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上浮原因分析[1].docx
《污泥上浮原因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泥上浮原因分析[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污泥上浮原因分析1一、污泥上浮的原因分析 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各种废水的运行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怕曝气池活性污泥致毒、活性受到抑制产生的微生物性质和类群的改变,有些微生物的过量增长形成泡沫或浮渣,以及运行时机械应力、挟裹气论等出现活性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上浮污泥随处理水流失,不仅增加了出水的悬浮物固体量,使出水水质严重恶化。从而大大降低了活性污泥的活性和数量。 引起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进水水质有过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和油脂类化合物; 2)、PH值的被动,当PH值的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絮凝作用下降,形起活性污泥脱絮; 3)、碱度的偏高,由于进水碱性而调PH值,
2、虽具中和碱性物质,但也产生了盐,盐溶液浓度增大形成渗透压发生突变,就会使其细胞脱水而死或胀破而亡而工程经验当活性污泥反应池内碱度超过通常数倍时,多时情况下就会发生污泥上浮; 4)、温度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影响幅度。一般好氧活性污泥适宜温度范围在15-35,超过45大部分活性污泥就要残废而上浮; 5)、致毒性底物包括CODcr浓度骤然升高、含酚及其衍生物,醇、醛和某些有机酚、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过高等; 6)、Do过高,短期内污泥活性可能很好,因为新陈代谢快,有机物分解也块,但时间一久,污泥被打得又轻又碎,象雾花片似风飘满池面,随水流走。 Do甚低,污泥缺氧呈灰色,若缺氧过久则呈黑色,并常常有
3、小气泡; 7)、反硝化引起的污泥上浮,当废水中总氮或氨氮高时,在适宜条件下可被硝酸菌和亚硝酸菌氧化为NO3-,如二沉池厌氧,NO3-就会还原为N2,N2被活性污泥絮凝体所吸附,使得活性污泥比重200并继续上升时,称为污泥膨胀 丝状菌繁殖引起的膨胀 原因:污泥中丝状菌过渡增长繁殖的结果,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细菌分泌的外酶通过丝状菌的架桥作用将千万个细菌凝结成菌胶团吸附有机物形成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但当丝状菌大量生长繁殖,活性菌胶团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大量絮体而漂浮于水面,难于沉降。这种现象称为丝状菌繁殖膨胀。 丝状菌增长过快的原因: a、溶解氧过低,2毫克/L。 3) 沉淀池内的污泥应及时排出
4、或回流, 防止其发生厌氧现象。若发生厌氧现象, - 7 - 产生的各种气体吸附在污泥上,也会使污泥上浮, 沉降性能变差。而、且发生厌氧的污泥回流也会引发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这种情况时除排泥和清除沉淀池内的死角,、并缩短污泥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外,、 还应提高曝气池DO值, 使出入沉淀池的水保持较的溶解氧,或者在污泥回流进入生化池前曝气再生。如左图所示。 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如果污泥膨胀现象仍得不到控制,就得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下面针对几中常见的工艺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方法,供污水处理工作者参考。 A. 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 目前国内对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通常采用中等负荷,而在实际中人们从经济角度考虑总是采
5、用较高的负荷,所以高负荷下的污泥膨胀在中国具体较为广泛的意义。在高负荷情况下,最常见的是DO不足,所以先采取提高气水比,强化曝气,在推流式曝气池内首端采用射流曝气等方式,观察一段时间,找出问题的所在。 如果在以上措施采取后一段时间情况仍无好转,则可考虑在曝气池头部加设软填料。这一部份对于有机酸去除率很高,从而去除丝状菌的生长促进因素,帮助絮状菌生长。这个方法比较有效,但造价较高,且对以后的维修管理造成不便。或者在曝气池前设置一个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5min的选择器,一般能很有效的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对于间歇式进水的SBR工艺来说,反应器本身是完全混合式的,而且在时间上其污染物的基质就存在浓度梯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泥 上浮 原因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1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