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x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 填空题: 1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面积是 的。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 性和区域的_性。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又表现了土地的 性。 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可以归纳为5点,首先*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 ;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 ;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又有公益的、私人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因此规划有 ;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就具有一定的 ;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那么规划
2、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规划就具有一定的 。 单项选择题: 1关于土地的概念,错误的是。 A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B既是劳动资料,又是劳动对象 C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D是普通商品 2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 A面积的有限性 B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 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 3说土地资源有非再生性,是因为。 A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不断地被植物消耗 B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 C水土流失造成土地丧失松散的土层,裸露出坚硬的基岩 D土地会随着人类的不断使用而逐渐耗竭 4下列说明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的是
3、。 A采伐山地的森林,不仅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的状况,同时也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 B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 C高质量的土地资源用途广泛,既可种农作物,又可植树造林 D土地利用促进或影响社会发展 5土地资源的功能有。 A植物生产功能 B建设承载功能 C生态功能 D以上三项都是 6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因为。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以上三项都是 7*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 A兼容性 B折衷性 C政策性 D动态性 8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
4、的任务的是。 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 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 简答题: 1 1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答: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四个方面:即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2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答: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
5、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问答题: 1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
6、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2土地资源的功能有哪些? 答:土地资源的功能主要有三项:植物生产功能、建设承载功能和生态功能。不同性质的土地,有着不同的光、热、水、肥等条件,适应于不同的植物、动物生长繁殖,人类可以通过施肥、农田水利建设,以至发展保护地栽培,来影响或改变环境条件。居民点、道路、水利工程等各项工程,都是在土地上建立的。土地的工程特性主要由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地形、水文等要素综合作用形成,各项条件不良的土地不能作为建筑用地。土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是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和净化功能。支撑功能主要是说植物要生长
7、固定在土壤上,养育功能是说土壤是食物链的关键一环,无论是植物、动物、微生物都离不开土壤。净化作用是说污染物质在土体中可以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降低浓度、减少毒性;或者经过沉淀、胶体吸附等使污染物发生变化,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食物链;通过生物和化学降解,使污染物变为毒性较小或无毒性甚至有营养的物质;另外,通过土地掩埋,也可减少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当然,土地的净化功能是有限的,必须在它容许的范围内进行。 3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答: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
8、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第一章 气候条件与土地利用和保护 名词解释: 1太阳直接辐射:从太阳方向直接投射
9、来的辐射,称太阳直接辐射。 2太阳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与天空散射辐射的和,称为太阳总辐射。 3辐射差额:地表面和其他植被表面,不时有辐射能收入,也有辐射能支出,这些辐射能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或辐射平衡。 2 4地面辐射:地面具有一定的温度,它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能,称为地面辐射。 5大气辐射:地球大气具有一定的温度,它日夜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6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投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7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8三基点温度:对于植物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9降水
10、量:自天空下降或在地面凝结的水汽凝结物,包括雨、露、雪、霜等,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称为降水量。单位是mm。 10降水强度: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 11降水距平: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距平。 12降水变率:降水距平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变率。 13水资源变率: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称为水资源变率。 14风蚀:风将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的砂粒吹离地表,以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进入气流,称为风蚀。 15土壤质地: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16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
11、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 17土地类型:选择一些土地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按照相似性或共同性将土地划分为一个个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即是土地类型。 18土地的中域分布:中地貌的分异是指山地或平原等大地貌单元内部的差异,引起相对位置、相对高度、成因与组成物质的差别,而产生自然条件的不同。我国一些地区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形成的土地类型差异,是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称为土地的中域分布。 19土地的微域分布:、自然环境小尺度的分异则以地表组成物质、地貌部位、土壤和植被种类不同而引起。由于这种分异作用形成的土地类型,其自然景观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也不一样,这是土
12、地类型的微域分布。 填空题: 1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分为 阶段。在第二阶段,土壤蒸发的速度 ,受气象因子的影响 。在第三阶段,蒸发发生于 的土层中,土壤水分以 形式逸入大气中。 2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 。植物可以通过 对其进行调节。 3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 和 的总耗水量。 4地表水包括 、 、 、 等。 5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 、_ 和 。 6水资源的三要素为 、 和 。 7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 、 ,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大小等有关。 8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 。 9残积物一般分布在 ,可依下伏母岩的
13、矿物学性质,把山地分成 、 、紫色砂页岩山区、玄武岩山区等等。 10当坡度大于 时机动车道应采取“S”形布设。 11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反应,它包括土壤的 、 和 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2土地的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特征 ,呈 变化规律。纬向地带性决定于不同纬度带接收的 而造成的差异。 3 13土地的经向地带性是由于 、 或 由海岸向内陆逐渐减少,造成的 等地带性因素和土地类型呈一定宽幅的沿经向变化的分布规律。 14由于 的变化,引起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分异,从而造成 和土地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称为土地垂直地带性规律。 15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形成土地类型
14、千差万别,首先按照水热条件的组合类型分为_个高级土地类型。 16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划分出土地一级类型8个,写出其中4个: 、 、 、 等。 单项选择题 1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 A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夏季垂直太阳方向直接辐射最高 C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大气透明度的增加 D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到达水平面的直接辐射最小 2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 A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B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正午12:00 C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夜间0:00 D晴朗天气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3关于气温日较差,错误的叙述是。 A随海拔增高而减小 B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C随季节不同而异 D气温的
15、日较差也受地形的影响 4土壤冻结时。 A在地下水位不深地区,阻止下层水气向上扩散 B有积雪的土壤比无积雪的土壤冻结深 C湿度大的土壤比湿度小的土壤冻结早而深 D冰晶体扩大使土粒破裂,解冻后,土壤较疏松 5昼夜温差比较大。 A作物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 B白天温度高,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C夜间温度低,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D影响作物的质量 6有效积温是指。 A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 B作物在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 C作物在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 D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 7关于土壤蒸发,正确的是。 A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防止蒸发的措施是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16、B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比砂质土壤多 C土壤表层形成干涸层,加快了蒸发 D有植物覆盖的土表,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 8关于植物蒸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蒸腾可以降低体温 B蒸腾作用使溶于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植株各部分 C蒸腾速度在一定限度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植物叶面角质层厚度与气孔大小及数量,影响蒸腾速度 9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4 5 B人均淡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D以上三项都正确 10水资源的三要素是。 A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距平 B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C降水量、植物蒸腾和农田总蒸
17、发 D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11风以三种方式将沙粒带入气流,造成沙尘暴的方式是。 A推移 B跃移 C悬移 D以上三种都有 12在城市规划布局中,错误的安排是。 A留出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的空间 B南方炎热地区,为防夏季日晒,缩小建筑间距 C工业区安排在居住区盛行风向的上风处 D使建筑朝向夏季的主导风向 13山区发展果树要考虑岩石类型,产苹果、梨,糖分高,果型好的,一般是。 A石灰岩山区 B花岗岩山区 C紫色砂页岩山区 D玄武岩山区 14山区发展果树,要考虑岩石类型,出产柑橘品质优良的,一般是。 A石灰岩山区 B花岗岩山区 C紫色砂页岩山区 D玄武岩山区 15沙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 A河间洼地
18、 B湖积平原 C冲积平原 D河流故道 16壤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 A河流故道 B风沙区 C黄土高原 D河间洼地 17黏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 A扇缘洼地 B冲积平原 C黄土高原 D风沙区 18我国一般认为种植业的上限坡度为。 A3 B8 C15 D25 19我国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等属于。 A山前平原 B冲积平原 C湖积平原 D滨海平原 20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土壤分为。 A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十一级 B砂土、壤土、黏壤土和黏土四类十二级 C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类十二级 D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九级 21颗粒粗,保水保肥性弱,潜在养分含量少,土温上升快,这是。 A壤质土类 B黏质土类 C
19、砂质土类 D以上都不是 22以下说明黏质土的是。 A土温变幅大,白天升温快 B宜耕期长 C氧气充足 D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好 23影响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阻碍作物生长的土壤盐分含量为。 A0.3% B0.5% C0.7% D1% 24植物难以生长时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 A0.3% B0.5% C0.7% D1% 25对植物有明显抑制作用时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 A0.3% B0.5% C0.7% D1% 26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为。 A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C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D以上三项都是 27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为。 A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20、降水或大气湿度造成的 B由于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 C由于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 D由于海拔高度、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共同造成的 28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水汽来自。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 29我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一般自。 A西北向东南递减 B东南向西北递减 C西南向东北递减 D东北向西南递减 30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耕地包括。 A果园 B茶园 C苗圃 D菜地 31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园地包括。 A菜地 B果园 C苗圃 D人工草地 32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林地包括。 A桑园 B茶园 C橡胶园 D苗圃 简答题: 1简要说明运积物,特别是沙性运积物土
21、壤的特性。 答:一般来说,运积物比残积物的地面坡度较小,一般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运积物一般土层较厚,不存在土层浅薄的限制问题。沙性运积物通气透水性好,春季土温上升快,可栽培对积温要求较高的作物,如棉花;沙性运积物热容量小,昼夜温差大,栽种瓜果有利于糖分积累;沙性运积物土质疏松,适宜于栽种花生、甘薯和马铃薯等作物。 2简要说明黏质运积物土壤和壤质运积物土壤的特点。 答:黏质运积物质地黏重,土壤的通透性差,不适宜栽培果树、瓜及花生、甘薯、马铃薯等作物,但它的保蓄能力强,养分含量较多,有后劲,所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类作物是比较适宜的。壤质运积物质地适中,土壤的通透性和保蓄能力都比较好,适宜于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利用规划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9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