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 人教九年级十七册语文.docx
《培智 人教九年级十七册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智 人教九年级十七册语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智 人教九年级十七册语文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月 日 课题: 1、 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重点、难点:体会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读文字,想画面。 教具: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
2、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出示一: 刹那痛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出示二: 分辨 辨认 辨别 争辩 辨论 狡辩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三: 镶 然而太阳在黑云
3、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结合语句,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把东西嵌进去;在外围加边。 2、讨论思考题。 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
4、文起的是什么作用?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板书: 日出前 海上日出 日出时 日出后 教学反思: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月 日 课题: 海上日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教具: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一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
5、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 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 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晴天时: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一道红霞红霞扩大越来越亮 师生接读: 师: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我”知道 生: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体会作者此时什么心情? 练习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依次点击出: 露处半边脸红得很没有
6、亮光 完全跳出了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小结,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读中再次想像这
7、幅动态生成的画面。 有云时 读“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读“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哪里? 想像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小结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
8、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五、作业 用上“词语采集”中的“目不转睛、夺目、奇观”三个词语,写自己观察的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教学反思: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月 日 课题: 2、瀑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具:投影仪及投影片 教学过
9、程 (一)揭示课题。 导语 :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
10、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板书:远近) 3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质疑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要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些非实质性的问题,可在当堂让同学们交流解决
11、。教师鼓励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月 日 课题: 2、瀑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具:投影仪及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
12、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小节主要写了没见到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 2自由读这小节,说出这一小节给你什么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声音一定很响 (2)“叠叠”“涌”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 指名说出海浪的声音怎么样? (去过海边的都能说出海浪翻滚时声音很大,哗哗的。)板书:
13、叠叠) (3)“阵阵”“吹” 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板书:阵阵) 3指导朗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习读。 (4)揭去复合投影片中的朗读提示 5学生再次感情朗读第一小节,体会写法的巧妙。 (三)总结学法。 1读这小节,了解这小节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说出这一节给你什么感觉?说说从哪读出来的? 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自学二、三小节 1让学生按上述学法自学二、三小节,投影为学困生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2、3小节,想想:这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 (2)默读两小节,思考:看到瀑布之后,瀑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
14、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3)怎么读才能表现出瀑布的特点? (4)这两小节中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可以在组内讨论。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1)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 (2)学生概括出感觉瀑布很雄伟之后,引导学生重点通过以下词句进行理解。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银”(运用计算机软件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没条件的可以用投影。) “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继续运用计算机软件)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
15、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板书: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计算机软件帮助理解) (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3)有感情朗读这两小节。 (六)总结。 (七)作业 。 板书: 瀑布 叠叠 声音 阵阵 一道 白银 雄伟壮丽 珍珠的屏 样子 如烟 如雾 教学反思: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月 日 课题: 3、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体会大自然景物的美。2、
16、让学生摘抄形象生动的语句。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 体会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投影仪及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据题质疑,激发兴趣。 学生可能提出: 1、此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时的一场雨? 2、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主要说的是什么? 3、下雨时自然景物有哪些变化? 教师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节是不一样的,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学生自己小声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下雨时的样子,雨后的景象有什么变化。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三、学习生字词。 1、
17、读准字音。 2、识记字形。 3、理解词义。 珠帘:用珍珠串成的帘子。 汇合:会和在一起。 滤过:比喻空气清新像经过了滤的过程。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着在上面。 仿佛:似乎、好像的意思。 四、熟读课文。 五、作业: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月 日 课题: 3、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体会大自然景物的美。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 体会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投影仪及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读中感
18、悟 1、找三位同学分别按段读书。其他同学思考:“这场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季节下的?下雨前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雨前、雨中、雨后 3、作者观察雨中的景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学生提出问题。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1)提问:这句话是什么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2)用赞叹、舒畅轻缓的语气练习读第3自然段。 5、齐读最后一段。思考: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抓了哪些景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总结: 找出全文中你最喜爱的语句读读 朗读全文,体会情感。 板书: 雨前:天暗、闷热 3、雨
19、雨中:珠帘、薄烟 雨后:清新、美丽 教学反思: 特教学校课时计划 月 日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具: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谜语: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导语: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智 人教九年级十七册语文 九年级 十七 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9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