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十大问题,教师也能教好自己的孩子.docx
《注意十大问题,教师也能教好自己的孩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意十大问题,教师也能教好自己的孩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注意十大问题,教师也能教好自己的孩子注意“十大问题”,教师也能教好自己的孩子 注意“十大问题”,教师也能教好自己的孩子 曾听一个专家的报告,他说经过数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城市里的中小学教师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并不多,即便是十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子女能成为杰出人才的比例要大大低于其它知识分子阶层。他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给予子女的优势不多,他们的子女往往不能从教师型父母那儿获得多少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个结论是不是跟我们以前的想法不大一样呢? 在我与周围的教师交流后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十分惊心的事实。教师自己的子女能成为优秀人才的不是没有,而是少得很。更奇怪的是,这些优
2、秀的孩子还相对集中在父母是教研工作人员或学校行政的范围里,而真正一线教师的孩子实不多见。为什么会这样?有人归因于一线教师生存压力大,工作量过大,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令自己的孩子处于竞争的弱势。我与许多同行交流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家庭教育的问题远不是压力大、工作量大这么简单的因素所致,而是身为教师本身对教育自己的子女存在许多的盲区。 鉴于此,教师需要认真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因为教师家庭教育的优势与隐患都与教师的职业有关。我以为身为教师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注意十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教师回到家里立即转变角色,不做老师而要做孩子的朋友。 教师大多数是管理主义者,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与
3、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管理;而教育不是管理,而是互相影响和沟通,就如孔子那样,与学生一块生活,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如苏格拉底一样,跟学生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创设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氛围。 教师在学校常常是学生的管理者,在学生面前比较庄重、严肃,在家里仍习惯性地做权威、当老师,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教师在学校要严格履行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回家后应该立即转变角色,变成一个温柔贤惠的好妈妈、开朗爱玩的好爸爸,要做孩子的朋友。 为什么要变换角色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学校要面对很多老师,会产生一些紧张的情绪,回到家里孩子需要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可是如果你回到家里仍然以教师的面孔出现,孩子的紧
4、张情绪就得不到排解,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就会使孩子的大脑发育、心理发育受到影响。 一位上初一的学生对我说:“我觉得当老师的孩子很可怜。比如我,我妈在学校做老师做惯了,在我面前也还是老师那副脸孔,不是指责就是教训,我真是够惨的,在学校当学生,在家里还要当学生!”所以说,教师一定要把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分开,要回到生活中去。 海伦是一所私立学校的外籍老师,她有两个可爱的孩子12岁的汤姆和8岁的艾里克斯,都在她所授教的学校里上学。海伦说:“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一定和孩子们在一起,听他们讲一些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老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只要你回归到家长这个角色中来就行了。” 师生关系不要移植到家庭中,如果孩子
5、永远不敢跟你唱反调,什么实话都不跟你说,那就非常危险了,等到孩子闯了大祸就晚了。当然在特别重大的事情上,该权威就得权威,尤其是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的时候,一些事情还是需要你来决定的。 第二,教师规律、清静的生活可能造成孩子缺乏应变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的生活方式较稳定、且清静。这种生活方式对孩子学习是最有益的,所以教师的孩子“问题生”占的比例很少,要有的话也是“心理问题生”。 但是,这种稳定、规律、清静的生活,对孩子来说也有害处,可能会造成孩子应变能力的缺乏。因为一旦生活不规律以后,孩子就难于适应了,他们在家呆惯了,很多教师的孩子害怕挑战性的活动和生活,生存能力差。 我们做教师的家长要避免把孩
6、子的生活搞得太文静、太规律、太清静,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较为激烈的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等,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提高机体的运动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也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实际的困难,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的过程。以免将来真的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教师的孩子吃大亏。 第三,教师社交狭窄或人脉资源贫乏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人格。 教师人际交往的圈子小,不爱串门,这使得孩子避免了接触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反过来看,教师的生活圈相对狭窄,对社会的接触面也相对少,虽然面对来自各个阶层的家长,但毕竟有距离感,多是止于表面的交
7、流。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能习惯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碍,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子女,会有很大的制约。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社会活动内容少,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使他不了解除知识分子之外的其他人是怎么生活的,孩子的视野也会相对窄小。所以,大多数普通的教师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个性上都显得小心谨慎,缺少敢闯敢拼的大气。 教师要改变这种状态,一定从自身做起,要关注时代的走向,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了解现实的不同层面,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知力。寒暑假,可以带孩子外出走动,增强孩子的阅历,还要鼓励孩子多跟不同层面的人
8、交往,要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主张。周末,可以创造各种条件拓展孩子的视野,带孩子郊游、上兴趣班、去福利院做义工,专注地研究某种动植物,到大街小巷寻找城市发展的足迹等等,这些有益的活动,只要鼓励孩子坚持做一两样,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处世的情怀,会增强孩子主动跟人交流的愿望,提高孩子感受实践之美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第四、教师虽是教育的内行,但不要试图包办孩子的人生。 虽然教师的交际圈子小,但在教育口是有人脉的,所以社会上“上学难”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就不存在了。但就孩子是否应该在自己教书的学校上学的问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孩子小一些时有同事照顾可能挺好,孩子大一些了可以跟孩
9、子具体分析利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教育专家建议最好别把孩子放在自己教书的学校。孩子在自己教书的学校,势必得到同事的照顾,孩子各方面都会顺风顺水,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另外,当孩子升学之后没有同事的照顾了又该怎么办呢?因此,尽量少包办,尊重孩子自己的意志。 教师是教育的内行,可以少犯很多外行常犯的低级错误,可以自己辅导孩子的功课。不过,辅导孩子要把握好度,你要辅导惯了,到了孩子离开你不会学习的地步就非常麻烦了! 教师千万别自以为是,总给自己孩子包办、设计前程。有句话叫“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很容易产生误导,事实上,不少教师还没有塑造好自己呢,就不要那么自信地说能塑造好自己的孩子了!
10、教师能帮孩子认识自我,然后实现自我,但是千万不要认为,按你的计划做,孩子就能塑造成你心目中的样子,毕竟孩子不是机器。 第五,教师单纯强调品德教育,可能让孩子认不清社会现实。 教师家庭的道德氛围普遍比较好,所以孩子容易养成好品德,但存在另一个问题,孩子的一些心理问题,被教师误认为是品德问题。教师习惯以听话、乖巧做为衡量学生德养的一条重要尺规,把不听教、言行不合常规的孩子视作后进生。长期的职业习性,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定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像班上某个特别难教的孩子一样最终成为差或坏的学生,甚至有时会把差生的缺点投射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比如某位教师曾今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两个爱“打架”“偷东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意 大问题 教师 也能教好 自己 孩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1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