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知情同意告知管理规定.docx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知情同意告知管理规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患者知情同意告知管理规定各科室: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对患者权利的尊重,增进医患间的信任和理解,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及河南省医疗系统“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和患者术前知情同意制度。 现将我院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 xxxxxxx医院 二一三年十一日九日 1 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一、知情同意权的概念 患者知情同意权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实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
2、利。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自觉履行医疗告知义务。 二、知情同意告知的基本要求 告知方式有门诊告示、入院须知、各类知情同意书、病程记录、口头告知等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形式依告知的具体情况而定。 进行医疗告知的人员为具有我院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人员。 告知对象 1当患者本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告知的对象首先是患者本人。 2当患者本人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年满10周岁且精神正常的未成年人时,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除外,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其他近亲属。 3当患者为不能辨认自己
3、行为或后果的精神患者时,应告知患者的法定监护人,具体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4在医疗活动中,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无法行使知情选择权或是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其知情同意权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近亲属代为行使。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各种原因授权他人行使其知情同意权时,患者必须签署患者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只能在授权权限范围内签署意见,非被授权人不得在相关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署有关意见。 告知应体现在诊治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诊断、治疗、麻醉、发药与服药、注射、膳食、交往、休息与活动,乃至出院复查及医嘱等。 对与治疗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应向患者或患者家属
4、反复多次告知。 三、知情同意告知的时机和内容 患者入院前告知 1接诊医师应告知患者的病情、初步的诊断、住院的必要性,预计的住院时间、可能的医疗费用,病房床位情况等; 2分诊护士应告知办理住院的流程、病房的位臵、办理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点及提供的相关材料等。 患者入院时告知 1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住院部应向患者提供“住院须知”。 2患者入院后,由值班护士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绍该病区的环境、人员及医疗组情况。 3主管医师及时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并详细询问病情,记录在案。告知患者:根据他现有的病情与体格检查情况所作的初步诊断;患者所患疾病暂不能确定的诊断及暂不能做出诊断的根据。为了进一步确诊,需
5、要做的检查,以及初步的治疗方案;如有多种替代治疗方案,应向患者或家属讲明优劣,供患者选择。 4应注意告知患者或家属应予配合及注意的有关事项。 治疗过程中的告知 1.治疗过程中的常规告知 以患者或患者家属陈述的病情及医师的初步检查为依据,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发展概况及现时所处的进程; 应当立即采取的诊断措施和方法,这些诊断措施和方法可能发生的意外; 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或暂不能确定的诊断,及确定某种诊断或暂不能做出诊断的根据; 拟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的近期和远期后果。包括可能出现的理想效果、某种程度的好转、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以及能够预测的后果、目的、方法及手术过
6、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如存在有多种可能的治疗措施时,应同时向患者说明几种不同措施的不同效果; 如遇本院难以诊断、治疗的情况,应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并提供转院诊治或邀请外院医师来院会诊、治疗的建议。 2使用自费药品、贵重药品和进行大型仪器检查前告知:事先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患者或家属若拒绝作进一步的检查或不同意目前的治疗方案,医师应将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详细告诉患者,将告知内容记入病程记录,医患双方签署拒绝检查协议; 4 3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告知:患者入院后,虽经治疗病情仍持续加重,或病情突然发生变化,主管或值班医师应及时告知家属,并向他们说明病情演变或变化的可能原因、
7、将要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要充分讲明预后,争取家属了解和理解,同时将告知的内容记入病程记录,并征得家属做知情签字; 4输血及血液制品前告知:输血属于特殊治疗,故输血应当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的情况下进行。输血前,医师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等医疗风险,以使患者或家属理解。同意或不同意输血,均应签字为证。 5放、化疗前告知:告之放、化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6术前履行知情同意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有告知记录。 创伤性操作前、后告知 1术前、术中、术后谈话:任何手术或有创检查操作之前,均应征得患者或家属、授权委托人同意,由术者与患者及家属
8、进行详细的术前谈话,内容包括手术或有创检查的手术指征、必要性、预期效果、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预计的费用、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中患者出现危急情况时,如果术者不能下台交待病情,应由一助或参加手术的高年资医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准确地向患者直系亲属告知病情及改变手术方式的原因,在征得患者家属理解同意签字后方可改变手术方式,术后术者应及时在知情同意书中补签字。手术或有创检查后,医师应将术后或有创检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注意事项,详细向患者或家属告5 知。肿瘤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在手术前要向患者、
9、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征得患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完成手术或创伤性操作后,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创伤性操作后的注意事项详细交代患者或其家属,并作记录。 2麻醉前、后谈话:手术麻醉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诊视患者,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拟采取的麻醉方式及依据,麻醉中或麻醉后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意外,术后镇痛风险、益处和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存放于病历中。手术后,麻醉医师应亲自护送患者回病区,做好与病区医护人员的交接,并根据具体情况将麻醉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注意事项详细向家属告知,且应在病程记录中做好告知记录。 有无其他可替代的诊疗方法告知 医师不仅应告知患方被推
10、荐的检查或治疗信息,还应告知可供选择的诊治方案信息。具体包括: 1有无可替换的医疗措施。 2可替代医疗措施所伴随的风险及其性质、程度及范围。 3可替代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有效程度。 4可替代医疗措施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及意外。 5不采取此替代医疗措施的理由。 改变治疗方案的告知 1患者经过治疗后,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的,应及时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并解释改变的依据与理由,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6 记录在案; 2改变治疗方案的告知须由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进行; 费用方面的告知 诊断和治疗所要付出的大致费用,特别是医疗保险的自费项目。如存在采取不同措施的可能,要同时说明不同措施及耗费,由患者自己
11、决定。 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告知 在进行临床试验、药品试验、医疗器械试验等实验性临床医疗前,责任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试验的目的、程序、可能的不良影响等相关情况,取得患者及家属或代理人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开展。 四、知情同意告知的方法 如实告知,充分告知。对患者或家属的告知,应当是真实的、准确的、充分的。对某些暂时难以确定诊断、难以预料的预后或其他情况,也应如实地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禁止敷衍、草率、走过场的行为,或有意引导错误的告知,不真实的告知。 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由于医学的局限性以及个体病情发展的不可预知性,医师的告知不可能是绝对无误的。 如遇有某种特殊紧急情况,不能对患者及其家属
12、及时告知,应按告知免除或补充告知的办法处理。 对患者的告知,要注意与保护性医疗结合进行,避免告知加重病情发展、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等情况的发生。凡可能增加患者心理负担情况的告知,应首先告知家属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待病情允许后再告知患者本人。 通俗告知,明确告知。对患者的告知,应尽可能将专业术语转7 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如遇某些说地方语言的患者,医患双方直接交流有困难,应当设法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医患双方准确了解彼此表达的意愿,避免发生误解。 对患者的告知,应当尽可能详尽、条理,鼓励患者提出自己的疑惑,尽可能地解答患者的质疑,在双向交谈中完成对患者的告知。 对患者的告知,应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患者 知情 同意 告知 管理 规定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0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