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玉.docx
《君子与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子与玉.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君子与玉 玉 和 君 子 之 道 一提到玉,我们除了想到温润晶莹的玉石外,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想到君子,玉和君子之道是从我国古代就传承下来的古老文化瑰宝。 古代人重视道德修养,重视君子之道的修成,在追求君子道路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总是喜欢将其与各种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中国古代文人把梅、兰、竹、菊,尊称为花中四君子。这四君子确实各具特色:梅,傲雪凌霜,高洁坚贞;兰,空谷幽香,清逸典雅;竹,虚心有节,坚韧不拔;菊,冷艳清贞,花中隐士。因此,对于君子的雅称,她们是当之无愧的。如果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更高层次上来评述高尚的人格,还有一种“鲜花送美人、美玉赐君子”的说法。 君子比德于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
2、“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许慎认为,“玉之美,有五德”:第一德,玉石颜色温润光泽,这是富有仁德的表现;第二德,根据玉石外表纹理可以了解其内部结构,这是表里如一、心怀坦荡的表现;第三德,玉石之音,舒展清扬,传播久远而音韵和悦,这是富有智慧和远谋的表现;第四德,玉石坚硬,宁折不弯,这是坚贞和勇敢的表现;第五德,玉石廉洁不贪、洁白正直,这是匡扶正气、倡导清廉的表现。 以美玉之质比君子之德,儒家思想也对玉赋予了道德内涵并作出了精辟的诠释。儒家认为,玉既是完美天赋的象征,那么人就应该依
3、照他的属性来完善自我,孔子说过“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将玉与君子联系在一起,规范着古代政治家和文人士大夫的思想修养。由此可见,在孔子那样的思想境界中,君子是人格审美之典范,他把世间最美的人格-君子的人格比拟为美玉。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玉不同于其它的物质,他本来只是一块顽石,散落于山野乡间而无人识荆,不经几番雕琢终不成器,可一经琢磨之后,又终会绽出让世人瞩目的光华。玉的光华,不像钻石、金银全折射于外、喧哗夺目,也不像水晶、玻璃一览无余、欠缺实质,而是内敛于自身,时日越久,越能回味无穷。这样的性格,很像韬光养晦的君子高人,用美玉来比喻君子, 实在无比贴切。如果把人世间的正人君
4、子比作美玉,那无疑给君子这个雅称赋予了更多的崇高的内涵。古籍管子水地中说:“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抟彻远,纯而不淆,辞也;用白话文通俗的讲就是:玉所以贵重,是因为他表现为九种品德,温润而有光泽,是他的仁。清澈而有纹理,是他的智。坚硬而不 屈缩,是他的义。清正而不伤人,是他的品节。清明而不垢污,是他的纯洁。可折而不可屈,是他的勇。优点与缺点都可以表现在外面,是他的诚实。华美与光泽相互渗透而不相互侵犯,是他的宽容。敲击起来,声音清扬远闻,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君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9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