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间艺术融入到美术教学的实践去.docx
《把民间艺术融入到美术教学的实践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民间艺术融入到美术教学的实践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把民间艺术融入到美术教学的实践去将民间艺术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提升教学美 田家寨九年制学校边强 民间艺术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民间艺术自身有哪些独特的价值?如何把民间艺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去?这是当前小学美术课面临的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民间艺术的特质和内涵 “民间艺术”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既可以作广义的艺术概念来理解,也可以作狭义的理解,狭义的民间艺术可以理解为“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技艺”、“民间手艺”等,其内容主要是以审美意义为主的造型艺术,当然也包含了以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为内容的部分,即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当然,其内涵比
2、一般意义上的民间美术的内容要宽泛,但也包含了纯美术的内容或样式,同时又包含了那些以实用生活功能为主的,富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非纯粹审美的内容或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艺术是融合了上述诸概念的内涵,同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更贴近“民众艺术”,从民俗学的角度侧重“民俗艺术”,从艺术学和工艺美术学的角度又体现了“民间工艺”、“民间技艺”的特征。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民间艺术包含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说唱艺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涵。从广义的艺术角度,或者说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间文化,或发展旅游的角度来讲,民间艺术可以从广义
3、的民间艺术的深度和广度来理解。即:民间艺术是泛指劳动者自己,而非专业美术工作者创造的,在乡村城镇中由民间艺人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美术如:年画、剪纸、木雕、皮影、石雕、砖雕、泥塑、玩具、陶瓷等。他们和民俗生活密切相关民间群众喜闻乐见,体现出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 中国民间的艺术作品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的表现,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民间美术同样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乡情、乡音、土风、土俗,培育着一方人,又熏陶着一方人,它是民间劳动和生活的颂歌。劳动者的一切真情美意都物化在民间美术创作中。民间美术作为劳动人民的创造,正是民间文化的生动体现和形象载体。它是由劳动群众自己创造的、
4、真实表现并服务于他们生活、集审美欣赏与实际功用于一体,充满本土气息的,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民间美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独1 具风采。它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充分体现着他们对生命的真情颂扬,对幸福、信念和希望的热情追求,对吉祥、正义、真善美的热诚歌颂,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 民间美术的源与根来自于生活,这种生活是劳动者的生活,是创造者的生活。这种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以情与美为纽带,以生活为核心。因此,我们了解民间美术,首先应以生活为起点,以艺术为中介,力求先理解这种生活。民间美术是一个生活的天地,惟有在生活的根基上才能培育出这具有泥土芬芳的花朵
5、。 郭沫若曾经说过:“美在民间永不朽”。这是对整个民间艺术的肯定。因为民间美术最具民族特色,清新明快、活泼健康,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无论是瑰丽艳美的刺绣、古拙朴实的泥塑,还是那些极富装饰情趣的刻花、剪纸,或灵巧细腻、生趣盎然,或直率坦荡、粗犷豪放,都给人以质朴、稚拙、和谐的感受。 因此,从本质上看:民间艺术,特别是作为其核心内容的优秀的民间美术伴随着文明的进步,是人类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历史地理、自然环境、风俗民情有着必然联系,是民族独特思维模式、认知方式、表达方法的流露,是民族审美情趣、文化形态和人格精神的反映。 二、民间艺术所具有的
6、价值 民间艺术是最自由的、最有生命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种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借以使作者的观念暗寓其中。 如果不是民间美术造型形式上把不同时间的物象溶于一炉,如果不是构成上的平面展开和互不遮挡,如果不是丰富多彩的组合方式,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又怎么能产生那些民间艺术造型的龙飞凤舞和飞天入地的美丽神话?只有用民间美术的独特造型语言,才能将人们那纯真稚拙的天趣以及沉于造化、物我一体的美好心灵一再复现出来,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劳动群众的真实的艺术境界,形成万千超越客观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富饶的审美价值,这正是民
7、间美术造型语言的魅力所在。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灿烂史,民间艺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于自然,生于劳作,表之于情,达之于意,蕴涵着天地万物,内容丰富多彩。民间艺术中体现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和动态美等美学法则;民间艺2 术中存在的“神”、“气”、“韵”、“写意”、“抒怀”、“风骨”等美学概念;民间艺术中孕育的“粗”、“俗”、“野”等民族气息;民间艺术中融会贯通的乡土、乡情、乡音、乡风等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审美追求,都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民间艺术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
8、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带有浓郁民族艺术氛围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教育所渗透给孩子的民族精神,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会在他们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民间艺术记录了历史的文明,是综合了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特别是艺术学的重要课题,不仅蕴含了民俗内涵、科技内涵等,同时又富有深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思维观念,它是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同时又是现代精神文明的源泉,对它的发掘、记录、整理、研究和开发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充实与丰富,同时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以及加快经济、文化的建设步伐都具有促进作用。
9、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民间美术是最具感召力的艺术种类。民间美术是所有艺术的母本艺术,是劳动人民长期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智慧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亲手创造的形象上,因此说,民间美术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艺术。正视民间美术,就是正视人类本身。 从应用的角度讲,学习民间美术也可以说是学习一种思维方法。我国民间美术创作思维方法,在表现认识自然,社会生活方面,拥有很多独特的概念和理解形式。理解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并自觉运用这一方式,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从教育的角度讲,与其说学习民间美术是在学习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学习民间美术是在教学生学会怎样理解中国的劳动人民,怎样理解中国劳动人民在苦难重重的生产生活环境中的浪漫主
10、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这将对学生产生弥足深远的影响。 总之,民间艺术的价值在于民间美术审美意蕴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并借此引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培养出他们对于劳动人民的热爱和理解,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形成创造性的想像思维,将体现出巨大的“综合价值”。 3 三、民间艺术的教学与实践 如何把民间艺术有机融入到小学美术的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总体上说,通过对学生进行民间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从民间美术中受到美的熏陶,认识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具体来看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教育目的: 1民间艺术
11、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好形式。剪纸、面塑、草编、刺绣等,以美的形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间艺术教育增长了学生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在名种活动中表现出了诚实、自信、坚定勇敢等健康的性格特征。这些表明民间艺术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民间艺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心理学家的观点,一个人的智商在相对稳定的生活经历下有相对稳定性。实践证明民间艺术在小学生智力发展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由于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其中有不少教材内容能更好地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启迪他们的思维。另一方面,是由于丰
12、富的民间艺术内容,深深吸引着他们,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在有兴趣的主动学习活动中左右脑配合,同时更多地运用了大脑的右半球,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大脑右半球交替均衡运用,思维因此得到发展。 3民间艺术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好途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母语文化”他们比较自然能够并且乐意接受。学生通过民间艺术教育不仅了解到民间艺术的风格、形式、体裁、题材,扩大了艺术修养的视野,而且通过寓教于乐的民间艺术活动,使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说、唱、弹、拉、画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有所提高。萌发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意境美、形式美的能力,陶冶了情操。 一言以蔽之,就是以精心筛选出的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间艺术 融入 美术 教学 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0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