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
《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发达的古代农业 1. 早期的农业生产的出现: 原始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新的耕地,人们经常迁徒 时期: 商周:青铜农具使用少,主要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西周: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影响:中国的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主要特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生产工具: 春秋: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 东汉:推广使用耦犁的方法到珠江流域 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 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
2、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 春秋:垄作法 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使用耕耙耱技术,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 术 耕作制度: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 灌溉技术: 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 3.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性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小农经济特点: 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 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生产技术: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 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小农经济发展条件: 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影响小农经济不利条件: 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 封建*的腐朽 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小农经济的地位: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中国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是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历史 必修 发达 古代 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090693.html