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docx
《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练习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6下面哪两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习辞者也 所以
2、然者何? A 齐之B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庞然大物也 幼时记趣 D 生于淮北则为枳 为其来也 C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缚者曷为者也 D 对曰:“齐人也,坐盗。” E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黄鹤楼 7翻译“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答: 翻译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9“寡人反取病焉”的结果可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自取其辱 或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10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 楚王: 10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心劳舌拙,不堪一击 晏子机智善辩、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所向无敌。 11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
3、应的根据吗? 答: 11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12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 你知道吗,从现代植物学看,橘和枳是不同种的,因此“橘
4、化为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那么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反驳楚王吗? 答: 12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只要能举出事例证明有很多事情是后天学的,而不是先天就决定的就行了。 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_ _ 7晏子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是怎样巧妙地运用类比手法的? _ _ 8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_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 9楚王与臣下密谋策划侮辱晏子,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 _ 10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结合本文说说晏子外交的 特点。我们应该向晏
5、子学习什么? _ 6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用来反击楚王“齐人固善盗乎”的发难。 7把“淮南”比作齐,把“淮北”比作楚;把“橘”比作不盗之民,把“枳”比作盗贼。 8略 9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人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掷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低头认输。 10晏子外交的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后一问略。 5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的“笑“应该是什么样的笑?表现出楚王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5尴尬的笑,害羞的笑,难堪的笑,自嘲无奈的心态。 6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6以橘树生长地
6、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7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7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环境影响成长。 3、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4、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5、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以橘树生长地不
7、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6、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用类比的手法义正辞严地捍卫国家的尊严。 7、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 *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羞辱。 十四、开放性试题 1、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单元 十三 人
8、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面加点文言字的古今义。 (1)何以都不闻消息。 古义:_ 今义:_ (2)子敬素好琴。 古义:_ 今义:_ 2解释下面多义字。 (1)亡:人琴俱亡( ) 亡羊补牢( ) (2)卒:月于亦卒( )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 (2)语时了不悲。 ( ) (3)弦既不调。 ( ) (4)因恸绝良久。 ( )
9、4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_ (2)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_ 5从文中找出表达子猷子敬兄弟之情的语句。 _ _ 6作者先描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_ _ 7阅读曹植的七步诗,说说人琴俱亡与这首诗所反映的主题有什么异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_ _ 1(1)古义:竟、总;今义:全,完全 (2)古义:向来;今义:本来的 2(1)死亡;丢失 (2)死;终于 3(1)病重 (2)完全 (3)已经 (4)气息中止 4(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子敬啊,
10、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5(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了不悲 (3)都不哭 (4)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5)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6)因恸绝良久 (7)月余亦卒 6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因此“恸绝良久”。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7相同点:都写了兄弟之间的关系。不同点:人琴俱亡反映了深厚的手足之情,而七步诗写了骨肉相残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8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_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9子猷、子敬是兄弟,为什么子敬死了,子猷“了不悲”“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呢? 10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亡”,请结合全文,说说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的什么? 11子猷为弟弟之死“恸绝良久”,令人感动。如果你是子敬的家人,你将如何规劝子猷? 7为什么总听不到消息?这是他已经死了。 子猷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8“掷”这一动作,表明子猷睹物思人,突出他内心的悲痛。 “恸绝”一词强烈地
12、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 9子猷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所以后来看到弟弟的琴这个触发物后,竟然哀伤而逝。 10一是子猷当时病情严重;二是因为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11示例:子猷叔叔,人死不能复生,您有重病在身,身体要紧,请节哀顺便吧! 9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 答: 10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答: 1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答: 12子猷来到子敬家奔丧,坐在灵床上,弹子敬琴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 13你认为王子猷“
13、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 答: 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10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 恸绝良久” 11“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14、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潭中鱼可百许头 隶而从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1、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15、空游无所依。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精妙在何处? 1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9、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像狗的牙齿 大约 跟随 10、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四下里有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 11、C 12、这一句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表面上写鱼“空游无所依” ,鱼儿在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文言文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0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