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浙教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
《推荐浙教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浙教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推荐浙教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和量程。 测量内容 长度 体积 质量 时间 温度 仪器 刻度尺 刻度尺 量筒 天平 钟、表 温度计 国际单位 米 立方米 千克 秒 开尔文( K ) 常用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
2、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 9纳米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 摄氏度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
3、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 固体规则 体不规积则 测量方法 体积=底面积*高 间接测量法 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 使用的工具 刻度尺 量筒或量杯 量筒或量杯 单位 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 液体体积 升、毫升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4、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第 页 共 13 页 1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温度计 温度计的结构 温度计的原理 摄氏温度的规定 正确使用 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定为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A
5、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注意事项 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刻度范围 结构 读数时 常用温度计 一般为0 100C 体温计 0.1C 35 42C 最小刻度 一般为1C 玻璃泡容积相对比较小,毛细管粗细均匀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口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用之前需要甩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
6、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放平 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调平 称量:左物右码; 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 记录 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17.天平使用和维护的注意事项: 使用前必须明确天平的称量范围和感量; 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 称量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 称量中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直接接触砝码,取放砝码应用镊子; 潮湿药品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加减砝码应从大到
7、小,轻拿轻放。 读数时,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 第 页 共 13 页 2 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18. 时间的测量 时刻是指“时间点”。如:上午第一节课7点55分上课,8点40分下课,这里的7点55分, 8点40分就是时刻。 时段即时间间隔。如上午第一节课需45分钟,这45分钟即是时间间隔。 常用表、钟测时刻,用停表测时间间隔。 19. 停表包括: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20. 机械停表的使用: 观察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30秒还是60秒,如是30秒要注意小表盘的分针指针有无超过半刻度线,如右图秒针应读作41.9秒而不是11.9秒 分针切勿漏读 2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8、: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 1. 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 眼 、 口 、 足 、 壳 、 触角 ;它有 视觉 、 味觉 、 触觉 、 嗅觉 等感觉,没有 听觉 。 2. 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 生命 ,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生命特征有:能进行新城代谢、有严整的细胞结构 、 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 能生殖和发育、 有应激性、 能生长 、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3. 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 常见的动物 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 脊椎骨 ,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
9、物。 其中脊椎动物包括: 鱼 类、 爬行 类、 两栖 类、 鸟 类、 哺乳 类。 鱼的共同特征 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 爬行动物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主要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体表有鳞片或甲,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第 页 共 13 页 3 鸟的共同特征 体表有羽毛,前肢化为翼,胸肌发达,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哺乳动物 全身被毛,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胎生,幼体用母乳喂养 2、无脊椎动物包括: 原生动物 ,如 草履虫; 线形动
10、物 ,如 蛔虫 ; 节肢动物 ,如 蝴蝶 ; 环节动物 ,如 蚯蚓 ; 扁形动物 ,如 涡虫 ; 腔肠动物 ,如 水母 ; 棘皮动物 ,如 海星 ; 软体动物 ,如 蛤 。 3、昆虫属于 节肢 动物,它是动物成员中最多的家族,其身体结构特点是体内没有 骨骼 ,而在体表有一层 外骨骼 ,身体分为 头 、 胸 、腹 三部分,有 三 对足, 两 对翅。 第三节 常见的植物 1.植物根据能否产生 种子 ,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可分为 被子植物 ,如 苹果树 ; 裸子植物 ,如 松树 。 无种子植物中: 蕨类 有根、茎、叶,用孢子繁殖, 代表植物:蕨、胎生狗脊 苔
11、鲜类 茎、叶但无根。用孢子繁殖, 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 藻类 无根、茎、叶分化, 代表植物:水绵、紫菜、海带 2、生物分类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界 、门 、 纲 、 目、 科 、 属 、 种 ,其中 种 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生物的分类等级越高级,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 少 。 3、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可能的假设有 香味 、 颜色 、 大小 、 着生位置 、 形状 等因素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第四节 细胞 1.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发现的。细胞学说又是由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 和 施旺提出来的,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2
12、、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第 页 共 13 页 4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还多了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植物细胞一般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 3、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 镜座 镜臂 倾斜关节 载物台 压片夹 遮光器 反光镜 镜筒和物镜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目镜和物镜 4、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安放 对光 放片 调焦 观察 5、使用显微镜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上边,要移动到中间,载
13、玻片该往 左上 边移。 向 后 旋转 粗 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 向 前 旋转 细 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 一般先用 粗准焦螺旋 找到物象,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物象更清晰。 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可以把遮光器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且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观察。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 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它的视野会变暗,细胞数目会变少,细胞的体积会变大,细胞结构会变得更清晰。 6、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清水 ,将洋葱表皮展开后盖上盖玻片,不能留有气泡,最后滴上 红墨水 染色。 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 1)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
14、说明 洋葱表皮撕的太厚或没有在载玻片上展平, 2)视野中发现黑色圆圈,说明 装片中气泡太多,应该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7、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滴一滴 生理盐水 ,做成装片后最后用 亚甲基蓝 染色。 8、细胞分裂是指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特点 结果 在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细胞数目增加 9、 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使细胞的体积 增大 。 10、细胞分化是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一个细胞就这样经过 分裂 、 生长 和 分化 ,最后长成了一个生物个体。 第五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
15、物 1. 生物体一般由细胞构成,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将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第 页 共 13 页 5 多细胞生物。 2.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例如: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它摄取食物靠口沟,消化食物依靠食物泡。 3. 细菌没有叶绿体,也没有摄食结构,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根据形态可分为 球菌 、 杆菌 、 螺旋菌 。 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细菌属原核生物。 霉菌、酵母菌、食用菌都属于 真菌 ,它们的细胞都有 细胞核 ,所以属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还包括 动物 和 植物 。 4. 微生物生长的条件有: 空气
16、、 水分 、 适当的温度和 有机物 。所以我们保存食物的方法通常有 巴斯德消毒法、加热法、冷藏法、腌制法、真空保存法、干藏法 。 5. 组织是 形态相近,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细胞群。 保护组织 保护植物 输导组织 输送物质 植物组织 营养组织 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支撑和保护植物 分生组织 分裂产生新细胞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保护、吸收和分布:皮肤,内脏器官表面 分泌物质 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分布:血液,软骨,肌腱 功能:运送和支持 动物组织 肌肉组织 肌细胞构成,功能:收缩和舒张 分布:四肢躯体,心脏,胃肠等器官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构成,功能:接受刺激,分布:神经,脑
17、,脊髓 产生传到兴奋 6.皮肤由外到内分 表皮 、 真皮 、 皮下组织 三层,皮肤是人体内最大的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器官 。 第六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器官是由许多种 组织 按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 功能 的结构。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 花、果实、种子。 2、系统是功能相近的 器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 生理活动 的结构。人体的八大系统是: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3、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 、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其中唾液
18、腺分泌 唾液;胃分泌胃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肠腺分泌肠液 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4、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第 页 共 13 页 6 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第七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1、仙人掌能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主要是因为它有 肉质 的茎,可以储存 水分 ;叶片退化成 刺状 ,可以减少 水分的散失 ;还有很发达的根,可以吸收沙漠深层土壤中的 水分 。 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 警戒色 ; 保护色 ; 拟态 。 其主要目的是 逃避天敌 和 有利于捕食 。 3、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荐 浙教七 年级 科学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0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