热环境中极易被烫伤。 3影响视线。燃烧产生大量烟雾,使能见度大大降低。人在浓烟中往往辨不清方向,给灭火工作、人员疏散带来困难。 4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不完全燃烧产物中的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能继续燃烧或发生爆炸;燃烧产物有很高的热能,会因对流或热辐射引起新的火点,甚至引起火场上可燃物迅速着火而起轰燃。 火焰及燃烧温度 1、火焰 燃烧过程中有两种形式:火焰型和无火焰型。可燃气体和液体只发生火焰型燃烧。在些因态物质,如木材、纸
9、张、稻草等,则存在两种燃烧形式。例如一根火柴燃烧时,开始是火焰型燃烧,然后火焰型和无火焰型燃烧同时出现,在熄灭前只是无火焰型燃烧,而香烟、焦炭被点燃后,仅在炽热的状态下燃烧,没有火焰。 2、燃烧温度 物质燃烧时,都能放出热量。这些热量被消耗于加热燃烧产物,并向周围扩散。可燃物质的发热量,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温度。 燃烧温度是指燃烧产物被加热的温度。就火焰型燃烧来说,由于热量是从物质燃烧的火焰中放出来的,因而火焰温度就是燃烧温度。物质的燃烧温度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和发生燃烧的条件,主要是氧化剂的供应强度。例如,石油的燃烧温度为1100,汽油为1200,柴油700-1030。 时 间:x月x日 地
10、 点:学习室 授课人:XXX 内 容: 四、燃烧类型 燃烧有许多种类型,主要是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等。掌握这些燃烧类型的基本概念和有关知识,对于了解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和预防、扑救火灾是十分必要的。 闪燃与闪点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液态可燃物质表面会产生蒸气,部分固态可燃物也因蒸发、升华或分解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这些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而形成可燃气体,当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称为闪燃。引起液体闪燃的最低温度为闪点,它也是爆炸温度下限。 闪燃虽是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但闪燃是液体、固体可燃物发生火灾的危险信号。因此,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根据液体的闪点,可将能燃
11、烧的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三类: 甲类:是指闪点在28以下的液体物质,如汽油、笨、乙醇等; 乙类:是指闪点在2860之间的液体物质,如煤油、松节油等; 丙类:指闪点在60以上的液体,如柴油、桐油、润滑油等; 闪点低于或等于45的液态物质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叫可燃液体。 着火 可燃物质在与空气共存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引起燃烧,并在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 可燃物质没有达到燃点时,是不会着火的。可燃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以鉴别其火灾危险程度。 自燃 自燃是物质不用明火点燃就能
12、够自发着火燃烧的现象。根据热的来源不同,物质的自燃可分为两种:一是自热燃烧,二是受热自燃。 四)爆炸 常见的爆炸有两种: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1、物理性爆炸 由于热作用,液体变为气体或蒸气,使体积膨胀,压力急剧增高,大大超过容器本身的极限强度而发生的爆炸,称为物理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成份没有发生变化。有些物理性爆炸能间接地引发火灾。 2、化学性爆炸 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伴有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份均发生了变化。化学性爆炸能产生高温、高压,能够直接造成火灾。按照传播速度,化学性爆炸可分为爆燃和爆
13、震。 爆燃传播速度为每秒数十米至百米。爆燃时压力不剧增,没有爆炸声。 爆炸的传播速度为每秒数百米至千米,爆炸时在爆炸地点能引起压力剧增,有震耳的响声。 爆震亦称爆轰。它以冲击波的形式向外传播,速度每秒可达一千米以上。这种爆炸的特点是具有突然升起的极高压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五、燃烧条件在消防中的利用 防火措施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同时产生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防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措施包括: 1、控制可燃物。以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的材料。 2、隔绝空气。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的设备中进行。 3、消除着火源。如隔离、控温、接地、避雷、
14、安装防爆灯等。 4、阻止火势蔓延。在建筑物之间筑防火墙、设防火间距,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灾扩大。 灭火方法 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或使燃烧反应的游离基消失。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现行的灭火基本方法有四种: 1、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火场上的破拆就属于这种方法。 2 2、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泡沫灭火的主要作用就是窒息。 3、冷却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这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
15、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点。水就是一种具有很好冷却效果的灭火剂。 4、抑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卤代烷灭火剂和干粉具有抑制灭火作用。 时 间:x月x日 地 点:学习室 授课人:XXX 内 容: 六、化学危险品的特性及分类 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物品在运输、装卸、生产、使用、储存、保管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事故的化学物品,统称为化学危险物品。目前常见的用途较广的约有2200余种。化学危险物品基本上是按照“危险货物分类和
16、品名编号”分类及参考“危险货物品名表”命名的。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 腐蚀品 第9类 杂类。 爆炸品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作机械功的过程。 爆炸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形式。物理爆炸是由物理原因所引起的爆炸。 1、特性 (1) 爆炸性 爆炸物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的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开去
17、,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和产生巨大的压力而引起爆炸。 爆炸物品爆炸与气体混合物爆炸或粉尘爆炸有所不同,前者具备化学爆炸的三个特点,破坏力很大,后者虽然同样放同气体产物、产生热量,但相对来说要少,且爆炸速度也比较慢,破坏力比爆炸物品小些。 敏感度 各种爆炸物品的爆炸,除由于本身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决定它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外,如果没有必要的外界作用,爆炸是不会发生的,也就是说,作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要外界提供给它一定的能量起爆能。不同的炸药所需的起爆能也不同。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 2、分类 爆炸物品的分类方法很多,本书按爆炸品的性质和用途,将爆炸品分为4类: 点火器材 起
18、爆器材 炸药和爆炸性药品 其他爆炸物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1、特性 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炸,特别是液化气体装行太满时尤其危险,应严禁超量灌装,并防止钢瓶受热。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不允许泄漏,其原因除剧毒、易燃外,还因有些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油脂等可燃物在高压纯氧的冲击下极易起火燃烧,甚至爆炸。 多数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比空气重,泄漏后往往沉积于低洼处,不易散发,会增加危险性。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具有爆炸外,还具有易燃性、助燃性、毒害性、窒息性等性质,在受热、撞击、震动等外界作用下均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等事故。 2
19、、分类 根据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性质,分为3类: 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有毒气体 易燃液体 1、特性 高度易燃性 易燃液体的主要特性是具有高度易燃性,这类物品非常容易燃烧。 易爆性 3 易燃液体挥发性大,当盛放易燃液体的的容器有其种破损或不密封时,挥发出来的易燃蒸气扩散到存放或运载该物品的库房或车箱的整个车间,与空气混合,当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即达到爆炸极限时。 明火或火花即能引起燃烧爆炸, 高度流动扩散性 易燃液体的粘度一般都很小,不仅本身极易流动,还因渗透、浸润及毛细现象等作用,即使容器只有极细的微裂纹,易燃液体也会渗出容器壁外,扩大其表面积,并源源不断的挥发,使空气中的易燃液体蒸气气浓度增高,从
20、而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受热膨胀性 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受热后体积容易膨胀,同时其蒸气压亦随之升高,从而使密封容器中内部压力增大,造成“鼓桶”,甚至爆裂,在容器爆炸时会产生火花而引起燃烧爆炸。因此,易燃液体应避热存放;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5%以上的空隙,不可灌满。 忌氧化剂和酸 易燃液体与氧化剂或有氧化性的酸类接触,能发生剧裂反应而引起燃烧爆炸。因此,易燃液体不得与氧化剂及有氧化性的酸类混储混运。 毒性 大多数易燃液体及其蒸气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例如,甲醉、苯、二硫化碳等,不但吸入蒸气会中毒,有的经皮肤吸收也会造成中毒事故。应注意加以防护。 2、分类 易燃液体按闪点的高低分为3类:
21、低闪点液体 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汽油、乙醚等。 中闪点液体 闪点在18至低于23的液体,如苯、乙醇等 高闪点液体 闪点有23至16的液体,如乙二醇二乙醚、松节油等。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时 间:x月x日 地 点:学习室 授课人:XXX 内 容: 放射性物品 凡能自发、不断的放出,人们感觉器官不能察觉到的射线的物品,称为放射性物品。 1、特性 具有放射性。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可分为四种:射线,也叫甲种射线;射线,也叫乙种射线;射线,也叫丙种射线;还有中子流。但是各种放射性物品放出和射线种类和强度不尽一致。 如果射线从人体外部照射时,、射线和中子流对人的危害很大,剂量大时易使人患
22、按物理形态分类 1)固体放射性物品:如钴60、独居石等; 2)粉末状放射性物品:如夜光粉、铈钠复盐等; 3)液体放射性物品:如发光剂、医用同位素制剂磷酸二氢钠-P32等; 4)晶粒状放射性物品:如硝酸钍等; 5)气体放射性物品:如氪85、氩41等; 按放出的射线类型分类 1)放出、射线和放射性物品:如镭226; 2)放出、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天然铀; 3)放出、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如钴60 4)放出中子流的放射性物品:如镭-铍中子流,钋-铍中子流等。 腐蚀品 在化学危险物品中,腐蚀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很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动植物机体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这类物品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动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防 业务 基础理论 全年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1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