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发生意外的穴位介绍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发生意外的穴位介绍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易发生意外的穴位介绍之易发生意外的穴位介绍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易发生意外的穴位简称意外穴,亦有称危险穴。是指全身经穴和经外穴中易于发生意外事故的穴位。这些穴位一般有以下特点: 其一,易发生意外的穴位于多分布于头面颈项、胸背腰腹,特别以眼区、颈项、胸背最为集中。与穴位于的解剖特点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这些穴区的下面有重要的内脏、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 其二,导致这些穴位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多由于医者刺灸不当。 其三,易发生意外的穴位最常见的意外多是针刺所引起的,且以物理损伤中的机械损伤为主。 实际上,造成针灸意外事故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有穴区本身的解剖因素,也有针灸
2、工具、患者体质等等因素,从这一角度说,遍布全身的每一个穴位都有可能出现针灸意外事故,须引起警惕。 65陶道 (Taodao) DU13 督脉 在背部,当后下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腱,棘上、棘间韧带。血管分布:第1肋间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神经分布:第1胸神经。本穴深部为胸、节段水平,正处于颈膨大部。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腱棘上、棘间韧带。 直刺0.51寸。先直刺针入0.20.3寸;再略向上刺入0.50.8寸。或向下斜刺1.01.2寸。 针刺深度 本穴不可深刺,直刺进针在1寸以内,以免损伤脊髓。 针刺方向 同大椎穴。 66大杼 (Dazhu) BL
3、11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面为最长肌。血管分布:第1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1胸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长肌。 斜刺0.51.2寸。 针刺深度 不可深刺,以免损伤肺脏。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6.5cm(2.2寸)左右,仅供参考。 针刺方向 宜向脊椎方向成4560角斜刺。 67风门 (Fengmen) BL12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2 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血管分布:第2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2、3胸神经。
4、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腱膜竖脊肌。 向内斜刺0.50.8寸。 针刺深度 该穴区深面及外侧肌肉较薄,直刺或向斜刺,可经肋间隙刺穿胸壁,刺伤肺脏,造成气胸。故深度不宜超过1寸。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5.8cm(1.6寸)左右,仅供参考。 针刺方向 该穴内侧肌肉丰富,故向内斜刺较安全。刺法同大杼穴。 68肺俞 BL13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骶棘肌。血管分布:第3 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3或第4胸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向内斜向脊柱刺入0.51寸。 针刺深度 经测量成年人
5、的肺俞穴从体表至胸腔体壁,厚度约为4.3cm(1.4寸)左右,该穴深部有肺脏,故不可深刺。 针刺方向 垂直方向深刺,一般不可超过0.5寸。否则针尖可通过肋间肌,穿透胸膜壁层、胸膜腔伤及肺脏,造成气胸。宜向脊柱方向斜刺成4560角斜刺。 *图 69厥阴俞 BL 14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4 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深面为骶棘肌。血管分布:第4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4、5胸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向内斜刺0.51寸。 同肺俞穴。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4.0cm(约1.3寸)左右,供参考。 70膏肓 BL43 足太阳
6、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深面为髂肋肌。血管分布:第4肋间动、静脉,颈横动脉分支。神经分布:第3、4胸神经分支,深层为肩胛背神经,最深面为第4肋间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髂肋肌。 向内斜刺0.50.8寸。 针刺深度 不可深刺,以免发生气胸。 针刺方向 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71心俞 BL15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菱形肌、骶棘肌。血管分布:第5肋间动、动脉。神经分布:第5或第6胸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向内斜刺1.21.5
7、寸。 针刺深度 该穴深面有肺脏,故不可深刺,直刺以0.8寸以内为安全。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5cm(1.2寸)左右,供参考。 针刺方向 向脊柱方向成4560角斜刺较为安全,针尖向外斜刺则可刺伤肺。引发气胸,也可刺伤心脏。因背部肌肉距心脏较远,中间隔肺,但如针刺较深亦可发生,即同时也造成了心肺的损伤,后果严重。作者经验:针刺时应使用押手,使针体能按要求的方向行进,一直至针尖触及硬物,表明已近脊椎,此时最为安全。 72督俞 BL16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背阔肌肌腱、骶脊肌。血管分布;第6肋间动脉、静脉分支。神经分布:第5、6
8、胸神经分支,深面为第6肋间神经干。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斜刺1.21.5寸。 针刺深度与方向同心俞。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3cm(1.1寸)左右,供参考。 73膈俞 BL 17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斜方肌下缘,背阔肌、骶棘肌。血管分布:第7肋动、静脉分支。神经分布:第7或第8胸神经分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向内斜刺0.50.8寸。 针刺深度与方向同心俞。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cm(1寸)左右,供参考。 74膈关 BL 46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9、。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髂肋肌。血管分布:第7肋间动、静脉分支。神经分布:第6、7胸神经分支,深面为第7肋间神经干。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髂肋肌。 斜刺0.50.8寸。 针刺深度 不可深刺,以免刺伤内脏,特别是针刺左膈关穴,更易刺伤心脏,必须小心谨慎。 针刺方向 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75 肝俞 BL18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骶棘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分布:第9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9、10胸神经分支,深层为第9胸神经外侧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向内斜刺0.50.8寸。 针刺深
10、度 不可深刺,否则可刺伤肺脏。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2cm(1.1寸)左右,供参考。 针刺方向 一般不宜直刺,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76胆俞 BL 19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骶脊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分布:第10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10胸神经分支,深层为第10胸神经外侧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向内斜刺0.50.8寸。 针刺深度与方向同心俞。不可深刺,以免引起气胸。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2cm(1.1寸)左右,供参考。 77阳纲 BL48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10胸
11、椎棘突下,旁开3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髂肋肌。血管分布:第10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9、10胸神经分支,深层为第10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深层为第10胸神经干。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髂肋肌。 斜刺0.50.8寸。可灸。 针刺深度 不可深刺,患者作中度呼吸时,肺下缘浮动较大,深刺可刺伤肺,引起气胸。肺气肿病人更应注意。 针刺方向 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78脾俞 BL20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骶棘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分布:第11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10胸神经分支,深层为第15胸神经外侧支。
12、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 向内斜刺0.50.8寸。 针刺深度 穴位深层及外侧肌肉较薄,直刺或向外斜刺,易刺穿胸壁进入肋膈窦内,甚者可伤及肝、肾等重要脏器。所以不可深刺。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7cm(1.2寸)左右,供参考。 针刺方向 穴位内侧肌肉丰富,故向内刺较为安全。宜向脊柱方向斜刺成4560角斜刺。 79意舍 BL 49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髋肋肌。血管分布:第11肋间动、静脉。神经分布:第10、11胸神经分支,深层为第11胸神经干。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髋肋肌。 斜刺0.50.8寸。 针刺深
13、度 该穴深部为肾脏,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肾脏。 针刺方向 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80 胃俞 BL21 足太阳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腰背筋膜,骶脊肌和髂肋肌之间。血管分布:肋下动、静脉。神经分布:第12胸神经分支,深层为第12胸神经外侧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竖脊肌。 斜刺0.51寸。 针刺深度 穴位深层为腹后壁,与肝、肾器官靠近。垂直深刺或向外斜刺过深时,易伤及内部器官。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4.2cm(1.4寸)左右,供参考。 针刺方向 宜向脊柱方向斜刺成4560角斜刺。 81胃仓 BL50 足太阳
14、膀胱经。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髂肋肌。血管分布:肋下动、静脉分支。神经分布:第12、13胸神经分支,深层为第12胸神经干。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髂肋肌。 斜刺0.50.8寸。 针刺深度 该穴深部为肾脏,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肾脏。 针刺方向 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82三焦俞 BL22 足太阳膀胱经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腰背筋膜、骶脊肌、髂肋肌。血管分布:第1腰动、静脉分支。神经分布:第10胸神经分支,深面为第1腰神经分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竖脊肌。 直刺0
15、.81寸。 针刺深度 该穴深部为肾脏,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肾脏。 针刺方向 宜成3045角向脊椎方向刺入。 83肓门 BL 51 足太阳膀胱经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腰方肌,深面有肾脏,左侧肓门正对左肾下端,右侧肓门正对右肾中部。血管分布:腰动、静脉。神经分布;第12胸神经,第1腰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腰方肌。 直刺0.51寸。 针刺深度 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3cm(1.1寸)左右,供参考。因该穴深面为肾脏,针刺深度直刺以小于1寸为宜。否则可穿透腹后壁刺入肾脏。若刺中肾脏,医者针下有阻力增大感觉
16、,病人可出现腰部酸痛或腹痛。若肾实质损伤,可见血尿,肾区血肿和包块。 针刺方向 以向内针刺为安全,内侧为骶棘肌,向上斜刺则透过肋膈隐窝、膈而刺伤肾,向下斜刺偏左可刺伤结肠,偏右仍可刺伤肾脏,应十分小心。 84命门 DU4 督脉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腰背筋膜,棘上、棘间韧带,黄韧带。血管分布:腰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神经分布:腰神经分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腰背筋膜棘上、棘间韧带黄韧带。 直刺0.51寸或向下平刺12寸。可灸。 针刺深度 本穴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脊髓。当刺过黄韧带后,医者针下有阻力突然消失的空落感,此时不可再深刺,否则针可透过硬
17、脊膜、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若刺及蛛网膜下腔的马尾,可出现下肢强烈的触电感。 针刺方向 直刺或向下平刺。对经验不足者以平刺为宜。 85肾俞 BL 23 足太阳膀胱经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腰背筋膜,骶棘肌,髂肋肌之间。血管分布:第2 腰动、静脉分支。神经分布:第1腰神经分支,深层为第1腰丛。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腰背筋膜骶棘肌髂肋肌。 微向内直刺0.81寸。 针刺深度 穴位的深面为腹后壁,与肝脏肾脏等器官较邻近。故不可深刺。 针刺角度 以直刺或向内脊柱方向刺较为安全,不可向外斜刺,以免刺伤肾脏。 86志室 BL 52 足太阳膀胱经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
18、突下,旁开3寸。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背阔肌,髂肋肌。血管分布:第2 腰动、静脉分支。神经分布:第12胸神经及第1腰神经分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髂肋肌。 直刺0.81寸。 针刺深度 本穴尸体解剖的针刺安全深度为3.3cm(1.1寸)左右,供参考。不可深刺,直刺最大安全深度以不超过1寸为宜。 针刺方向 以呈45向脊柱方向斜刺为最安全。因本穴区于肾区,针刺朝外呈外上、外下深刺均可能刺中肾脏,发生针灸意外事故。 87,长强 DU 1 督脉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肛门膈中,肛尾韧带,尾骨肌,提肛肌,直肠后壁。血管分布: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
19、续部。神经分布: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骶结节韧带肛提肌 俯卧位或膝胸位,沿尾骨和直肠之间斜刺0.51寸,针尖与骶骨平行。 针刺深度 如针刺过深,再加提插、捻转等手法,针尖可在直肠壁上刺激成小孔,当排便腹压升高时,粪便可从针孔溢出,其深部感染可引起盆腔腹膜炎,浅部感染可引起坐骨肛门窝脓肿。 针刺方向 注意针刺时,针尖与骶骨平行。送针时必须十分小心,切不可刺破肠壁,以防感染。 88 列缺 LU 7 手太阴肺经 在前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双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所及凹陷处取穴。 组织
20、结构 肌肉分布: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血管分布: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神经分布:前壁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分支。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拇长展肌腱肱桡肌腱旋前方肌。 直剌或向肘部斜刺0.20.3寸。 本穴针刺时要注意避免损伤桡神经,其症状表现为拇指外展上举功能受限,拇、食指皮肤痛、温觉丧失。 毫针刺激时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如出现穴区疼痛、发热或有上通下达的触电感时,应停止刺激并将针略向上提后留针或去针。 穴位注射时,注射针头用4号细针头,药液选刺激性小的,注入剂量宜小。 89 合谷 LI4 手阳明大肠经 在手背,第1 、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简便取穴法:嘱患者并拢拇、食指,手背部
21、第1、2掌骨间肌肉隆起最高点。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在第1掌骨间背侧肌中,深层为拇内收肌。血管分布:手背静脉网,近侧当桡动脉穿向手掌处。神经分布:桡神经浅支。深部为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 直刺0.50.8寸。 本穴穴区肌肉较娇嫩,特别是小儿,若针刺过深,提插、捻转幅度过大,电针电流强度过大或穴位注射药物刺激性过大等,均可损伤该穴区肌肉,发生瘢痕、挛缩病变,造成手部功能障碍。轻者局部红肿、疼痛,1周左右消失。重者渐渐呈现拇指内收状,外展功能明显障碍,部分病人可合并掌指关节屈曲或指关节过伸畸形,亦有人伴食指桡侧畸形。大多数患者可在拇收肌附近摸到
22、条索状硬结,病程久者,大鱼际群可有不同程度萎缩。 本穴刺激过强时尚可出现迷走神经反应。另外,本穴孕妇慎用针刺,尤其是强刺激。 89 神门 HT7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层肌之间,深面为指深屈肌。血管分布:尺动、静脉。神经分布: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针的尺侧有尺侧腕屈肌腱针的桡侧有尺神经、尺动脉、尺静脉。 直刺0.30.5寸。 本穴桡侧为尺神经,位置较浅,稍向桡侧即可刺中。产生向手尺侧及指端放射触电感,若造成尺神经损伤,日久可出现小鱼际萎缩,小指和无名指运动障碍。 本穴针刺时,以得气为度,不宜大幅度提
23、插、捻转;穴位注射时应谨慎,如必须应用,宜用细针头和刺激性小的药物。 90内关 PC6 手厥阴心包经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指深屈肌。血管分布:前臂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间动静脉。神经分布: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前臂掌侧间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指浅屈肌。 直刺0.51寸。 进针稍偏向桡侧可刺及正中神经干,产生向手指尖的触电感,若正中神经损伤,可影响拇指外展、屈曲和对掌,指端温、触、痛觉消失,桡动脉搏动减弱。 本穴针刺时,以得气为度,不宜大幅度
24、提插、捻转;穴位注射时应谨慎,如必须应用,宜用细针头和刺激性小的药物。 91 曲池 LI11 手阳明大肠经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以手按胸,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肱桡肌的桡侧。血管分布:桡返动脉分支。神经分布: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肱桡肌。 直刺0.81.2寸。可灸。 若刺及桡神经干,可产生前臂外侧、手背外侧并向指端放射的强烈触电感。如果造成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垂腕及桡神经支配区痛觉或丧失,严重损伤者可出现桡侧伸腕长肌以下或伸腕前肌以下完全或不完全麻痹。
25、 本穴针刺时,以得气为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穴位注射时应谨慎,如必须应用,宜用细针头和刺激性小的药物。 92环跳 GB 30 足少阳胆经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下腿伸直,上腿屈曲,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与中三分之二交点处。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血管分布:臀下动、静脉。神经分布: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面为坐骨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坐骨神经股方肌。 直刺22.5寸。 坐骨神经正当穴位处,刺中该神经,可产生强烈的向大腿、小腿直至足部放射的触电感 ,针尖偏向内侧 ,则可刺中股后皮神经,触电样感只放射到大腿后面和大腿上部。坐骨神经过敏损伤,
26、可表现为沿坐骨神经通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出现疼痛、麻木及行走无力肌肉弛软等症状。 本穴针刺时,以得气为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穴位注射时应谨慎,如必须应用,宜用细针头和刺激性小的药物。 93阳陵泉 GB34 足少阳胆经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腓骨长、短肌。血管分布:膝下外侧动、静脉。神经分布: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处。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腓骨长肌趾长伸肌。 直刺11.5寸,酸胀感向下扩散;或沿胫骨后缘水平垂直刺入透阴陵泉,可深达3寸,整个膝部酸胀。 本穴刺激不当可造成腓神经损伤,表现为垂足,不能伸足、提足扬趾及伸足外翻,行走时足不能举起,呈跨阈步态。
27、 本穴针刺时,以得气为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穴位注射时应谨慎,如必须应用,宜用细针头和刺激性小的药物。电针时电流强度不宜过大。 94足三里 ST36 足阳明胃经 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胫骨前肌,外侧为趾长伸肌。血管分布:胫骨动、静脉。神经分布:腓肠外侧皮神经、隐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 直刺0.51.5寸。 该穴若针刺过深,可刺中胫神经。由于针刺不当造成的胫神经损伤,可出现足与足趾不能屈曲,足内收受限,跟腱反向及跖反向消失,行走时以足跟着地,不能以足尖站立。 本穴针刺时,以得气为度,不宜针刺过深和作大幅度提插、捻转;穴位注射时应谨慎,如必须应用,宜用细针头和刺激性小的药物,临床上有因穴位注射不当引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案例;电针时电流强度不宜过大。 95涌泉K1 足少阴肾经 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根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的交点上。 组织结构 肌肉分布:跖腱膜中,内有屈趾短肌腱、屈趾长肌腱、第二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 层次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第二蚓状肌骨间肌。 直刺0.5寸。 本穴针感较为强烈,且有一定的升高血压的作用,在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1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