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大全.docx
《古汉语语法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语法大全.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汉语语法大全第二章 语法基础本章首先介绍与句子、短语、词有关的一些基础概念,然后再由这些基础概念出发来介绍与句子、短语和词有关的基础分类。由于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与词的构成有关的问题,在词的后面作些简要的说明。第一节 语法的基本单位这一节我们先简要说明句子、短语、词及它们最基础的分类。一、句子、短语和词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并且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形式。古代汉语是书面语言,句子前后的停顿是通过后人所加的标点符号中的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来表示的。如:齐师大败。子见夫子乎?子玉无礼哉!以上三例都是句子,例句子的停顿用句号表示,后两例是用问号和感叹号来表示。至于这些句子的语调
2、,今人只能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比照地来认识,很难确切地知道古人当时到底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调来说这些句子。以上三个句子全都表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一个句子常由主语和谓语这样两个句子成分构成,在以上四个句子中,用点和标示的不同部分,分别是主语和谓语。主语表示一句话的话题,通常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已知的信息,所以主语趋向于有定。谓语则是对主语的陈说,对于听话者来说,谓语对主语的陈说常是未知的信息。主语、谓语可以由词直接充当,也常由短语来充当。短语又叫词组,它有时可以直接成句,但更常见的形式是,在它用做主语或谓语之后,再构成句子。以上例中的主语“齐师”和谓语“大败”,就都是短语。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
3、语言单位。以上例中的“齐”、师”等就都是词。词是由语素构成的。短语、词与句子是不同的语法单位,句子是使用单位,人们用句子来进行言语活动;而短语、词则是备用单位,它们并不在言语活动中直接使用。从大的方面看,一个句子在使用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作用是关于客观世界说了些什么,逻辑学上称之为表述了一个命题;另一种作用则并未直接表述命题,即关于客观世界没有直接说些什么。以上三个例句中,例直接表述了命题:说了一件事实。后两个例句与例不同。例是提出问题,关于客观世界没有说出什么。例是感叹,这样的句子主要是表示说话人的感情,它间接地表述了命题,但不直接表述命题。短语和词不是使用单位,它们没有语调,也不
4、存在句末停顿的问题。短语和词既不表述命题,也不提出问题和表示感情,而是表示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通常是存在于使用语言者的头脑中的。词表示的是比较单纯的概念,而短语则表示由词组合成的比较复杂的概念。在短语中,词和词的地位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词在短语中是“中心词”,有的不是;有的短语有中心词,有的短语没有中心词。中心词是指与短语的整体功能相同的一个或几个词,这一个或几个词能够决定该短语的功能。中心词之外的其他词是非中心词。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两个句子:段入于鄢。晋侯、秦伯围郑。例中,“入于鄢”是短语。在“入于鄢”中,“入”是词,而且是中心词,因为“入”与“入于鄢”的
5、功能相同:都可以做谓语。“于鄢”又是短语,“于”、“鄢”都是词,由于“于”和“鄢”与“于鄢”的功能都不相同,所以这个短语中没有中心词。例的“晋侯、秦伯”是短语,在这个短语中,“晋侯”、“秦伯”都是中心词,因为这两个词与这个短语的功能都相同。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又叫“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所谓“最小”是说语素已经不可能再进一步切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口语中的一个音节,或书面上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只有一个音节的词一般不可能切分,比如“齐”、“大”这些词就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要复杂些,比如“百姓”、“沛然”、“匍匐”是三个词。“百姓”这个词我们可以切分出“百”和“姓”这样两个
6、语素,“沛然”也可以切分出“沛”和“然”这样两个语素。与“百姓”不同的是:在“沛”“然”这两个语素中,“沛”的意义比较实在,而“然”的意义则比较虚。“匍匐”和以上两个词又不同。从语音上看,虽然我们可以切分为“匍”和“匐”这样两个音;可是从意义上看,我们却不能这样切分,这是因为“匍”和“匐”独立时都没有意义。所以“匍匐”尽管是双音节的,可它却只是一个语素。语素大多是单音节的,但也有少数是多音节的。与语素有关的另外两个概念是“词根”和“词缀”。词根是指在一个词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那个语素。对于单音节词来说,词根当然就是构成该词的语素。复音词中有的词不止一个词根,比如“百姓”中就有两个词根:“百”和
7、“姓”。有的多音节词中只有一个词根,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词缀。词缀是附着在词根上的、位置比较固定、意义比较虚的那个语素。在“沛然”中,“沛”是词根,“然”是词缀。二、句子、短语和词的基础分类有了语法的基本单位,也有了主语和谓语,就可以对句子、短语和词作出最基础的分类。句子根据句子中谓语的数量,可以把句子分为单句、复句两类,另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句子:非主谓句。单句,主谓句和无主句只有一个谓语的句子是单句,常见的单句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主谓句和无主句。在一个单句中,既有主语,又有谓语,这样的句子是主谓句。在第一章第四节中,我们曾指出:主语表示的是话题。我们这里所说的话题,意义比较宽。施事、当事、受事、论断
8、的对象是话题,时间、处所等也是话题,而表示这个话题的句子成分就是主语,如:张仪逐惠施於魏。齐大饑。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家之福也。冬,晋文公卒。口中有珠。以上前四个例句的主语分别是施事、当事、受事和论断的对象,例、的主语表示的是时间和处所。主语之后的部分都是谓语。这六个句子都是单句,而且是主语、谓语齐全的主谓句。无主句是只有谓语,没有主语的句子。古汉语中没有第三人称代词,在今天看来可以用第三人称代词做主语的句子,古汉语通常取无主句的形式。在无主句中,这样的句子最为常见。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例中“遂伐楚”前
9、没有主语,伐楚的应该是齐侯,这里不用代词指代他,构成无主句。例中的“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的陈述对象都应是武公从申国娶来的那位妻子,即姜氏,可是这里都不用主语,构成无主句。除了这种无主句之外,在主语泛指时,也能构成无主句。所谓主语泛指,是说主语所表示的是一般的人,不能也不必确指是哪一个人。如:食不语,寝不言。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以上二例的主语泛指一般人,所以没有主语。有的句子从逻辑上看没有陈述的对象,也只能构成无主句,如:有人不难以死安利其国。例从逻辑上看没有陈述对象,也是无主句。无主句不同于主语省略。无主句是说这种句子通常根本就不用主语,根据古汉语的语法规律,也很难补出主语。在对话
10、中,有时可以省略主语,这种句子并不是无主句。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追我者谁也?”其仆曰:“东郭顺子。”例中“甚急”的主语是“今日之事”,由于有前面的问话,在这里省略了主语。例的答话中省略了“追我者”。以上这两例不用主语的地方,根据古汉语的语法规律,都可以有主语,不同于前边说的无主句。复句、分句有的句子比单句要复杂,句子中有不止一个谓语。一个句子中如果有不止一个谓语,而这些谓语彼此又不互相包含对方,这样的句子是复句。我们知道,一个句子总是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所以复句中所存在的那几个谓语,也必然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复句中的谓语,前边出现主语或没有出现主语,都称之为
11、分句。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以上两个例句都是复句。例有两个分句,前边都出现了主语;例也有两个分句,只是在第一个分句中出现了主语,后边没有出现。非主谓句复句的构造比单句复杂,另外还有少量句子比单句要简单,它们常由单个词语构成,根本分不出主语和谓语。这样的句子,称为非主谓句。如:老聃曰:“丘!”孟尝君曰:“善。”例中的“丘”是称呼对方,例是称赞,都无法分析主语和谓语,它们是非主谓句。短语根据在充当主语或谓语时表现出的不同功能,短语首先可以分为谓词性短语和体词性短语两大类,另外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短语是主谓短语。谓词性短语、体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是经常充当谓
12、语的短语,而且在用做谓语时,不必附加什么条件。这种短语具有陈述主语的能力,经常表述行为、变化、性质等,是陈述性的。如:子退朝。洧水甚大。以上加号的都是谓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除了经常用做谓语之外,也可以在某些句子中用做主语。如:伐鲁,齐之大过也。“伐鲁”是谓词性词语用做主语。体词性短语主要表示人、物,是指称性的,经常用做主语,如:大国朝夕释憾於敝邑之地。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以上两个例句中的主语都是体词性短语。在附加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体词性短语也可以做谓语。如蔡叔,康叔之兄也。以上例句中,体词性短语加“也”之后做谓语;如果不加“也”之类的词,体词性短语一般不能做谓语。主谓短语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
13、谓语构成的短语,主要表述事实,是一种特殊的短语。这种短语跟句子和一般的短语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首先这种短语有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所以它可以像句子一样表述命题;但是它所表述的这个命题并不独立,而是从属于一个句子,也就是从属于一个大的命题。在可以表述命题这一点上,它与句子相同,而不同于一般的短语;但在不是使用单位,只是个备用单位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短语相同。主谓短语一般是谓词性的,所以它可以用做谓语,此外还可以做宾语、主语和定语。如:爱人者,人恒爱之。人又益喜,惟恐沛公不为秦王。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以上四例中,例是主谓短语做谓语,例、是主谓短语分别做
14、宾语、主语和定语。有的主谓短语是体词性的,一般不做谓语。这样的主谓短语远不及谓词性的主谓短语常见。如: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以上例句中的主谓短语是体词性的。由于体词性的主谓短语比较少见,所以我们以后所谈的主谓短语,主要是指谓词性的。常见的主谓短语有三种,一种是单句形式的主谓短语,另一种是复句形式的主谓短语,还有一种是无主句形式的主谓短语。如:是时,萧何为相国。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晋侯嬖程郑,使佐下军。例中的主谓短语都是单句形式的,例中的短语是复句形式的,例中的“佐下军”之前没有主语,通常也并不用主语,实际指“程郑”,是无主句形式的主谓短语。当主谓短语用做以上各种句法成分时,在一
15、个句子中就会包含不止一个“主语”或“谓语”,为了便于称说,我们管全句的主语、谓语叫作“大主语”、“大谓语”,而管主谓短语中的主语、谓语叫作“小主语”、“小谓语”。词类词首先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又可以分为谓词和体词两类,虚词又可以分为辅词和助词两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和虚词是古汉语中两种最基本的词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做主语或谓语。实词可以在句子中做主语或谓语的词是实词。这里所说的是否能充当主语、谓语包含两个意思。首先,是指一个词可以单独充当主语或谓语。如:寇退。项王怒。以上两个例句中的“寇”、“项王”和“退”、“怒”都能单独充当主语或谓语,都是实词。其次,是指以该词为中心词组合而成的
16、各种短语,可以充当主语或谓语。如:山有木。晋人弗许。以上例句中加的词分别在述宾、状中短语中充当中心词,它们都是实词。从语义方面看,实词具有称述意义。“称述”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称,二是陈述。指称是说:实词可以指称人、物等,比如例、中的 “寇”、“山”等;陈述是说:实词可以陈述人、物,比如例、中的“退”、“许”等。有些实词不可以直接称述人、物,但可以间接地称述人、物。这是一种特殊的实词,即代词。代词称述人、物时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指代,另一种是求代。在指代时,代词指代上下文中某个确定的语言单位。如:吴人曰:“於周室,我为长。”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例、中的“我”、“是”做主语,它们并
17、不直接指称现实中的人、物,但可以分别指代“吴人”和“日月星辰瑞历”,是间接指称人、物。所以“我”、“是”也都是实词。在这种类型的实词中,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代词:之、其。这两个代词通常既不做主语,又不做谓语;“之”常做宾语,“其”常做定语。这两个代词应该说是介于实词和虚词之间的实词。如: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管仲以其君霸。在以上二例中,“之”、“其”分别做宾语和定语,指代上文的“蛇”和“管仲”;考虑到它们的指代作用,还是把它们与其他代词一起归入实词。求代是说,这种代词可以提出与人、物、事有关的问题,然后在下文用某个确定的语言单位针对这个提问作出回答。如:然则孰为贵?孰为知?曰:“天为
18、贵,天为知而已矣。”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例中的“孰”做主语,例中的“何”做谓语,下文都有作出回答的语言单位,这是求代。有时,使用这种代词的目的并不是提出问题,而是表示反问。如:谁能出不由户?如果把以上这个反问句理解为肯定句,“谁”实际是说“任何人都不”,这个句子中的代词不是提出问题。虚词虚词是一种辅助性的词,在句子中一般不能用做主语或谓语。如:大伯不从。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以上例句中加的词都是虚词。从意义方面看,虚词没有称述意义,它们主要是起一种语法作用。比如例中的“不”是修饰性虚词,它修饰“从”;例中的“而”连接两个分句。除了实词和虚词之外,古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词类:叹词。关于这类词我
19、们到后边再说明。谓词和体词主要根据用做谓语时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实词可以分为谓词和体词两类。谓词谓词具有陈述性,时常表述行为、活动、状态、变化、性质、特征及某种关系。为了便于称说,在下边我们把谓词所表述的这种种语义内容统称为“属性”。谓词所具有的陈述性本来就是陈述人、物、事的,所以它们经常用做谓语,而不要附加什么条件。如:平王崩。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以上诸例中的“崩”、“强”、“弱”等都是谓词,陈述主语所表示的人。体词体词具有指称性,表示人、物等,为了称说方便,下边我们把体词性词语所表示的人、物等统称为“事体”。体词常是谓词性词语说明的对象,所以经常做主语、宾语。如:子产归。子击磬于卫。前两例
20、中做主语的“子产”、“子”表示人,例的宾语“磬”表示物,它们都是体词。体词极少独自充当谓语,如果充当谓语,一般是有条件的。体词通常可以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充当谓语。)体词之后加有对句型起定性作用的虚词。在这种虚词中,最常用的是“也”。如:周公,弟也。臣之所好者,道也。例中的“弟”是体词,其后加“也”用做谓语,例与此类似。在个别情况下,体词用做谓语时也可以不用“也”等虚词。如:农,天下之本。)在体词之前使用某些谓词、代词做定语,体词也能做谓语。这种形式的谓语远不及前一种形式常见。如: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当其时不能治也,後之人何罪?“三百六十”是谓词性词语,“何”是疑问代词,体词“节”、“罪”加有定
21、语后,用做谓语。)在少许描写性的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存在某种领属关系,体词性短语也可以做谓语,这种句子更少见。如:人者,厚貌深情。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以上例句中加的词都是体词,构成体词性短语后用做谓语。辅词和助词主要是根据对词语或句子是否有定性作用,虚词可以分为两大类:辅词和助词。我们这里所说的定性作用,主要是指一个虚词能改变、确定词语或句子性质的作用。辅词一般没有定性作用,主要起修饰或连接的作用,不改变有关词语的性质。如:楚军不出。项王按剑而跽。以上例句中加的词都是辅词,例起修饰作用,例“而”起连接作用。这些辅词在修饰或连接了有关的词语后,并不改变这些词语的性质。助词则有定性作用
22、,即能改变、确定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如:雹,大者尺八寸。食粥,天下之达礼也。以上例句中的虚词“者”、“也”都是助词。例中的“大”是谓词,加“者”之后,构成体词性短语,在这里,“者”有改变并确认词语性质的作用,所以它们是助词。例中“天下之达礼”是体词性的短语,通常不能做谓语,其后加“也”,则可以做谓语,并使全句成为论断句,“也”同样有改变词语性质的作用,并确定了句子的性质。在辅词中,副词是很常用的一类虚词,大多数副词都是辅词,前面例句中的“不”就是个常用辅词。但副词中也有些属于助词,关于这些有助词作用的副词,我们将在第四章第一节副词中介绍,这里暂不讨论。在我们区分辅词与助词时,同时还要指出:助词能
23、改变词语或句子的性质,但不是说,词语或句子性质的改变一定要使用助词;有时某些词语或句子性质的改变,并不必使用助词。这里既有范式有变式、常态与变例的问题,也有与转称、活用有关的问题,在后边的有关章节将作说明。第二节 句类和句型一个句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它的类别。一方面可以从语用上来考察它们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可以考察它的内部结构。根据前一方面考察出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句类;而根据后一方面考察出的结果,我们称之为句型 。句类和句型之间存在一种并不完全整齐的对应关系。以下先分别介绍句类、句型,然后简单说明句类与句型之间的关系。一、句类根据使用时在表述命题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句子首先可以分为两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汉语 语法 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9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