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四年级作文与阅读训练.docx
《沪教四年级作文与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四年级作文与阅读训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沪教四年级作文与阅读训练第一讲 审题构思 有些同学看了作文题目就动笔写,可写写就写不下去了,心里乱糟糟的,怎么办? 写作文时,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动笔写。因为你没有明白题意,没有怎么写的思路,心里没数,当然会写不下去,而且心里乱糟糟的了。那怎么办呢? 一、审清题意,抓住“题眼”,知道体裁和写什么。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题目都不清楚,那太盲目了,当然写不好。 读题目,解意思,找“题眼”看题目有几个词?都是什么意思?哪个词是最主要的?根据题目,想写什么?比如:一个刻苦学习的人题目中共有“一个”、“刻苦”、“学习的”、“人是要写的人物:这样四个词。其中“刻苦”最主要,说明“学习”的特
2、点和程度。那“刻苦”就是“题眼”。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的是“刻苦学习的”“一个人”,也就是“谁?”“怎样刻苦学习的?” 读题目,辨体裁,选材料。 理解了题目睥意思,就要通过审题,弄清文章是什么体裁?是写“人”,是写“事”还是“状物”的?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中的“人”,一个字就告诉我们是写人的记叙文。如果记一件刻苦学习事这里“的事”告诉我们是写事的记叙文。那如果题目中没有“人”和“事”这样的词,怎么办?比如我心中的榜样、第一次学会做饭这两个题目: 我心中的榜样这里的“榜样”是什么?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人”,由此,不就可以判断是写人的体裁吗? 第一次学会做饭这里的“做饭”是一件家务事,而是“第一次学会”,
3、这里就是说学做饭的事,因此是写事的记叙文。 那为什么非要分清“写人”还是“写事”呢?这是因为这两种不同的体裁在写法思路上根本不同。“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外貌、品质、性格特点,然后用事例来说明。而“写事”则完全不同,它不是从人物外貌、品格特点入手,而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考虑,也就是从事情的起因写起。所以,不分清这两种体裁,是不是没法写呀! 二、列写作提纲,确定写作顺序与方法 题目审清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要考虑“怎样写”的问题了。怎样写,就是用什么顺序、方法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那就要列出“写作提纲”也叫“写作思路”“布局谋篇”。有了这个提
4、纲思路,写起作文来,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了。写完上段,就会按列出的提纲,去写下一段。考试时,可以把这个书面提纲思路记在心里,刻在头号脑中,这也叫“腹稿”。 提纲怎么列呢?可以分两大部分:写什么?怎样写?在“怎样写”,先说明“用什么顺序写”也就是“顺叙”、“概括具体”“总分总”等。然后,再说“分几大段”?每段用一句简炼的话做为“段意”;同时,要确定哪段是重点段?重点段又可以分几小段?每小段写什么?比如: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 写什么? 我想写小时候打坏邻居家玻璃后逃跑并跟妈妈说谎的一件事,说明自己不诚实,表达了十分后悔的心情。 怎样写? 用倒叙的方法写,全文共分四大段: 第一段:写我现在回想起小时候打碎
5、邻居家下班逃跑那件事,心里就十分后悔。 第二段:写我和小伙伴在楼下踢球,玩得很开心。 第三段:写我踢球不小心弄坏了邻居家的下班逃跑了。是重点段,分两小段: 1、写我不小心,把球踢到邻居家的下班上,玻璃碎了。 2、写我很害怕,逃跑了,还跟妈妈说谎。 第四段:结果邻居家自己上了新玻璃。这件事让我后悔不己,我要道歉。有了这样的详细的提纲思路,心里有数了吧?写起来,心里还乱糟糟吗?再如: 我最敬佩的人 一、写什么? 我想通过我们班王小乐送迷路小孩回家而耽误了自己去参加乐器比赛的事,说明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 二、怎样写? 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全文共分两大段: 第一段:概括王小
6、乐的外貌、性格和他具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第二段:写王小乐送迷路小孩回家这件事,来说明他助人为乐。是重点段,可分三小段: 1、写星期天早上王小乐,背着小提琴准备去少年宫参加乐器比赛,发现了一个迷路的小孩。 2、王小乐询问并送小孩回家。 3、写王小乐没赶上乐器比赛,但他不后悔。 总之,审清题目,构思好作文提纲,写作文就有了遵循了。好比是建筑一座大楼,必须先绘好设计图纸,然后再按图纸施工一样,明白了吗? 第二讲 选择材料 写作文时,不是找不到材料,就是材料很多,不知道用哪个,怎么办? 写文章需要材料,就如同做饭用的米面。“巧妇难做无米之炊”那作文能力水平再强再高的人,如果没有写作材料,也同样不能成
7、文。可见,作文材料有多重要。但是,随便拿来一个材料就写,那也不行,因为“材料”要“量身订做”,要依据题目要求而定。所以,选择恰当的作文材料至关重要。这就要首先对材料有足够的认识。 一、善于积累材料,以备选用。 写作文的材料不能像变戏法似的,要什么就立刻有什么,也不是不论什么题目,都用一个材料,一个材料不可能是万能的。这就需要有很多材料储备在你的脑海中,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作文的“材料库”。只要日积月累,你的“材料库”就会逐渐丰满起来。那么,这些材料从何而来? 1、生活中积累。 平时,在你的校园、家庭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有趣的、惊喜的、难忘的、伤心的事,总会让你有喜、怒、哀、乐、忧、思、愤、感的感
8、受,记在你的日记上 2、观察中积累。对于感举的人、事、物、景,千万不要一看了之,记下来 3、活动中积累。凡是参加学校、社会、家庭等各种活动,包括公益活动、娱乐活动,班队活动等,记下来。 4、阅读中积累。在你阅读许多书籍文章,或观看电视电影节目后,除了积累一些优美语言片断之外,还可以多记忆一些书刊影视节目中的故事内容情节,以此开拓自己的思路,扩大视野,以备联想、改编、“借用”这些材料。 5、自我体验积累。这很重要。一个人只有自己亲身做过以后,才最有体验和感受。无论是大事小情,无论是成功的、失败的、高兴的、后悔的、淘气的、悲伤的都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哪怕是一次“玩”,也很有意义。因为,玩,有玩法、规
9、则、要求,有玩的过程表现,有输有赢、有技巧、有斗智比拼,玩中体验乐趣,在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小事大理。比如,下面有七个题目,都是写“玩”,但从材料上,从文章落脚点却各有不同: 我最喜欢玩的游戏;玩;“玩”的乐趣;“玩”的奥妙;对“玩”的感悟;“玩”的输与赢;“玩”斗智 对于材料的积累途径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都是不可多得的“材料”,虽然不一定马上都能用得上,但是,积累得越多,越有好处,什么时候需要哪方面的材料,只要打开日记本“材料库”,或打开心中记忆之门,便可随手擒来,那多方便呀!你一定不会发愁“没有材料”可写了。 二、学会选择材料,比较筛选。 由于你平日
10、注意了对材料的积累,所以准备了很多很多材料,可是到了写作文时,却又不知选哪个材料了,这怎么办?老师告诉你,学会“选择”呀! 1、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材料。 这是最主要的一个选择方法。要在审清题意之后,思考什么材料合适。比如:身边小事。题目要求写一件“小”事,而且是发生在“身边”的。那你看下面有五个材料,哪个最合适 ? 解放军王叔叔在抗洪抢险中累晕了; 妈妈单位的王阿姨为抢救伤员累倒了; 五年二班李乐同学拾金不昧; 我班李小乐修理坏桌椅; 妈妈照顾年迈的奶奶废寝忘食。 和是你身边的事吗?“抗洪抢险是”是“小”事吗?显然都不是,不能选!“五年二班李乐拾金不昧”是“小事”,但跟你不一个班,不能算“身边”
11、,不行。、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很明显,这两个材料符合题目要求,都可以。那就看你对这两件事,哪件知道得最多,感受最深,就确定哪一个。 2、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材料。 我们写任何一篇文章,总得要通过写什么来说明点什么,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中心思想,也就是选择材料的依据。比如:下面有两个中心,请你思考,该怎样选择材料? A、通过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的令人震惊的一幕,说明人们不该丧失起码的文明道德,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之情。 B、通过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令人感动的一幕,说明人们应该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表达了自己感动敬佩之情。 这两个中心,一个是“令人震惊”,一个是“令人感动”;一个是“丧失道德”
12、,一个是“助人为乐”;一个是“愤怒”之情,一个是“感动敬佩之情”;很显然,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事件,“A”肯定要选令人意想不到,震动惊讶的反面事例。如:“撞了老年人不去医院反而训斥”、“冒充乞丐街头行乞”、“公共场所打架斗殴”、“街头欺侮戏耍弱智人”等。而“B”则要选择与“A”恰恰相反的事例,而且是“助人为乐”的事。 3、在比较中筛选,让材料健康、典型。 有时,文章题目要求的事例很多,哪个都行,这就要在众多的材料中,有目的地进行比较、筛选了。选什么样的呢? 有积极意义的,健康不消极。 新鲜的、不俗气;不老生常谈或别人学写过的; 能反映或说明道理比较深刻的; 对材料的全过程熟悉,掌握情节多的,有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作文 阅读 训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16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