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品介绍.docx
《新药品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药品介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药品介绍尼莫地平注射液 尼莫地平是一种Ca2+通道阻滞剂。正常情况下,平滑肌的收缩依赖于Ca2+进入细胞内,引起跨膜电流的去极化。尼莫地平通过有效地阻止Ca2+进入细胞内、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解除血管痉挛之目的。动物实验证明,尼莫地平对脑动脉的作用远较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的作用强许多,并且由于它具有很高的亲脂性特点,易透过血脑屏障。当用于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治疗时,脑脊液中的浓度可达12.5ng/ml。由此推论,临床上可用于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血管痉挛,然而在人体应用该药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此外尚具有保护和促进记忆、促进智力恢复的作用。所以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显
2、著减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脑损伤。 静脉滴注尼莫地平0.03mg/kg,ADC为38.813.3g/,分布容积0.90.4L/kg,总清除率0.80.3L/,t1/2a7.33.5分钟,t1/21.10.2小时。15名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静滴本品48mg/日,共14天,平均血浆药物浓度3672g/L,均未发现药物蓄积情况,蛋白结合率为96%99%,药物分布容积1.63.1L/kg,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快,代谢产物几无活性,通过胆囊排泄,80%于粪便,20%于尿液中排出体外。 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 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尽早开始静脉滴注本品,每
3、剂25mg,速度0.5g/,监测血压,以血压不下降或略有下降为宜,以后改口服,每次3060mg,每日3次。急性脑缺血应尽速滴药,用量速度同上,以后改口服,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时约有11.2%的病者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血压下降,血压下降的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肝炎。皮肤刺痛。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偶见一过性头晕、头痛、面潮红、呕吐、胃肠不适等。此外,个别病人可发生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血糖升高以及个别人的血小板数的升高。 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患者须慎用。尼莫地平的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反应,肝功能损害者应当慎用。本品可引起血压的降
4、低。在高血压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卒中患者中,应注意减少或暂时停用降血压药物,或减少本品的用药剂量。可产生假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当减少用药剂量和保持观察。避免与-阻滞剂或其他钙拮抗剂合用。 药物可由乳汁分泌,哺乳妇女不宜应用。动物实验提示本品具有致畸性。 与其他作用于心血管的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应用时可增加其他钙离子拮抗剂的效用。当尼莫地平90mg/日与西咪替丁1000mg/日联合应用1周以上者,尼莫地平血药浓度可增加50%,这可能与西咪替丁抑制肝内细胞色素P450使尼莫地平代谢受阻有关。 20ml:4mg 注射用硫辛酸 本品主要成份为硫辛酸,其化学名称为:1,2-
5、二噻戊烷-3-戊酸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离体试验显示本品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现象,本品可能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且可抑制醛糖还原酶,因而可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转化成为山梨醇。所以硫辛酸可以防止糖尿病、控制血糖及防止因高血糖造成的神经病变。 硫辛酸无论在水溶性基质中或油溶性基质中均为强力抗氧化剂。无论是硫辛酸或其还原形态的双氢硫辛酸均能发挥抗氧化作用。它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使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再生作用。研究表明,硫辛酸可增加细胞内谷胱甘肽及辅酶Q10的水平。 硫辛酸可以螯合某些金属离子(如铜、锰、锌)形成稳定螯合体。在动物模型中,证明可以保护砷中毒并可以减轻铬中毒后的肝
6、毒性。离体试验中,亦发现可由肾切片中螯合汞离子。 本品在临床应用剂量范围内安全。LD50于狗口服时为400500mg/kg;对于严重缺乏维生素B1的大鼠,腹腔注射动物实验中发现20mg/kg可致命。目前并无足够试验资料保证孕妇使用安全。临床上副反应不多见,在有记录的副反应中,主要是皮肤过敏现象,此时应停止用药。 硫辛酸可为人体自行合成,硫辛酸进入人体后(注射或口服)易在许多身体组织中还原为双氢硫辛酸,硫辛酸或双氢硫辛酸无论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均能发挥其药理作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 本品用于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最大速度为每分钟50mg硫辛酸。本品也可加入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如2
7、50500mg硫辛酸加入到100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时间约30分钟。 除非有特别医嘱,对严重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的患者,可用静脉滴注给药,每天300600mg,24周为一疗程。 静脉滴注过快偶可出现头胀和呼吸困难,但可自行缓解,极个别患者使用本品后,出现抽搐、复视、紫癫以及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倾向。 对本品过敏者。 配好的输液用铝箔包裹避光,6小时内保持稳定。本品不能与葡萄糖溶液、林格氏溶液及所有可能与硫基或二硫键起反应的溶液配伍使用。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同时,对糖尿病本身的控制也是必需的。由于活性成份对光敏感,应在使用前将安瓿从盒内取出。 妊娠及哺乳期妇
8、女不应使用本品。 儿童和少年应排除在治疗之外,因为还没有经过临床验证。 临床上无需特别调整使用剂量。 1.本品可能抑制顺铂的疗效。2.本品可能加强胰岛素和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降血糖效果。因此有必要严密监测血糖水平,特别是在刚开始应用本品时。为避免低血糖,某些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减少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的用量。 0.3g 注射用左卡尼汀 通用名:注射用左卡尼汀英文名:Levocarnitine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Zuokaniting 本品主要成分为:左卡尼汀。 药理作用:左卡尼汀是哺乳动物能量代谢中需要的体内天然物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代谢。在缺氧
9、、缺血时,脂酰-CoA堆积,线粒体内的长链脂酰卡尼汀也堆积,游离卡尼汀因大量消耗而减低。缺血缺氧导致ATP水平下降,细胞膜和亚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堆积的脂酰-CoA可致膜结构改变,膜相崩解而导致细胞死亡。另外,缺氧时以糖无氧酵解为主,脂肪酸等堆积导致酸中毒,离子紊乱,细胞自溶死亡。足够量的游离卡尼汀可使堆积的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内,减少其对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的抑制,使氧化磷酸化得以顺利进行。左卡尼汀是肌肉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脑、肾等许多组织器官亦主要靠脂肪酸氧化供能。卡尼汀还能增加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加速ATP的产生,参与某些药物的解毒作用。对于各种组
10、织缺血缺氧,左卡尼汀通过增加能量产生而提高组织器官的供能。左卡尼汀的其他功能有:中等长链脂肪酸的氧化作用;脂肪酸过氧化物酶的氧化作用;对结合的辅酶A和游离辅酶A二者比率的缓冲作用,从酮类物质、丙酮酸、氨基酸中产生能量,去除过高辅酶A的毒性,调节血中氨浓度。 毒理作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酿酒酵母菌,人体酵母菌致突变试验表明,左卡尼汀无致突变性。没有长期的动物研究来评估左可尼汀是否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在鼠和兔的生殖研究中,按体表面积计3.8倍的人用剂量对生殖器或胎儿未造成损害,然而,没有足够满意的对怀孕妇女的研究,由于动物生殖研究并不能预示人类反应,这种药只有在孕妇确需要时才能使用。 按20mg/
11、kg的剂量,在3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后,血浆左卡尼汀符合二室模型。单次静脉给药,在024小时内,大约76%的左卡尼汀经尿排出。不计内源性左卡尼汀,血浆左卡尼汀的平均分布半衰期为0.585小时,平均始末清除半衰期为17.4小时,总的人体清除率平均为4.0L/小时,本品不与血浆蛋白或白蛋白结合。主要代谢产物为三甲胺-N-氧化物和3H-r-丁酸甜菜碱,约有58-65%由尿和粪排泄。 适用于慢性肾衰长期血透病人因继发肉碱缺乏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状,临床表现如心肌病、骨骼肌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以及低血压和透析中肌痉挛等。 每次血透后推荐起始剂量是1020mg/kg ,溶于510ml注射用水中,23分钟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品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1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