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
《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手持数码摄像机的拍摄技术 第一章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画面稳定是摄像的第一要件。保持画面稳定,首先要拿稳摄像机,正确的做法是用双手把持摄像机,或者利用脚架、利用身边的其他支撑物,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边走边拍,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广告和专题片的拍摄不需要抢素材,应该尽量使用三脚架拍摄。 平常拍摄要以拍摄固定镜头为主,不做镜头的推拉摇移,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固定镜头在后期剪辑中比较好用。 为了画面的丰富和变化,可以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者角度、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一些变化,拍摄对象的远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或者从正面、侧面、背面不同
2、角度拍摄。千万不要站在一个固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初学者常犯的毛病。 逆光下采用全自动模式拍摄,拍摄结果是主体对象全黑而背景光亮;全自动模式拍摄夜景,拍摄结果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调暗。 摄像机带有变焦镜头,摄像机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取景大小,我们称之为镜头的推、拉。推拉技巧运用得当,可以丰富画面的内涵。 当需要表达拍摄主体的位置时,我们一般采用“拉”的拍摄方法。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3秒,然后将镜头慢慢的拉开,画面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
3、烛的蛋糕。 反之,采用“推”的拍摄方法,用来突出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例如: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后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镜头就跟着他走。这种拍摄方法就在告诉观众,这个小孩就是我们要拍摄的主要人物。 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需要采用“摇摄”的方法。但是初学者“摇摄”出来的画面,常常是晃来晃去、忽快忽慢,看起来非常不顺畅。原因是他们拍摄时,身体转动方式不对,造成转速不均匀,没有一气呵成。 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而上半身转动。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从甲点扫摄到乙点,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身体面向乙点,下半身保持不
4、动,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 2、摄像机对着甲点的方向按下录像键,原地不动拍摄5秒钟。 1 3、保持下半身不动,慢慢回转上半身,扫摄回到乙点,到了乙点,保持不动继续拍摄5秒后停止。 扫摄的速度到底要多快呢?其实并无一定的准则,针对你扫摄范围内景物的丰富程度而定。如果拍摄的是静态的景物,则速度可稍快一点,以看得清楚内容为原则。如果取景内容是动态的物体及内容相当丰富,则速度可稍慢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摇的角度要控制好,角度不宜太大。 以上提供这些方式仅仅是拍摄时的参考,最重要是要实际的练习及体会。另外记住先决定要拍摄什么才开机拍摄,而不是开着摄像机到处找目标。 第二章 摄像的第一要素 画面稳定是摄
5、像的第一要素。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都要注意怎样保持画面的稳定。 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 站立拍摄时,一定要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双手比单手稳定,这是必然的。右肘紧靠体侧,肩膀放松,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像机下部,帮助稳住摄像机。双腿自然分立,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 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住右腿膝盖部位,左手扶住摄录机下部,保持身体稳定。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
6、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作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而过累。 呼吸也会导致手的轻微抖动,造成画面不稳,拍摄一些特写画面时,不妨“屏息静气”,控制呼吸。 持机的稳定性与机器的重量成正比。机器越小就越不利于持机稳定,在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像机脚架,在固定场合长时间拍摄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比如拍摄同期声采访、活动全过程录像等。三脚架要选安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上,尽量远离地震源。如果有风,可以在三角架上加佩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背包、石块等。 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 许多人受照相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有
7、很大的弊端。电视摄像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右眼紧贴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用右眼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自己的“专一”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也避免发生的意外,譬如防止2 其他人往你身上撞、躲避车辆、防止有人挡在镜头前方。 我们的摄像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液晶屏反光率普遍很高,用液晶屏取景晚上和室内还可以,室外白天就不行。解决方法是:右手持机,左手五指并拢,成圆弧状扶住液晶屏的左边沿并罩在其上方,挡住左方和上方射进来的光线,这样看起来就好多了。 用手遮挡光线,如果再戴上一顶长檐帽,效果会更好。所以很多导演、摄像师一年四季喜欢戴顶
8、帽子,那也是工作需要。 第三章 拍摄画面的构图 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开不相干的背景。 画面有良好的色彩平衡性、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背景中突显出来。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在拍摄前保持摄像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
9、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寻像器内保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保证画面上没有不相干的背景,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摄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或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如果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现场,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运动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
10、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的抢眼色彩。 很多专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于画面1/3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 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上方留下太多空间。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的高度区域,如果低于这个高度,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 3 当拍摄人物的倾侧镜头时,构图时要在他们面对的方向上留下空间,并且“前视空间”要多过他们背面的空间,“多余空间”要尽量少。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
11、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1、不要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
12、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 2、不要生搬硬套、教条主义。 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第四章 拍摄角度技巧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 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拍、仰拍、俯拍。 平方向拍摄 大多数画面应该平拍,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 如果被拍摄对象的高度和摄像师的身高相当,正确的方法是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 如果拍摄对象高于或低于摄
13、像师的身高,那么,摄像者就应该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由下往上拍摄 如果想使被摄对象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使用仰拍,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仰拍人物的效果通常并不适合新闻采访,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一般在影视作品中使用较多。 从上往下拍摄 4 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 同仰拍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
14、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 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同样这种方式拍摄人物不适用于新闻采访。 人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如: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拍,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
15、度去仰拍。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降低高度去俯拍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拍,这样才符合常理。 第五章 摇摄的技巧 拍摄工作中,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用广角镜头还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拍摄方式。 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就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的角度去拍摄。摇摄的拍摄方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常被用到:第一种情况就是当拍摄一个大场面或一幅风景画时,这种情况往往用来介绍事件所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角人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第二种情况就是用来追踪一个移
16、动中的目标,比如,一个正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楼上掉下来的东西、或者是一辆奔跑的汽车等。 上下摇摄 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如运动员的跳水动作,从运动员站在高台准备跳时作为起幅,把镜头推近,锁定目标,从起跳到入水,镜头随运动员的下落而同步下移。但是拍摄这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拍摄一定要多演习几遍,一般不要采用太近的镜头去拍摄。 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或是要表现某一景物的高大雄伟。高耸的建筑物是上下摇摄的最好目标。站在一座高楼大厦前,先用平摄的方法拍摄楼的底座,再由下往上慢慢移动镜头直至高楼的顶端,小小的一组镜头把整座楼的景观纳入视线
17、,使得高楼更显雄伟壮观。 左右摇摄 以横向圆弧路线摇动摄像机,可以很好的拍摄宽广的全景或者是左右移动中的目标。 5 左右摇摄的方法是:首先将身体面对摇拍的终止方向上,使摄像机稳定;然后身体转向摇拍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拍过程。 以手持机摇摄时,身体一般不需要转动90,如超过90,人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对画面稳定不利。跟上下摇摄一样,用这种摇摄的方法来追踪拍摄左右移动的目标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摇镜头的速度,要跟拍摄目标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 例如,我们拍摄一辆自左至右行使的汽车。首先我们要规划好汽车行驶的路线以及摇摄的起始和终止点;然后拿好摄像机身体朝向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持 数码摄像机 拍摄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0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