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法学习资料课件.ppt
《核磁共振波谱法学习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磁共振波谱法学习资料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91 概述92 基本原理93 化学位移的产生与表示94 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的关系95 核磁共振装置96 自旋耦合与自旋系统97 图谱的简化98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99 核磁共振碳谱以及二维谱的简介,第九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核磁共振波谱法定义(NMR Spectroscopy)NMR是由处于外磁场中的磁性核受波长10-100m无线电频率区域的电磁波幅射而 发生自旋能级跃迁所形成的吸收光谱。研究某些具有磁性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由于磁矩和磁场相互作用形成一组分裂 的能级,在合适频率的射频作用下,能级间发生跃迁而出现的
2、共振现象。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结构鉴定、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c=l=c/l(c=3 1010 cm s1)振动频率波长分子受到电磁波照射以后,分子中的电子、原子、或是分子本身处于某一种运动状态中,在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的过程中,以量子形式吸收固定的能量,产生吸收信号,图81,91概述,核磁共振现象来源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进动。,1、自旋角动量 p,2、磁矩 m,g:核磁旋比,核的特征常数,它决定核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检测的灵敏度,g 值大的核,检测的灵敏度高,共振信号易于被观察。,921 原子核的自旋与核磁矩,h:Planck常量,6.6256*10-34
3、JsI:自旋量子数(0,1/2,1,3/2,2,5/2,3),92基本原理,图82,*原子核是否有自旋现象是由自旋量子数 I 来决定的。,代表核种的性质之一,表 91,原子核 核自旋量 核磁共振活性 天然丰度/相对灵敏度 磁旋比 子数(I)%g 107T-1s-1,1H 1/2 有 99.985 1.00 26.7519,2H 1 有 0.015 9.65*10-3 4.1066,12C 0 无 98.9,13C 1/2 有 1.108 1.59*10-2 6.7283,17O 5/2 有 0.037 2.91*10-2-3.6280,16O 0 无 99.96,19F 1/2 有 100 0
4、.83 25.1815,31P 1/2 有 100 6.63*10-2 10.8394,14N 1 有 99.63 1.01*10-3 1.9338,15N 1/2 有 0.37 1.04*10-3-2.7126,I 与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偶数(质量数与质子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 I=0,无自旋现象,922 原子核的在外磁场中的行为,磁量子数m(magnetic quantum number)m=I,I-1,I-2,-I+1,-I自旋取向数(n=2I+1,决定核的裂分、与峰数有关)核自旋角动量在 Z 轴上的投影 Pz Pz=(h/2p)m 核磁矩m在 Z 轴上的投影 m
5、z mz=g Pz=g(h/2p)m,1 自旋核在外磁场中的取向,2 核在外磁场(H0)中的能量核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能量 E正比于外磁场的强度 E=-mzH0=-mg(h/2p)H0(m=+I,-I),按+1/2 与-1/2态 排列,图93 氢核在外磁场中的取向,外磁场不存在:核自由热运动,不存在能级差别,图94 氢核在外磁场中的自旋能级分裂,m=-1/2,E,0,DE,-H0,H0,H0,m,m,b,E=-mzH0=-mg(h/2p)H0(m=+I,-I),DE=g(h/2p)H0,m=1/2,a,DE=g(h/2p)H0,结论:(1)无外加磁场或磁性核不存在时,无能级分化;(2)外加磁
6、场强度(H0)越大,能级分化越大(DE),效果越好;(3)核磁旋比(g)越大的原子核,能级分化越大,测定灵敏度越高,氢核在不同外磁场中的磁能级图,图95,3 自旋核在外磁场中的拉莫尔进动,Larmor方程:nL=(g/2p)H0 nL:进动频率;H0:外加磁场结论:原子核进动的频率由外加磁场强度和原子核本身性质决定(1)进动频率与外加磁场强度成正比;(2)不同核在同一外加磁场中的进动频率不同。,图87,H0,原子核的进动,陀螺的进动,旋进轨道,自旋轴,自旋质子,图86,g(磁旋比)不同的核的共振信号不会出现在同一张谱图上,4 核磁共振条件依据:DE=hn1=hnL=h(g/2p)H0n1:电磁
7、波射频频率,即照射频率;nL:拉莫尔进动频率条件:(1)核具有自旋,为磁性核;(2)具有强磁场(H0);(3)Dm=1,即跃迁只能发生在两个相邻能级间;(4)n1=nL,即照射频率必须等于原子核进动频率,共振的物理意义在于核自旋的跃迁仅发生于电磁波射频的频率n1与核自旋进动频率nL的匹配。此时,低能级核自旋吸收能量而跃迁至高能级,发生自旋的反转,呈现共振信号。,吸收电磁波的能量(hnAL,核自旋发生反转Spin Flip,共振Resonance,产生单一的吸收峰,?,图 88,核磁共振产生的必备条件:n1=nL=(g/2p)H0n1:电磁波射频频率,即照射频率;nL:拉莫尔进动频率,93 化学
8、位移的产生与表示方法,+,外部磁場 H0,核外电子在与外磁场垂直平面上绕核运动,产生环状电子流,氢核,在外加磁场H0 的诱导下,产生一与外磁场相对抗的感应磁场,又称次级磁场 He=s H0,氢核实受磁场强度:H=(1-s)H0,由于感应磁场的存在,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稍微减弱,Larmor公式修正式:n=(g/2p)(1-s)H0,图 89,931 化学位移的产生,Larmor公式修正式:n L=(g/2p)(1-s)H0 所表示的意义,降低照射频率,H0 一定,s 越大,信号出现在低频端,照射n一定,s 越大,需要的H0越大,信号出现在高场端,图 910,可以通过改变频率或是场强使分子中同一
9、种同位素的所有核发生跃迁,而产生共振信号,化学位移,2,2-二甲基-1-丙醇的NMR图谱(CDCl3,300 MHz,(CH3)4Si=内标,由于屏蔽效应的存 在,所处化学环境 不同的同一种核的 共振频率不同的现 象称为化学位移。化学等价核化学位 移值相同,来源于核外电子的屏蔽作用;体现核自旋拉莫尔进动频率和化学环境的关系。,图 811,n=(g/2p)(1-s)H0,932 化学位移的定义,n=(g/2p)(1-s)H0,933 化学位移的表示,计算在60 MHz 和100 MHz 的仪器上,某化合物的质子共振频率与标准物TMS 的频率差分别为130 Hz 和217 Hz;求其在不同仪器上测
10、定时的化学位移。结论:化学位移值 d 不受外界磁场的影响,即与测定所用仪器无关。,d=(nSample-nReference)/nReference106=Dn/nReference106,化学位移采用核共振频率的相对差值d 表示,d=(nSample-nReference)/n仪器106=Dn/n仪器106,以有机溶媒为溶剂的样品:一般选用四甲基硅烷(CH3)4Si(TMS)1)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2)屏蔽强烈,位移最小。与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峰不重迭。3)化学惰性;4)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5)硅的电负性要小于碳以重水为溶剂时:2,2二甲基2硅代戊磺酸钠
11、(DSS)。,常用标准物,一般为015ppm规定内标峰的化学位移值为0,左侧为正值,右侧为负值。,氢谱横坐标d 值范围,电性效应化学键的各向异性范德华效应溶剂效应氢键效应,屏蔽化的程度与核周围电子云密度的大小直接相关,由于感应磁场的存在,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局部抗磁屏蔽效应,94 化学位移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电负性原子的负屏蔽效应,表 92,1.73 ppm,4.21 ppm,d=1.03 1.88 3.39 ppm,向低场位移,负屏蔽效应,负屏蔽效应的加和效果,负屏蔽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影响化学位移值的因素 1,CH3的化学位移(ppm),X的电负性,Why,表 93,影响化学
12、位移值的因素 2,1H,d/ppm 0.96 1.7 2.2,d/ppm 0.96 5.25 2.9 7.27,1H,表 94,SP3,SP2,SP,SP2,影响化学位移值的因素 2,质子在分子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屏蔽作用不同的现象。,+,+,-,化学位移值降低峰右移,化学位移值增大峰左移,H0,H感(sH0),p电子诱导环流,次级磁场,7.27,H,图 912,磁各向异性效应(远程屏蔽效应),0.51,1.08,0.70,1.55,2.63,影响化学位移值的因素 2,H0,H感(sH0),双键(C=C,C=O,C=S)的磁各向异性效应,+,+,-,化学位移值降低峰右移,化学位移值增大峰左移
13、,-,图 913,5.25,p电子结平面,影响化学位移值的因素 2,H0,H感(sH0),炔键的磁各向异性效应,+,+,p电子诱导环流,次级磁场,-,化学位移值降低峰右移,化学位移值增大峰左移,-,负屏蔽区(-):向低场位移,化学位移值增大正屏蔽区(+):向高场位移,化学位移值减小p电子环流增大,影响增大,羰基 烯键、苯环 烯键,图 914,p电子以键轴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影响化学位移值的因素 3,PhOH中酚羟基质子的化学位移与浓度的关系,氢键的作用:氢键使质子外围电子云密度下降;具有去屏蔽效应;使质子的 d 值显著增大。,分子间氢键与分子内氢键的区别:分子间氢键的程度随着非极性溶剂的稀释和提
14、高温度而降低,使质子的共振峰移向高场;分子内氢键缔合的特点是不随惰性溶剂的稀释而改变其缔合程度,据此可与分子间氢键相区别。,表 84,氢键的影响,影响氢键形成的因素:温度、浓度、溶剂的极性,影响化学位移值的因素4、5,此外,质子交换、温度、溶剂及溶液浓度等也对化学位移有影响。,当氢核和邻近原子的间距小于范德华半径之和时,氢核的外层电子被排斥,去屏蔽效应产生,d 值增大,例,d H1A d H1B,图915,有机分子中质子的化学位移,规律:芳烃 烯烃 炔烃 烷烃次甲基 亚甲基 甲基-COOH-CHO ArOH R-OH RNH2,烷基氢的化学位移计算 d C-H=B+SiB值:甲基(CH3):0
15、.87,亚甲基(CH2):1.20,次甲基(CH):1.55烯氢的化学位移计算 d C=C-H=5.28+Z同+Z顺+Z反 芳氢的化学位移计算 d Ar-H=7.30-S,质子化学位移的经验计算公式,注:具体数值见相关参考书,(1)CH3,(2)CH2,(3)CH,1 连续波(CW)核磁共振仪根据核磁共振条件 DE=hn1=hnL=h(g/2p)H0,在被测定的化学位移范围内采用扫频或扫场的方法,使观测核一一被激发。扫频:固定H0,改变n1;扫场:固定n1,改变H0(操作更为方便)。一般通过调节绕在电磁铁扫描线圈的电流实现场强的变化。2 脉冲傅立叶变换(PFT)核磁共振仪采用射频脉冲激发在一定
16、范围内所有欲观测的核,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NMR谱图。连续波仪器的缺点是工作效率低,因而有被PFT仪器取代的趋势。PFT大大提高了仪器的工作效率。,95核磁共振装置,951 核磁共振仪的分类,样品管:外径 5 mm 的玻璃管溶剂:CDCl3,CCl4,CD3OD,Acetone-d6,DMSO-d6,pyridine-d5,D2O,THF-d8,etc,超传导磁铁,Fourier 变换法,在FT技术中,用一个强的射频脉冲在拉莫尔频率范围短时间激发全部拟观察的核。由此,使样品核吸收能量,发生跃迁;一旦激发停止,生成表现为指数形式衰减的正弦波信号,再经傅立叶变换即成为正常的NMR信号。随着脉冲扫描次
17、数的增加及计算机的累加计算,核的信号将不断得到增强,噪音则越来越弱。,射频检出器,射频振荡器,952 脉冲傅 立叶变换核磁共振 谱仪平面图,读数系统,浓度:10-20 mg/mL;高度:4 cm,图817,300MHzNMR Spectrometer,953 脉冲傅 立叶变换核磁共振 谱仪操作图,图918,二重峰:d,四重峰:q,三重峰:t,二重峰:d,96自旋耦合与自旋系统,相邻非等价氢的影响,图 919,961 自旋耦合与自旋分裂,出现多重峰是由于分子中磁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自旋自旋耦合 spinspin coupling自旋自旋分裂 spinspin splitting,相邻氢核的自旋自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磁共振 波谱 法学 资料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05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