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docx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报告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他们通过建立历史唯物主义观,从物质方面来阐述和解释历史的内在发展规律以及当时所存在的社会现象。他们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原始材料,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以下是本书总的概述,以及我对其中具体章节和观点的看法。 本书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第二,人们在生
2、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 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 第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 这几点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述的关键点。我们可以从马、恩对唯心主义的批判看出唯心主义历史理论的主要缺点是只停留在思想动机上而没能从物质生活方面去考察历史发展和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得唯心主义对历史的阐述没有物质根基,脱离了客观现实和历史发展规律,在某些物质性的关键问题上显得模糊不清。马、恩则
3、从现实出发,以历史的现实基础、人民生活的现状、革命的物质因素等方面,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了产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指出了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物质根源,说明了人民群众对推动历史发展、进行社会革命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的批判”的序言中,马、恩论述了黑格尔的思想,在其理论体系中,思想支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支配着物质世界和人民的现实关系,现实世界是观念世界的产物。但在马、恩看来,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并且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
4、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在许多方面是不平等的,发达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对落后国家进行剥削和掠夺,从而造成了世界性的两极分化,使落后国家依附于先进国家,使殖民地依附于宗主国,落后国家就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再就是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了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产生了城乡的贫富分化。然而在当今贫富差距拉大的中国要抑制其扩大的趋势,不可能去消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意志 意识形态 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0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